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朋友最近告诉我,她最好的闺蜜有一次对她说"从小就生活在你的阴影里,和你暗中较劲"。回想连闺蜜都嫉妒自己,觉得好伤心。我告诉她,到我们这个年龄,应该根本不在乎別人说什么想什么了。什么是朋友?就是互相欣赏才走到一起来的。如果闺蜜不为你高兴骄傲,就一脚踢开。所以,你要知道,总有人会喜欢你。就是要让自己盛开,让那些酸葡萄发酵酿酒去吧。
图中文字:任何鼓励你智力、情感、艺术或精神上成长的人都是值得保持的朋友。事实上,他们是你生命中唯一要欢迎的人。
想起在Toastmaster club曾遇到一个我家孩子所在高中毕业的学生,当时他在一个社区大学读书。让我感兴趣的是,他高中毕业后有意不上大学,在汽车修理厂工作了一年。然后觉得需要读书才又申请了大学,并且半工半读继续修车。其实他高中时就选修了汽车修理的课程,放假全在汽车修理厂学徒干活。按他的话说,他天生热爱迷恋修车。我注意到,一讲到车,他的眼睛就发光发亮。
象这个孩子,他完全是follow 自己的heart,根本不在乎外在的"主流"评价。他告诉我他的父母也曾为此很纠结。可是即使按世俗的标准衡量,这孩子过个三五年必成经验丰富的修车师傅,每年赚个一二十万根本不在话下。
所以,我们应该重新定义成功(今年学区的一大愿景就是redefine success,这是我女儿参加WASC会议所讨论的议题)。在我看来,干自已喜欢的事就是成功,而且因为喜欢所以可以走得远从而一定成功。如果定义幸福就是成功,那么干自已喜欢的事也一定是幸福的。
丘吉尔名言:成功并非终极目标,失败亦非致命:是继续的勇气才算数。
那些自杀的学生要走出阴影,就应该忘掉外在评价系统,重新去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声。很多心理上的问题多是太在意别人了。
有一位31岁的"完美妻子"漂亮迷人又精强能干,却由于丈夫突然提出离婚一下子觉得世界崩溃想自杀。好在她找到了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这位工作上的女强人同时又是典型的传统女性,一直对丈夫言听计从因而放弃了做自己,比如不再吃海鲜,比如无论有什么工作应酬每天晚上都早回家,比如出差去北京却放弃看香山红叶的愿望以便早日归家。
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直截了当地说:“我很赞同你自杀的选择",但建议在自杀之前想想心中一些最简单的遗憾,把它们完成了,不留遗憾地去死。
于是这位"完美妻子"在完成这些非常容易实现的愿望的过程中终于做回了自己。当天晚上她就和咨询师大吃了一顿海鲜,然后又到酒吧蹦迪到夜里一点。她在舞池里蹦得非常忘我,蹦到最后号啕大哭。以前她虽然自杀过,但却很少放声痛哭过,但哭是最好的一种治疗,可以宣泄不良情绪。
后来咨询师建议当事人列个愿望清单,在规定的期限内一一完成。于是,从未惹领导不高兴的她和顶头上司吵了一架,然后请了长假到处旅游。11月在香山看红叶的时候,她的心境显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觉得"红叶娇艳,空气清冽,活着是多么美好"。显然生的力量占据了上风。
3个月后,发自内心的10个愿望全都实现了,她觉得自己整个人全变了,再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了,决心痛痛快快做自己,自杀的念头已经彻底消失。
要做到“成为自己”,可以在三方面做出努力。
一、远离人格面具。逐渐远离不真实的自我,比如“完美妻子”、“听话的好员工”的人格面具,因为它们限制了我们内心的自由。
二、远离“应该”。做一件事是为了享受这件事情本身的快乐,而不是为了别的。学习好是在求知的快乐中自然获得的结果不是为了赢得父母的爱;社区服务是因为这个过程有幸福感不是因为对升学有利。如果“应该”太多,一个人的心灵自由就会越小。
三、不再迎合别人的期待。真正“成为自己”的人,不希望成为“应该”成为的样子,无论那些规则是父母制定,还是由文化制定。他们不希望把自己塑造成一种可能纯粹是为了取悦他人的形式。
日本动画片导演宫崎骏说,他不写剧本,他从不知道故事会走向何方,并且他从不考虑观众和市场,只是听从内心的指挥去编故事,但是他的动画片又是最有市场最受欢迎的。
所以越是不在乎外在评价系统,越是跟随自己的内心做回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被外在评价系统所肯定,因此也越是成功的人生。
但丁说得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傻逼去吧!噢,不对,原话不是这么说的。原话是什么,我也忘了,那是别人的话,属于外在评价体系,忘了就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