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比利的光荣与梦想

比利的光荣与梦想

博客

- 读Ben Fountain《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一场伊拉克战斗,让比利成了英雄。这份光荣不是比利刻意争取来的;他参了军、去了战场,不是他有多爱国、觉悟有多高,而是因为他砸了一辆车。

比利出身于德克萨斯州小城的普通家庭。父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包二奶养私生女,丢了工作后两次中风,不能说话,为此家里欠下大笔医疗费。比利的大姐高中刚毕业即为人妻人母,几年功夫就完成了少女到大妈的“华丽”转身。幸亏比利的母亲是一位辛勤工作、恪守传统道德的妇女,使这个家庭得以维持。最让全家曾经无比骄傲的是二姐凯瑟琳。凯瑟琳品学兼优,在大学学习商业,院长光荣榜上有名,还和一位 疑似“高富帅”订了婚,是一个有着锦绣前程的天之骄女。然而,一场车祸将凯瑟琳和家庭的梦想打了个粉碎,二姐不仅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还毁了容,手术恢复和整容是个漫长的过程。于是,那个“高富帅”鞋底抹了油,溜之大吉。

凯瑟琳伤透了心。比利这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准毕业高中生,岂能容忍二姐受欺负、家庭名誉受损?于是就用最简化的思维和最大化的体力去解决问题,把二姐负心人的车砸成了一堆废铁!学校取消了他上台领毕业证书的资格,让他在家从邮箱里领。公诉人说他人身伤害要送他进监狱,比利承认拎着大锤追那人,只是为看这个徒有其表的“高富帅”狼狈逃窜的样子,并没有真造成人身伤害。在律师的努力下,公诉人决定比利免于坐牢的途径就是去当兵。 比利想:“总比坐牢强”,就这样来到了伊拉克。

去了伊拉克才发现,这场战争的设计者比他比利也聪明不了多少,决策的公式里武器权重最高,代价、文化、宗教、历史等头疼的东西干脆忽略不计,更没有想到技术的发展,会降低页岩气和重油的开采成本。最大的力气被最好的武器取而代之,就像用真人玩死亡游戏。其效果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了,不必赘述。打碎一辆车是犯罪,打碎一个国家则是“完成使命”(“Mission Accomplished”)。

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那么暴烈、下意识,虽然死神天天在身旁徘徊,在亲如兄弟的班长死在比利的怀里之后,比利变了。回到了故土,这片土地和人民也变得如此陌生。他们这些幸存的大兵像马戏团的动物一样,被带到全国各地进行“胜利之旅”的宣传活动,被总统接见颁发紫心勋章和银质奖章,被媒体包围,被热情的人们索要签名。上电视报纸让他们这些普通人出尽洋相。走到哪都有慷慨激昂的演说,人们太会说了。听得多了,这些时髦词语都成了不连贯的词汇表:英雄、反恐、自由、牺牲、价值、支持、上帝、民主、萨达姆。。。。再到后来就像耳边的一只蚊子嗡嗡叫,而且充满惊恐: 比利感到被捧得越高,“欠账”也越多,要用生命偿还。还有好莱坞的制片人和演员,争先恐后地“围剿”他们,比利实在不解,为什么他们这些普通人会招致如此多的注意力。最会赶热闹的要属一位著名女星,她居然自荐要同时扮演比利和班长。

短短几周的“胜利之旅”只有一、两天回家与家人团聚。团聚是温馨的,只是这个家与“美国梦”渐行渐远:残疾的父亲自暴自弃,母亲发愁还不起债,父亲的前情妇不断骚扰,索要私生女的抚养费。大姐说:“牧师说了,咱们家这么多麻烦是因为我们祈祷得不够。”姐姐们劝母亲宣布破产以保全住房,而母亲却以破产求全为耻。还要做手术的二姐依然是那么聪明,只是话语多了很多犀利和讥讽,她特别能看穿那些讲大话的人,而且毫不留情面地予以揭穿。二姐悄悄地告诉比利,有一群律师和活动家可以帮助比利这样的大兵做“良心逃兵”,避免再去伊拉克送命。二姐极力奉劝弟弟去找他们,还说布什、切尼等都在越战期间逃避了兵役。比利还是要走了,去伊拉克之前先要去达拉斯参加德州“牛仔队”橄榄球比赛的作秀活动,临行之际,比利悄悄地告诉小外甥“长大后不要当兵”。

活动的计划者认为,能在橄榄球赛作秀,是对这些大兵们最好的待遇和最高的荣誉。可是比利总想着死去的班长,虽然表面上应付自如,心里却很难进入角色:球场像个扭曲的几何图形;运动员高大得像是被转了基因;那下巴大得像个推土机可以挪走一栋房子;一顿饭就吃掉了第三世界人均一个月的食物;各种保护器械在比利看来就是$$$,如果班长有如此高级的保护器械,也许还活着。有些球员们表达了去战场的愿望,虽然是说说而已,比利却觉得这些异常高大、随时准备冲撞、极具侵略性的球员,才应该去前线打仗。比赛开始前那颇具创意的国歌,听上去像是歌手喝醉了酒,接着又是已经听腻了的时髦词语。不断地有民众像他们投来羡慕、感激的目光,还伴随着各种鼓励和感谢的话,没人喊他们是“孩子杀手”。比利感到这些老百姓至少是真心的。比利有个冲动,告诉同胞伊拉克人民对我们的态度,不是如主流媒体和政客所说的那样,他们会怎么想?好奇归好奇,还是捡他们爱听的说吧。比利在内心感叹:自己的同胞就像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美国人要走出国门、经历死亡后才会长大。”  笔者回想起多年前,在科索沃战争打响后,终止了家里的有线电视和报纸,发誓再不看CNN!

活动的安排者不知道、也没兴趣知道比利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比利此刻最想要的是一片止疼药,因为他头疼得厉害,却不能离开作秀场地。而精明能干的活动安排者,却连个止疼片都搞不来。其实,比利还有他的战友们多少患有“战后应激障碍”(PTSD),很需要心理咨询、与家人在一起。比利老是看见死去的班长,看着他在生死之间飞翔,恍惚地感觉班长没死,他是那样地爱着班长,他觉得自己是病态、或变态。 比利会想起老妈,如果自己战死,老妈怎么办?他很想分担家里的债务,想了解各行各业是入何运作的、富人如何赚钱的。他也想将来,梦想着与那个向他示好的拉拉队美女,住在一个普通的小房子里,房子里有好多好多书,他要读书,像他那个死去的班长一样,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可是,谁在乎他这个小小的梦想? 就连那个自荐做他女朋友的拉拉队美女,当知道他即将回到战场后,眼神出现难以掩饰的惊奇。作秀活动中,那些自以为是的跟班,粗暴地对待大兵,使后者“战后应激障碍”不但没有减缓,反而情绪失控,最终导致大兵与跟班的群殴,还挂了彩。那个时髦词语不离口的橄榄球队业主,竟然要用低价买他们的故事。启程的时间渐近,二姐不断来电话劝比利不要回到伊拉克,有人前来接他离开。比利说他不能离开生死相依的兄弟们。二姐说,那就让前来接应的人把他们都接走,二姐不断地催促着,。。。

德克萨斯作家Ben Fountain通过描写比利的内心世界,向读者展示美国当今社会的面面观。基于主人公比利的年龄与受教育程度,作者使用了很多当下年轻人的流行表达,透过比利滑稽与玩世不恭的内心表白,读者体验的是主人公所经受的身心痛苦。作者没有直接描写那场战斗以及班长的死亡,而是通过比利的意识,渲染了战争的宿命感。作者讽刺与幽默的文风,加上有声书那个略带德克萨斯口音的朗读者,用假装正人君子的腔调,酣畅淋漓地表现了现实中的荒唐。看似道义上美妙的,常常是经不起推敲的,甚至是虚伪的。

 

2016年4月30日初稿

2017年6月21日完稿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五梅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