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漫无边际深入骨髓的虚伪
华盛顿黄河话剧团新排了一出戏--“文明的野蛮人”,改编自百老汇名剧“God of Carnage”。
很喜欢这个中文名,因为人本来野蛮,却用文明重重包裹。包裹的时间太长,近乎遗忘,偶尔翻出,大吃一惊:原来我如此“野”,如此“蛮”--当平时nice的加拿大人一到冰球场,就用炮弹般的速度把对手推向挡板,甚或直接拳脚相加时;当彬彬有礼的日本人一切换到战争场景,就用残酷的方式与敌人互虐,不把自己当人时。
但这部戏并没有提那些狰狞的暴力(英文名Carnage绝对是误导),大幕拉开,4个主角在一片祥和之中:律师男和投资女,坐在生意男和作家女的客厅中,协商两家小孩打架的处理办法。都读过书,都是体面人,小事一桩,本就不难。很快,作家女起草了一份谅解文,双方达成一致;然后,庆祝,上茶上咖啡,女主人还自制了桂花糕。
只有一丝小乌云。格色的作家女用了一个词“凶器”,这让同样跟文字打交道的律师男不爽,八面玲珑的生意男打原场,改成了“棍子”,一旁优雅的投资女更是甜美礼貌地做了自责。
如此平淡的开局,真猜不到剧情能出什么新的幺蛾子。大概任何温情的生活都经不起细节的考验。在讨论两个孩子见面时,双方又有些小分歧,无非是该在谁家,该在何时。由此开始,4个文明人演绎了合纵连横,有自家互殴,有一致对外,有化敌为友,有变友为敌。4人的情绪轮番爆发,却又笑点多多。抛开假惺惺的面具,各种真言--诸如:婚姻是上帝对人的惩罚--在一瓶长城干红后井喷而出。(我有些怀疑大使馆送给他们的干红是假酒,看后来的失态,那酒应该是二锅头苦艾酒的劲道。)
层层推进,高潮叠起之后,只剩一片狼藉的颓唐。虽然上帝仍然会笑,但我们不得不思考。
野蛮本是基因带来的:狩猎时代淘汰了文雅人,他们猎不到食物。而且,野蛮未必是一个坏词,毛主席就讲过“野蛮其体魄”。某种意义上说,野蛮还是种族延续必须的素质。
可人类在发展,智慧变得越来越复杂,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先从思想上摈弃了野蛮,因为不利于现代社会的协作精神。
也许“摈弃”不准确,基因带来的东西是扔不掉的。那,我们“掩藏”--假装没有这回事。
都是“假装”,自家人关上门后,会看美剧“权利的游戏”,“斯巴达克斯”--顶级的暴力+色情。那是为了照顾万年基因的需求。
“假装”的时间长了,我们有时还真信,真是不怕戏假,只要一直演,一直信,假的也能弄成真的。
于是,一层套一层的“假”象洋葱似地包裹着我们,人类就得了一种病--Kitsch,中文常翻译成“媚俗”。我的一个有洞见力的朋友说,那是翻译的水平低,更好的说法是:“一种漫无边际深入骨髓的虚伪”。
可我们在这个“虚伪”面前,却无计可施。是减少洋葱皮的层数,还是重现内核的爆炸?似乎都不是办法。
“文明的野蛮人”也没有答案,但妙在对当下处境惟妙惟肖的剖析。这要感谢创作者们,他们重新用中式语境解读了这个故事,让观众看不出移植的影子。一个半小时的演出,让人笑,让人哭。演员的表演自然到位,情绪的把握松弛有度,将戏剧的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投资女(律师太太)在优雅和爆发间游刃有余,为剧情推波助澜,掀起剧中一个又一个高潮,律师男则把自我和自大发挥到极致,作家女在中年女人的心态拿捏上丝毫不差,生意男似乎无意间表现了男人的无奈和蔫坏。整体水准放在北美所有的华人艺演中,都堪称精品。
实在找不到解决“虚伪”的方案。也许只有等待科技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会完成一个循环,回到本真,能将真实的野蛮与虚伪的文明自洽相处。
但现在,至少我们能少一点虚伪,多一些自省。这部戏是一个开始,撩开了问题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