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一年一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奖时,最高奖怎么空缺了?

一年一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奖时,最高奖怎么空缺了?

博客

今天,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备受关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继2004年之后,再一次出现空缺。

从2000年至今,已有25位科学家从国家最高领导人手中接到这沉甸甸的荣誉证书。国家最高科技奖再次空缺,不禁引发疑问:这个奖怎样评出,为何空缺,该如何解读?

“国家最高科技奖空缺是符合条例规定的正常现象,也体现了该奖项要求高、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空缺:“符合规定很正常”

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后增设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已是我国目前级别最高的科学技术奖励。它的设置,突破了以往国家只授予项目奖而不授予个人奖的限制。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或者在科 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授予人数每年不超过两名,由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颁奖。

“这就意味着,选出两人、一人,或者空缺,都符合条例规定。”该负责人说。

回溯历史沿革,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首次评审以来,除2004年和2015年空缺外,2002年、2006年、2014年也是1人获奖。

这个奖是怎么评出来的,评委都是什么人、具有什么资质?据介绍,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产生要经过推荐、受理、初评、考察、评审、审定、审核、批准等八个 步骤。首先由具有推荐资格的推荐单位或者最高奖获奖人提名推荐,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形式审查合格受理后,产生当年有效候选人。然后,组织召开国 家最高科技奖初评会议,由专家投票进行差额初选,对初评通过者还将进行实地考察。接下来,召开国家最高科技奖评审委员会会议,投票选出当年建议授奖的候选 人,再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会议进行审定后,经科技部审核,报国务院批准,最后由国家主席签署并亲自颁发证书。

据悉,最高科技奖评委主要由科技界德高望重、功勋卓越的资深科学家、当年候选人所从事专业学科或领域内的同行专家等构成。

“与其他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申报制不同,国家最高科技奖采取的是推荐制,虽然推荐渠道并不窄,包括单位和个人,但由于它的份量很重,推荐的人数本来就不多。此外,获奖者需要获得评审委员会2/3以上的选票,今年候选人均没通过评审。”该工作人员说。

诺奖与最高奖没有简单可比性

有人不禁要问,荣获2015年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为何没获过国家最高科技奖?“诺贝尔奖得主不一定就能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评委看问题的视角不同,科 技创新服务对象不同,甚至连意识形态都会成为影响因素。”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吴恺从事科技奖励制度研究多年。他说,屠呦呦的成果被国内学界认为属 于集体成果,但诺贝尔奖评委则从其中挖掘出了她独特的个人贡献。

其实,青蒿素的发现及后续的系统性研究,得到了国内和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党和国家对青蒿素相关研究给予了持续的支持与充分的肯定。据了解,屠呦呦 和青蒿素相关研究成果曾先后获得多项国内外科技奖励。1978年至今,屠呦呦共有8次获得相关科技奖励,分别是: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发明奖、中医药科技 进步奖、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泰国玛希顿皇子奖、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等奖项。1979年 至今,青蒿素相关研究成果也先后获得了7项国家科技奖励,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

吴恺表示,国家最高科技奖和诺贝尔奖在评审程序上有相似之处,比如都采用推荐制,而非申报制。但具体到操作过程,又有很多不同,存在明显差别,诺奖主要实行同行评议,是社会奖项,而我国最高科技奖是政府奖。

“一个世纪前在瑞典诞生的诺贝尔奖,其自然科学奖的是聚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等几个领域做出的原创性成果。”科技部原副秘书长段瑞春指出,最高奖与诺贝尔奖之间没有简单可比性,但它们均是达到国际水准的重要荣誉。

“国家最高科技奖有自己的评审程序和规范,并有明确的流程及时间节点,我们将严格按程序办事。只要符合推荐条件的候选人,我们都不会排斥。”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奖励制度:在改革中完善

以1999年颁布实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为起点,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已走过16个春秋,并将在改革中继续完善。

段瑞春是当年制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参与者之一。他认为,国家科技奖励服务重大需求,成为激励人才第一资源、推进创新第一动力的强大杠杆, 鼓舞和带动了各省市、各相关部门奖励科技人才的积极性。段瑞春表示,国家科技奖励获得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产生重要的国际影响,做出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当然,在科技革命和产业更新的背景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洪流中,各项工作都会面临新问题、新挑战,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做出必要调整,将使的我国 奖励工作更上一层楼,以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的要求。”

“有学者统计,我国科技人员中,只有15%曾获得过科技奖励,这说明我国科技奖励覆盖面不广,对普通科技人员缺乏一定的激励作用。反之,如果盲目扩 大奖励覆盖面,减少奖金量,又会影响国家科技奖励的权威性。”吴恺认为,任何改革,都需要在一系列矛盾中保持一种综合平衡。(科技日报)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设立,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每年获奖者不超过两名,奖金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截至2014年,共有25位杰出科学工作者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0年

吴文俊,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

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昆,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2年

金怡濂 ,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

刘东生,地球环境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永志,航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4年

空缺

◎2005年

叶笃正,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孟超,肝胆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6年

李振声,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7年

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征镒,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8年

王忠诚,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光宪,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9年

谷超豪,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家栋,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

◎2010年

师昌绪,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振义,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1年

吴良镛,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家麟,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

郑哲敏,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小谟,雷达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3年

张存浩,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程开甲,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

◎2014年

于敏,核物理学家,氢弹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国府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