难逃一死的焚尸工,死里逃生的团长(5)
第五天:难逃一死的焚尸工和死里逃生的团长
42章
这一章粗线条的介绍了1942年夏季欧洲战场的局势。德军已经进抵挪威北部、芬兰北部,隆美尔离亚历山大成仅仅80公里,墨索里尼准备进攻在开罗,欧洲各国的首都都成了德国的行省。在苏联战场,已经兵临列宁格勒城下,高加索的油田也尽入德军手中。法西斯感觉天下无敌,就更杀人如麻肆无忌惮了。
于是,疯狂的法西斯纳粹在1942年秋做出决定,彻底消灭犹太民族。
43章
开始写俄罗斯犹太人的命运了。
索菲娅,卫生勤务少校,行医有35年了。在被押解的货车箱里。渴了,把衬衫下角撕下一条从货车铁窗的缝里伸出去靠雨水打湿,再抽进来吮吸这湿布条,曾经留学苏黎世,在巴黎等欧洲城市生活过的索菲娅,她如今就想着能否捡到一个压扁的罐头盒,盒底可能残留一滴汤水。。。
所有人都想着,快到集中营吧,结束这行程吧
瑙姆是个干了40年的会计,如今他是焚尸工,每天计算,前天110个,昨天61个,加上原来612个,一共783个。。。一年前开始刨开犹太人的坟,重新把尸体拉出来烧掉扬灰!干久了,一看大土堆就知道里面埋了50个,100个还是500个,1000个。。。。然后挖土坑还有通风沟,放一排女尸再放一排木柴,再放一排男尸再放木柴,再放残缺不全的尸体,再洒汽油,再放一枚航空燃烧弹。。。。。
瑙姆一直在算,20个焚尸工干37天,少一个人用多少方木柴,平均每个尸体烧多久。。。。
直到他也被抓进集中营。
不想再看、再写了!我怕夜里做噩梦!
娜塔莎的父亲是个医生,1937年被捕,死在狱中。年轻的姑娘头发都白了,曾经和一群犹太人被赶到广场上,不知怎么活下来了
这就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境内灭绝犹太人的运动。我们读得最多的是德国法西斯他对犹太人的屠杀,现在看到了在苏联的屠杀。
作家至此也按捺不住一直客观叙述的心境,洋洋洒洒发了好长好长的议论。还是照抄吧,比我的感慨深刻精辟。
“在这种运动中,多数人对于当权者的种种指示俯首帖耳惟命是从,少数推波助澜摇旗呐喊者的是一些暴虐成性幸灾乐祸的思想白痴。有的是挟私报复有的是谋人财产,有的是猎取一官半职。这多数人虽然对大屠杀审慎恐惧,然而他们尽量不露行迹,不仅左邻右舍看不出,甚至于蒙蔽他们自己。凡有这种煽动灭绝的聚会,这种人黑压压一片,不管这样的集会多么频繁,与会人群多么庞大,几乎无人敢于挺身而出仗义执言打破沉默戳穿这虚假的一致通过”
犹太人呢?
“明知在劫难逃被捕在即,还是事先打点好衬衣毛巾,与亲友们诀别。几百万囚徒不仅作茧自缚,自己为自己修建集中营,孩子想戒备,自己为自己承担警戒任务”!
“当然,等待死亡的人也有反抗,也有英勇不屈揭竿而起的时候;也有为了搭救毫不相干的陌生人,抛却身家性命做出自我牺牲的时候。不过,普遍的顺从是确凿无疑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了人的本性发生了突变,有了新的特点吗?不是的。这种顺从说明了新的恐怖力量对人的影响。及全社会制度中的极端暴力足已造成五大洲人类灵魂的委顿和人格的沉沦”
一字一字敲太麻烦了,希望更多的人读这本书。
52章
乌拉尔林区
我们又见到了那位前州委书记,新任坦克军政委格特马诺夫。
军长是诺维科夫,三言两语,看出军长对政委的警惧心理。军长是个职业军人,他感觉这个政委自命不凡,滔滔不绝的样子很令他心烦,可军事上又一窍不通一向善于借花献佛,还会照本宣科,念别人起草的文件。他做事认真兢兢业业,虽然根本不会打仗,但是基层提起他,都说“我们的政委是能征善战的”。
哈哈,真是绝妙,真是个不得了的政委啊,格特马诺夫,我记住了这个典型的会当官的人。
除了他,军参谋长涅乌多波诺夫也是个“人物”。军长诺维科夫搞不清楚他是怎么跻身将军之列的。
此人1916年作为进步青年蹲过沙皇监狱,十月革命后,进了国家政治保安总局(应该是克格勃前身吧)工作了一段,又进了边防军,又进军事学院,又进党中央军事部国防人民委员会,履历金光闪闪。为什么?因为他属于单列名册的干部,于是,本来从申请军衔到取得军衔这个漫长的过程,到了他就不费吹灰之力。
凭什么?档案!就像是金陵十二钗正册的人物吧?
因为战争的非常性质,他才屈尊成了诺维科夫的部下。但是涅乌波多诺夫清楚,战争一结束,一切会改变。
他的记忆力贼好。动不动就背诵导师语录“斯大林同志早在第17次代表大会上。。。。”然后就是一大段,此等功夫确实是南山捷径啊。
现在这个坦克军要出发了,要走出森林了。坦克兵都是精挑细选的,肩宽体健,个头还不能太高。他们是战争胜利的支柱。
54章
又回到斯大林格勒前线了。
巴秋克中校带领自己的团去截击德军,迎头撞上顺着公路仓皇撤退的上司,硬说他是去投奔德军,判他枪决。站在树下的关键时刻,他的战士们劫了法场,抢走了他这个团长。
还有一个师,师长命令各团把指挥部设在炼钢厂马丁炉里。
前沿都是狙击手们,作家写他们日常如何一个一个寻找德军士兵,干掉他们,也介绍这些普通战士的身份和战前生活。
就说卡佳吧,一个女孩子被派到前沿当报务员,带来的女性的魅力让小伙子们胡思乱想,战前卡佳与妈妈相依为命,是个平时连公交车都舍不得坐的苦孩子。不知道父亲是谁。直到她参军前夜,母亲才告诉她,父亲怎样抛弃了她们,又结了婚,1937年又被捕 。看来是当了官进了城换老婆的陈世美,可惜仍然被命运捉弄。
卡佳跟妈妈的告别这样说,“我出身于阿兹洛夫的贫寒之家,我们会在相爱中默默死去。。。”
这应该是诗句吧?可惜我不知道是谁的。
这个人也必须提,谢辽沙.沙波什尼科夫,看小说人物表,他是柳德米拉的侄子,目前在斯大林格勒前线当战士。
63章
又回到柳德米拉的家了。
物理学家施特鲁姆专注他的研究,殚精竭虑,可是就是没有结果。但是在家里,已经失掉了两个亲人,他的母亲,继子托利亚。他无法再照常工作下去了,痛苦使他丧失了创造力。他又结识了一个朋友卡里姆,翻译家。相识才几个星期,就愿意推心置腹。
读到3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