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智慧的结晶
CCTV 网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 11月30日下午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 二十四节气— 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 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 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 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大寒。“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我在农村分校务农那两年BLOG,除了学会了基本农活之外, 也学会背颂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驚春清穀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
其实,二十四节气不但对古时的农业有着指导的作用, 对人体健康也有重要的提示。所谓"气象医学,CLIMATE MEDICINE",就是探究人体在不同气候/ 节气健康的变化规律性,和得病的易感性,以及预防措施。
现代医学的流感疫苗, 就是在深冬之前开始接种而减轻流行病的发病率。 乙型脑炎则多发于夏季,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多为7~9月。 不少病毒,如SARS,在春季容易袭人。等等。
节气,在中医还被用来养生。 皇帝内经说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以下是皇帝内经四季养生有关起居,情志调养的描述: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 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飱泄, 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 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 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看来,古人有不少智慧的东西值得我们挖掘。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北美愚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