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皮皮蝦:【八方友和弱联系】

皮皮蝦:【八方友和弱联系】

博客

昨天有人提出人生应该"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本虾加了句"交八方友"。这引起了一些讨论。这次讨论非常愉快,本虾愿意在此作一分享。

 
有人认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比交一大堆形形色色的人在很多方面利大于弊。而且喜欢读万卷书的人,大抵不太会交八方友。这点本虾部分同意。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是应该做減法了,在交友上应重质不重量。
 
但是也有一些方面本虾很不同意,因为读书和交友根本不矛盾。而且我也意识到我所说的"八方友"与严格意义上的朋友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的确不太一样。我所谓八方友,只是一个宽泛的用词,一面之交的人也可以称作朋友。这句话本意就是扩大联系和交往圈。所以讨论问题时厘清概念才能使双方的标的物一致,避免各说各的,没有交集。
 
孔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三者都做到的人极少,我自己也做不到。但三种特质从不同的人那里是可以获得的。
 
 
本人因此引用了弱联系(weak connection)的例子。这个例子出自一篇文章《弱联系的强度》,是本虾好友三国曾经在朋友圈里分享的。那篇文章的作者是著名社会学家、现斯坦福大学教授Mark Granovetter。他曾经在70年代专门研究了在波士顿近郊居住的专业人士、技术人员和经理人员是怎么找到工作的,并把研究结果作为他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这篇文章成为该领域被引用次数超高的论文。
 
Granovetter发现,真正有用的关系不是亲朋好友这种经常见面的“强联系”,而是“弱联系”。在这些靠关系找到工作的人中只有16.7%经常能见到他们的这个“关系”,也就是每周至少见两次面。而55.6%的人用到的关系人仅仅偶然能见到,意为每周见不到两次,但每年至少能见一次。另有27.8%的帮忙者则一年也见不到一次。也就是说大多数你真正用到的关系,是那些并不经常见面的人。这些人未必是什么大人物,他们可能是已经不怎么联系的老同学或同事,甚至可能是你根本就不怎么认识的人。Granovetter对这个现象有一个解释。整天跟你混在一起的这帮人,很可能干的事跟你差不多,想法必然也很接近如果你不知道有一个这样的工作机会,他们又怎么会知道?只有“弱联系”才有可能告诉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弱联系”的真正意义是把不同社交圈子连接起来,从圈外给你提供有用的信息。另有研究表明,社交网络多样性越强,经济排名就越高。越是富人越容易跟不同阶层和不同地区的人联络,而且阶层多样性要比地区多样性更重要。正所谓“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所以,交八方友能有许多方面的益处:性格、信息、眼界、创意,等等。当然不是要把他们作知己或好友,只是弱联系已足够。况且这之中也有可能发展成至交。
 
虽然不断内省可以有时、部分地可以达到自我完善,但肯定不够。人都有盲点,要以人为镜。开车换道为什么要扭头?因为要避免盲点。只有扩大交往,才能从别人不同的视角看到自己的局限。
 
 
我们华人由于微信群的火爆,交友圈顿时扩大了不知多少倍。我就知道有人有上百个不同的群。夲虾一好友很会选择,每当有人加他入群,他先看熟人多不多。如果多于五人,他就不加入了,因为熟人多意味着是同一个圈子的那帮人,也就是说同质性太强,对于扩大圈子的帮助不大。
 
昨晚本虾收到另一好友微信发来的圣诞问候,心中有点吃惊,一是离圣诞尚早,二是他不是群发的,短短一句话开头特别点了本虾的名字。当时本虾正在参加宴会,当场与另两位朋友确证发现,一人也是当晚得到同样的问候,另一个上周五得到的。两人的节日问候也是被点了名字。于是本虾回覆这位朋友表示感谢之余,又嗔怪他把我放在较后一批问候。他回道:"是按字母顺序分别发送的,你自己试试手动发送的麻烦?"。这位朋友的人脉很广,而且非常擅于高科技,不会不知道怎么群发,但他宁愿不怕麻烦,这样手动发送,传达给别人的是最大的诚意。你有没有觉得,每当过节你收到的群发贺帖,虽然精美,肯定不如这位朋友简短的一句话手动祝福更让人感动?
 
过节正是增强弱联系的机会。与一年没联系的朋友同事约在一起吃个饭或发个短信问候一下,别把关系丢生了!
 
 

****** 编后语 *******

欢迎转发,欢迎提问或评论。请关注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识别(extract)图中二维码,选择进入(Enter official account)即可。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皮皮蝦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