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心理:黛玉的悲剧是谁造成的?
作者:掬雪暖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你从世间经过,你的灿烂光芒,如流星闪耀;你的深情坦荡,如莲花开落。这最美的相遇和离别,无关东风,只关你我。
宝玉生日占花名,黛玉抽中了芙蓉,题“风露清愁”,诗是“莫怨东风当自嗟”。众人笑道,“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做芙蓉。”黛玉也自笑了。
她们笑了,我们却糊涂了。当年,强悍霸气的大英雄项羽,一手输光了自己的人生和兄弟爱人的命,仍叹“天亡我,非战之罪!”柔弱美丽的小女子林妹妹,却笑认了“莫怨东风当自嗟”,让人唏嘘又困惑:作者在批评黛玉?林妹妹薄命要怪自己?可是,谁都知道,黛玉是作者捧在手心里的珍宝,是心中挚爱,怎么忍心责难她呢?而黛玉的反应居然是“也自笑了”,显然是十分认同,十分欣悦。怎么回事?
解开这个疙瘩不容易。我们还是先来看看线头“莫怨东风当自嗟”。这句诗出自欧阳修的《明妃曲·再和王介甫》,全诗不引了,涉及明妃的意思很简单:明妃同学,都怪你太美了,因为你是红颜,所以你要薄命——“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这个神一样的逻辑源自王安石。王安石《明妃曲》把明妃的悲剧,写出了三重境界:一是“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错杀毛延寿”,明妃的美,神韵风骨胜容颜,一个画工哪里懂?他画不出来正常啊。二是“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明妃出塞是悲剧,留下来给皇帝当妃子就不是悲剧了?真不见得。大汉最骄傲的皇后阿娇同学,还不是被关在长门宫了。三是“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贵在相知心”,人人都觉得是悲剧的事儿,就真的是悲剧?不一定,说不定明妃还和单于两情相悦呢。
不得不说,王安石见事之深,让人佩服。作者把这句写明妃的“莫怨东风当自嗟”拿来形容黛玉,寓意深远处,恐怕不让王安石。结合黛玉一生,我们至少可以读出三层意思。
第一,黛玉深情高洁,不容于浊世
贾府下人对黛玉的评价是“孤高自许,目无下尘”,而宝钗是“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黛玉被贴了很多标签,“小性儿”“多愁善感”“说话比刀子还尖”“疏懒”“不做针线”,有的公允,有的偏颇。
这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女孩子,处境很艰难。虽然外祖母很疼她,处处照顾优待她,但这个家,本质上是舅母的家,王夫人才是女主人。黛玉自己也明白,她去怡红院,晴雯不开门,黛玉觉得受了委屈,有过一段内心独白:“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
听,是舅母家,不是外祖母家,更不是自己家。一个贵族小姐如果在自己家,被丫鬟抢白、为难,那是不可思议的事,看迎春不问累金凤,姐妹们反应多大就知道了。但是寄人篱下的黛玉,遇到种种为难和冷眼,一般就是哭一场、咽下去而已。不然怎么办?像探春一样啪地一巴掌打过去,或者去质问凤姐?当然不行。去告状也不行,黛玉的深情和体贴,都写在暗处,告诉外祖母怕她忧心,告诉舅母怕她多心,唯一的选择不过是哭一哭,偶尔说点尖刻的话罢了。湘云曾经劝她“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其实湘云的处境,还真和黛玉不一样。湘云跟着叔叔,按当时的宗法,仍然是在自己家,和迎春、惜春是一样的情况。
当然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像宝钗一样,去结交、拉拢、收服这些下人。举个例子说,小红是宝玉房里的人,可宝玉并不认识她,但在滴翠亭,宝钗仅听话音儿,就知道她是宝玉房里的红儿,可见人家多用功。但黛玉就不行了,宝玉的第二秘书晴雯,竟然都听不出黛玉的声音,显然黛玉从未在这方面用过心思。
第二,黛玉的深情高洁,是她无悔的人生选择
传奇美女伊丽莎白·泰勒,曾这样设计自己的墓志铭:这里躺着伊丽莎白·泰勒,她活过了。这4个字,如此简单,却高不可攀。在命运之手的摆弄下,多数人都是随波逐流、浑浑噩噩,我们没有勇气为了做自己,付出哪怕最微小的代价。
但黛玉有勇气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她不是没有能力讨好舅母、结交下人。对人的品性,她看得清清楚楚。宝玉挨打后,探望的人一波一波的,黛玉在花阴下看着,没看到凤姐,就心里盘算“如何他不来瞧宝玉?便是有事缠住了,他必定也是要来打个花胡哨,讨老太太和太太的好儿才是。”凤姐的套路,水晶心肝的林妹妹了然于胸,她明白人情世故,只是不屑为之。
人们常以为,不在人情世故中打转,是无情的表现。其实正相反,这才是款款深情。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了深情,才会情不自禁地脱离他人的桎梏,建构自己独特的体验和人格。舅母来自希望女孩子目不识丁的王家,最看不上女孩子打扮得漂亮,最讨厌女孩子和宝玉接近,审美标准是粗粗笨笨、沉默寡言的袭人。这些标准,人前宝钗一一去靠拢,黛玉一一去违背。所以王夫人极不喜欢黛玉,赶走晴雯有句闲笔“眉眼像你林妹妹”,那可不是真闲笔。
林妹妹荷锄葬花,让花儿“质本洁来还洁去”,怜惜枯荷,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潇湘馆堆满了书,黛玉看书、写诗、午睡,念诗给鹦鹉听。宝钗的日常是陪贾母王夫人众姐妹闲谈,帮袭人做针线。黛玉的日常是“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石狮子倚住”。这样美如诗、逸如画的生活,值得为王夫人的喜好、袭人们的评价放弃么?
黛玉对宝玉,也是深情高洁。她常为宝钗吃醋,一言不合就赌气、说怪话、剪穗子,但宝玉私下里说出“共鸳帐”的混账话,她却气得哭起来。她不避讳在众人面前,和宝玉在花丛下嘀嘀咕咕,让宝玉用自己的酒杯,但绝不会在宝玉午睡时坐在他身边绣鸳鸯。她不避嫌疑,在宝玉送来的旧帕子上题诗,但这些诗,一直到前80回结束,宝玉也没有见到。宝钗坚守的,是众人面前的形象,黛玉坚守的,是内心的芳华和纯净:“我是为我的心”。她对宝钗有那么多不满和小心酸,但一旦发现宝钗真心帮了自己,立刻全心全意把她当成了亲姐姐。病中,盼着姐姐晚间再来说话,一直等到下起雨,才体谅地“知宝钗不能来”,没有半句怨言。
黛玉和宝钗闺中私聊,很羡慕宝钗。但宝钗真的比黛玉幸福么?套用王安石的逻辑,宝钗赢得了贾府的人望就能嫁给宝玉?不见得。宝钗嫁给宝玉就能幸福?这样的人生就值?更不见得。黛玉泪尽夭亡,仍然可以说,我活过了。宝钗即使平安终老,也不能够说,我活过了。所以“莫怨东风当自嗟”的核心意思在这里,我知道是这样,可我情愿这样。
第三,宝玉所钟情,是全部的黛玉
当一个人真正爱上一个姑娘,他的逻辑会变得很诡异:一方面他觉得这个姑娘完美如神,忍不住各种炫耀她。另一方面,又觉得她弱小无助,自己不去保护她不行。
这方面,宝玉真是楷模。自己快被打死了,黛玉来看他。他叹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然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海棠社作诗,黛玉扮酷,人家在想她在玩,宝玉急的不行,一会说,“你听,他们都有了”,一会又说,“香快完了,只管蹲在那潮地下作什么?”光顾着操心,全然不想黛玉的诗才比自己高太多。写完后,大家讨论。看到黛玉的,第一句宝玉就先喝起彩来。李纨评定宝钗第一、黛玉第二,宝玉就去啰嗦“只是蘅、潇二首还要斟酌”。这些自然的小细节,才是柔情蜜意的真谛。
人人都说宝玉没有担当,但世事如何能两全?每个硬币有两面,一个人铁骨铮铮、天不怕地不怕,他多半不会柔情万缕、体贴入微。一个人温暖体贴、做低伏小,那他多半不能心机深沉、征服世界。因为一个人的时间用到哪里,他的成果就在哪里。
宝玉的成就,是为闺阁增辉。宝玉把儿女私情,上升到了灵魂知己的高度。什么是爱,就是爱你全部的样子。如果我只看到了你的才情美貌,却不明了你的内心煎熬,只看到你浅怒薄嗔,却不解你的风骨气概,只执着于你的外在悲喜,却无视你的精神灵魂,你岂不是白认得了我?
你是天地之间的钟灵毓秀,温柔体贴的你,小性儿不讲理的你,明媚雅谑的你,多愁多病的你,才华横溢的你,争强好胜的你,善良的你,刻薄的你,都是你,独一无二的你。你从世间经过,你的灿烂光芒,如流星闪耀;你的深情坦荡,如莲花开落。这最美的相遇和离别,无关东风,只关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