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道德经》故事系列4:什么是道?+庄子哭妻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逻辑思维方式,什么样的哲学立场,人类要面对实际上就是两种对象:物质世界和人类精神世界。前者也包括后者的物质载体,即人类的肉体。关于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定位以及相互作用的不同认知,基本上构成了人类文化生活多样化,及群体和个体的社会生活实践的基础。
但是,人类在与自然界互动的同时,自然而然的要问出超越一切的根本问题,那就是:我从父母而生,而如此倒推追溯上去,人类从哪里来的?或者问为什么会有人类?人类和人类精神世界依物质而存在,那么物质世界从哪里来?怎么来的? 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些问题很有趣,以至于绝大多数人会思考它,但又大部分人不会去认真研究它,找到答案。就像懵懂初开的孩童会问父母,我从哪里来一样的问题。
各类宗教和类宗教的信仰中,基本都有相对应的解释,在此不做罗列。大体上分为两种说法,即神造说和自生说。前者更愿意相信有一个超越一切的大能,具有意志和感情,以人类根本不可能知道的缘由,建立了这个世界,就是说这个世界原本没有,但被以不可知的理由和不可知的手段,“神为”(当然不是‘’人为‘’)地神奇的制造出来的。
这类世界起源说很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种文化之中。而这类起源说强调的是‘’信‘’,无条件的信,不能够问为什么?比如说,这个世界是创造者的工厂造的,还是在客厅造的?为什么要造这个世界?造世神的世界和被造的世界是相互独立的还是部分交织,或者是融合不分的?等等,在印度教里就如此。证明这类学说的最可靠的方法是,在这个宇宙世界之外能发现一个更广大无边的造物神的世界,而且是能被活着的人重复证明的,即所谓的科学认知观。如果以上的问题和其它所有疑问,都不能被大众所证实和经常验证的话,是不是也是属于“玄”的范畴呢?(注:本文作者绝不敢妄断评论各论的高下对错,只是相互比较说明一些明显不同之处,请勿误解)
老子所著《道德经》则是中国汉文化源流对世界起源的认知和解释,是典型的自生说。其特征就是把大千世界的林林总总,归结于同一个源头,而这个源头又源于“虚”和“无”之中,“虚无"近乎“道”。“道”的本质、本性,或者说自性是本有的,没有生与被生之说,不具有所谓的感情和意志,也没有创造和被创造之说。
这‘’道‘’遍及一切,与一切共存且不灭,一切万事万物的生生灭灭,既是“道”的生化衍发,也是“道”“可触可见”的显像,无论天多长,地多久,于“道”之永恒苍凉比较,简直不值一提! 人之所能感知,所能觉知的这个“所能”,同样来于此,也应该归于此。万事万物生于道,而道不居其功点滴,是故道为大,为洪荒亘古。
正谓生之为所来,死归何处?天地亲仇君臣,美丑善恶短长,穷通断续高下,问道苍天?还是问道于内心?
而同样未知的缘由(知道这个缘由了,你就是圣人了),忽而无中生有,有而生繁,衍生反复,丛丛叠叠,自成世界,天地果熟而生人之灵。 因人有物界才有了意义,如无人即无思,天地自生灭,与君何干?
既有生也就必有灭,生灭即是道律。人既是从之而生,故当以道律而则生活,违则大咎,咎集积而灾现,殊不知灾也是自然纠偏的道法之一啊,正谓“道曰反”,天道好还之理;顺之则和,和谐则大同,大同则平且久长,物人久长则忧患少、邪欲渐灭,故能合道。 几人得之真义真谛?几人从心入道?
譬如若把一块黑板比做道,而万千世界就是不断画上去,又不断被擦掉的粉笔画。无论画上什么,变化的只是无中生有的画,而承载恒变的黑板却如如恒常不动,又与常生常灭的画共存。虽然这个比喻勉强不堪,但大致意思不至于离谱。
“道”的本体本性,无色无味无性无形无相无影无大无小无內无外无长无短无情无义无心无仁无恶无善无丑无美无幼无长无为无空无实……其实连无都‘’无‘’!因为所有的概念都是勉强说之,“无”也是人有限思考而有边界的时空概念。“道”却又无不色,不无形,无不相,不无影,无不大,无不小,不无外不无内……以其不仁不义,不丑不恶,无空无实……却成就了一切色味性型大小内外义情……,既成就之,却又不居之,任万千沧桑,宙宇浴火,虚空坍塌,于道不损半分豪,也不增其毛尘之量。 故问何谓“道”?“道”又在哪里? 庄周说:“道在屎尿‘’! 若果连屎尿都不明白分毫,妄言“道可道,非常道”,岂是“道”哉!游戏而已!炫词耀字满肚憋不住而已已。
我(换成“你”“他”都可)就是道,道就是我!我不是道,道也不是我。!‘’我无‘’是道,‘’无我‘’道现。我。、道相干乎?又相什么干? 至于那一种更接近于事实,本文无意探讨,自认也没那个资格。
后者由于汉语文字表述的关系,往往被人误解和敬而远之,因为连老子也只能用“玄”,‘’虚‘’,“无为”,‘’妙‘’,‘’大‘’等“莫名其妙”的文字描述,是以一般人都愿意离“玄”远点。
本文远离经文而诉,意从经外寻经,离经判道。只因文字歧路重重,云山雾罩,易堕迷途。不用真心,不求名师,自古以来以经入道者屈指可数,旷今人乎? 庄子是老道学的得心传者。《庄子》却与《道德经》文风格局大不相同。后者可以称为“最高理论指导”经典,《庄子》虽也避谈时事,但却大谈特谈寓言故事,喻道于寓。庄子《逍遥游》鲲鹏振翅即万里,乾坤朗朗, 乘风扑粉不知凤蝶是谁?
某年某月的一天,妻子别世,庄周悲恸呛号,坐棺流涕 几于气绝,忽跳耀而舞,击掌长笑,鼓盆而歌,手舞足蹈而去……
众愕然而惊怖,师智昏焖乎?
弟子惴惴而求解。子曰:吾妻未生为之无,生而谓之有,寿年而灭,归于无。生而有者似客而短,来之于无,复归无之家,长而无极,何悲之有?喜之大矣莫过于此,此自然之理,天地之数,道之彰形也。
于此,有人会说了,既然如此,修道之人形似疯癫,不合‘’常理‘’,于社会,于政治,民主,富贵,经济,生活……有何益处?
岂不知,老庄圣人之境,岂非人人可比,不管老子归隐入道,还是庄子游戏风尘,只不过是选择不同的路径行走“道”路罢了。而世人如果真有分分豪道心德行,人心自分分豪清净安明,乱世岂不尘嚣渐消?八分向道,八分和谐,十分行道,万世昌平。人人以道心为心,对己对人,对家庭,对社会自然,哪来的斗心勾角?动乱灾难? 为什么?因为道心是大同归一的平等不二心,是内求净明的崇智心,是和合自然克己顺天(这里指自然,为避免重复用天字)的豁达心,包容异己的无边心,不偏不倚,是上正下平的平常心,不过分也无不足,不强不弱的中道心……
今人背道而驰久矣,虚逐外景,内障深厚,不知悔改,反嗤圣贤为迂腐……不忍书之,非别人也 ,我自己犹过之,鲜廉寡耻,不知羞愧……嗨,几于无从说起了。
其实我没有资格要求别人,因为您应该道德高擎,香凊万里,世界有您才有了希望。 我只希望,我们能够敬畏《道德经》,正信正解,为后世保点真精髓,不要曲解断解而灭尽祖先智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