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四十玩说唱》为自己
《女人四十玩说唱》为自己 The 40-Year-Old Version
将近40岁的黑人大妈拉妲(拉妲·布兰克 Radha Blank饰)也是当地戏剧界的老资格了。她在社区里开了一门戏剧创作的课,带着七八个学生,虽说只是混饭吃的,但好歹也是一份本行工作,支持自己的温饱了。她的剧本最后一次被搬上舞台已经快十年了,所以她现在主要的奋斗目标就是再次让自己的剧本上演。这时候就得靠他的经纪人阿奇(Peter Y. Kim饰)了。
先得找个金主。阿奇把她带去见著名的白人舞台经理惠特曼(里德·伯尼 Reed Birney饰),一个千年难遇在百老汇上演的好机会。虽然她知道惠特曼喜爱排演贫困黑人的黄色剧作本,但在阿奇的促动下还是见了他。但是人家不要黑人家庭的奋斗经历,要的是黑白两族最后融洽大团圆的过程。不带这样欺负编剧的,听到了这个建议,满腔愤怒的拉妲当场就扑向了惠特曼。
第二天,垂头丧气的拉达估计剧本是没戏了,不顾依然抱有希望阿奇的劝阻,开始投身于说唱。她去找了个名叫D(奥斯温·本杰明 Oswin Benjamin饰)的DJ帮她配曲,把藏在心中的怒气都发泄在歌里。
D还是欣赏她的说唱,所以带了她去嘻哈舞台上表演,那天她的学生都去捧场,连阿奇也挤在一起。没料到在台上她却掉了链子了,勇气全失,一个字都唱不出来,从头到尾就只哼出了“悠悠悠”的声音。看来这条路也走不成了。还是回去帮惠特曼写剧本吧,阿奇干脆的很,早就和惠特曼谈妥了,不用担心,剩下的都包在我身上。
惠特曼希望要把提高社区档次的概念放进剧本,而且要有黑白邻居携手共同前进的温煦场面,剧名就是“哈莱姆大街”,拉妲就希望安排黑人为导演,两人的讨论还挺融洽。接着就是选演员,排练这些例行过程,由于无法安排黑人导演,最后是著名的白人导演。但是对拉妲来说,她似乎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出卖自己的一切,实在是吃了大亏。结果只能把心中的怒气都倾到在无辜的阿奇头上。
首演那天到了,拉妲却越来越纠结。开场后她一直躲在厕所里。剧院里,白人观众看的兴高采烈,可是黑人观众却在翻白眼,不过剧完后依然获得了热烈的掌声。最后当她走进剧院被邀上台庆祝成功首演时,她只是说为了自己写了这个烂剧而感到惭愧,甩了话筒拂袖而去。
她找到了D,又重新投身于说唱生涯。
我总有点觉得,当前黑人电影中往往带有对白人的敌意(见我的博文“《黑色党徒》的卧底”,“《抱歉打扰》的打扰”,“小黑哥智斗白左女,《逃出绝命镇 》”)。好,就在这里,看到了黑白双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性。虽然惠特曼也谈融合,但在拉妲眼中,这只是白人眼中的融合,他们黑人只是摆在里面做做样子,实际上和他们没什么关系。犹如好莱坞电影《木兰》一样,好莱坞可能是带着善意拍摄这部片子,他们也为此下了心血,并请了刘亦菲为主角,但中国人看来没有不吐槽的。估计这就是“哈莱姆大街”给黑人的形象。
当D带了她去看黑人的地下剧场表演时,这些原汁原味的黑人演出即刻给她带来了亲切感,演员的对词和歌曲都在她心中引起了共鸣。这些也可以看作是黑人的自娱自乐。和白人的艺术相比,只能是下里巴人难登大雅之堂。但黑人的歌舞却让人认识到艺术不仅是我们对美好的追求以及对丑恶的憎恨,也可以是直接发泄心中的感情,美丽还是丑恶,只要能够表达,能让人理解也是艺术。也可能这就是黑人的许多东西为大众所接受,并广为传播。
美国黑白两族文化各有自己的独特点,虽然白人人多势大,文化历史悠久。但黑人也从未示弱,不断创新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当然不愿意屈居于白人文化之下。所以最后拉妲宁可离开了可以名利双收的百老汇,老娘自己有本事,但不再跟你玩了,情愿回到自己黑人圈子里搞自己的说唱。另一个原因就是她母亲最初带着非洲的画风移民到纽约的时候,准备在美国开辟个天地。然而壮志未酬而去世,拉妲也算是为了填上母亲挖出的这个坑而去说唱的。
阿奇是韩国人亚裔,他是作为个中间人士夹在黑白中间。不过由于受到惠特曼的欺负,以及对拉妲的忠诚,他最后站到了拉妲一边。
总之两个种族,或者两个宗教在一起发生矛盾是正常的事件。而且不是非得融合不可,两者共存何尚不是个不错的结果。可是在黑人的眼中,白人警察就爱给黑人上手铐什么的,而白左也乘机利用黑人的新鲜感招揽生意,或者是竞选拉票。总之都藏着私心。
对我们来到美国的华人来说,当然更容易接受作为主流的白人文化。说实话,我们也是由于欣赏或者崇拜他们的文化而来到美国。
本片是黑白片,会不会是为了表达黑白两色并存的意思?或者世界就只有黑白两色,之中的一切都是虚无。
拉妲·布兰克 Radha Blank以本片得圣丹斯导演奖。
里德·伯尼 Reed Birney百老汇演员。
彼得·Y·金 Peter Y. Kim也是百老汇演员。
奥斯温·本杰明 Oswin Benjamin纽约歌手,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