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茶花女的原型,蒙马特公墓和其他

茶花女的原型,蒙马特公墓和其他

博客


茶花女的原型,蒙马特公墓和其他(原创图文)

 



(《旅行边记边摄》系列 ·巴黎篇·)



引子:

旅行归来有一个多月了。曾准备了一两个月,外出二十来天,经过四、五个国家十来个城市-港口-地区(从意大利-希腊-土耳其-又回意大利,法国回加拿大。经过罗马(奇维塔韦基亚)- 那不勒斯-卡塔尼亚( 西西里岛),雅典(比雷埃夫斯)- 米科诺斯-库萨达西(埃菲塞斯)- 罗德斯-桑托里尼- 哈尼亚(克里特岛)- 威尼斯-巴黎等十处),这样蛮有规模的一次出行,留下了满满十几页的日记以弥补记忆力的不足,照相机里记存的相片编号也多到了好多个千。

曾陆陆续续地讲过一些关于巴黎的印象,都是旅行最后几日的观感和小故事,算是倒叙吧!但如此的颠三倒四这样的率性而为,并不符合一般人写游记的规则-----我早就应该回到旅行开端处,从头写起了,早就该进入此次旅行的第一站-----意大利罗马了,但是我的思路却依旧停滞在这儿----这个充斥艺术风格的陈旧的小小酒店,这别具一格的巴黎蒙马特高地。。。

1



不需要参考日记中的资料,不必翻阅照片唤醒记忆---在我眼前挥之不去的还是你你你,始终是你,也不知这个最后划入巴黎市版图的第十八区,为啥会这么打动自己。。


2





今天打算把有关蒙马特墓地的风情篇奉上,献给同我一样率性随意的,爱在旅途中静静地悄悄地探访那些不那么显眼的历史陈迹,寻觅与众不同景观的感性的朋友们。



-------------------------------------------

3




(封面图片上用的是1933年电影 《茶花女》的剧照。由大明星葛丽特•嘉宝饰演女主角 。)




出发前我的床头柜上曾放过这么一本书《茶花女》(《LA DAME AUX CAMÉLIAS》),上海译文出版社,法国小仲马(ALEXSANDRE DUMAS,FILS)原著,王振孙翻译。

最为吸引我的还真不是这妇孺皆知朴实动人的爱情故事本身,而是我发现这译本有一个非常值得一读的(由旅居巴黎的文学评论家王聿蔚撰写)。

其中介绍小仲马创作《茶花女》的灵感来源和缘由,甚至讲了他本人和茶花女的原型人物阿尔丰西娜•普莱西之间真实的关系。那些交往,那些信件的来龙去脉,提供了很多资料,在序中占了很大比例。

比如说有这样一封真实的信,而且我发现这封信在小说里是一字不差地用上了的,是小仲马本人写给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一封绝交信,准确清晰地写出两人不可能走到一起的原因,那么富有哲理,措辞又是如此礼貌和微妙!


一八四五年八月三十日深夜,小仲马给阿尔丰西娜写去一封表示绝交的信,这封信的全文如下:

亲爱的玛丽:我希望自己能像一个百万富翁似地爱您,但是我力不从心,您希望我能像一个穷光蛋似地爱您,我却又不是那么一无所有。那么让我们大家都忘记了吧,对您来说是忘却一个几乎是无关紧要的名字,对我来说是忘却一个无法实现的美梦。没有必要告诉您我是何等悲伤,因为您完全知道我是多么地爱您。别了,玛丽!您感情丰富,不会不理解我为什么要给您写这封信,您聪明绝顶,不会不原谅我的这一举动。永远怀念您的A.D.

A.D.是小仲马姓名(Alexandre Dumas)的法文缩写。
玛丽·杜普莱西则是阿尔丰西娜进入社交圈后的新名字。(杜马注)

当时并没有收到对方的回复,他俩后来也再没见过面,但是信里所表达出的那种幽怨和无奈以及尚存的感情,却是叫人触手可及,令人过目不忘的!-----




4





又比如说小仲马曾这样描写过茶花女的原型,这位美人的容貌:

5





“。。。她的个子高高的,身材苗条,乌黑的头发,面色白里透红。她的头生得小巧玲珑,一双细长的、像日本女人似的眼睛又黑又亮,顾盼自如,生出无限风情。她的嘴唇像鲜红的樱桃,再加上一口洁白的牙齿,使人联想起一尊雕像。”

原文在这儿:“
La personne qui m’a servi de modèle pour l’héroïne de la Dame aux camélias se nommait Alphonsine Plessis, dont elle avait composé le nom plus euphonique et plus relevé de Marie Duplessis. Elle était grande, très mince, noire de cheveux, rose et blanche de visage. Elle avait la tête petite, de longs yeux d’émail comme une Japonaise, mais vifs et fins, les lèvres du rouge des cerises, les plus belles dents du monde; on eût dit une figurine de Saxe. En 1844, lorsque je la vis pour la première fois, elle s’épanouissait dans toute son opulence et sa beauté. Elle mourut en 1847, d’une maladie de poitrine, à l’âge de vingt-trois ans.”



又比如

我常常想像当年的巴黎,香榭里舍大道,贵族社会的趋炎附势景象。。。听说当时法国的许多著名作家、诗人、画家、音乐家都倾心仰慕她,千方百计地设法同她交往,这些人在玛丽死后还写下了许多纪念的文章,其中充满了对她的赞美和怀念。像她这样一个出身贫寒、从未受过良好教育的风尘女子,何以又会特别受到青睐呢?是个特例还是夸大其实?这一直令我感到困惑不解。

读了这篇序言我才知道-----在她去世后,人们在清理她的财产时看到她的书房里摆满了诸如拉伯雷、莫里哀、卢梭、夏多布里昂、雨果、大仲马、拉马丁、缪塞以及塞万提斯、拜伦、司各特等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我这才找到了答案---

原来这是一位勤于读书,善于思考的姑娘。同社交场上的其他女性相比,玛丽•杜普莱西具有相当广博的知识和较深的艺术修养。她同客人们谈古论今,点评文学、音乐、绘画以及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常能出人意料地发表出一些独到的见解,那的确具有某种独特的魅力,而这种魅力是那些仅仅脸蛋漂亮的姑娘难以具备的。


(谢谢王聿蔚的《译本序》,提供了很多资料~~~)

-------------------------------------




话分两头,现在回过来说说巴黎的这个蒙马特公墓。

因为卫生的原因,巴黎在二十世纪之后城中已经不允许留有公墓了。

蒙马特公墓则是巴黎比较有历史的尚存的几座墓园之一,位于巴黎北部的蒙马特最高峰La Butte,

1789年被首次规划為墓地后,因宗教故事中圣德尼临殉难前曾指定自己的头颅要埋葬此处,

此后就不断吸引诸多名人豪族来此地安葬.且趋之若鹜,以此为时尚。

6



(圣德尼雕像,位于巴黎圣母院大门左侧。)

他们在坟塚的修筑上极尽展现奢华和独特,常常成为一景。


7


小说家左拉(Émile Zola)之墓




形形色色的墓地虽说很有特色,但很明显,公墓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胜地,

也并不在我们此行必须要到此一游的目的地之列。


8

(德国诗人海涅之墓)


9

超级偶像级红歌手达丽达
蒙马特区 她故居前面的广场,
已被命名为达丽达广场(LA PLACE DE DALIDA)

http://baike.baidu.com/view/1167631.htm



 


鲜花成丛,绿树有荫,这儿并非疏于管理和打扫之处,

10



11    游人不多,有许多野鸽子和流浪猫的痕迹,



12    甚至很糟糕的是有一座公路高架桥刚刚在公墓的上方跨过。。。。





但是!!


恰恰是得益于这座高架桥,才让我们发现了这个墓地

从CLICHY广场朝北,我们是打算攀上山坡去圣心大教堂的。

 





蒙马特公墓记行
(我们就是从VIDEO开头的这个高高的阶梯走上去,才发现公墓的标记。)




过桥之前抬头看路牌,就这么看到了:

“箭头所指,是LA CIMETIÈRE MONTMARTRE”

蒙马特公墓?

好熟悉的地名,这不正是茶花女的原型

阿尔丰西娜•普莱西

这位让小仲马无限惆怅

从而激发灵感的特殊人物

这位23岁就去世的美人

当年落葬的地方?


13


果然是在这儿

Alphonsine Plessis之墓冢,非常简朴!



 

 

-------------------------------------



看到他们的墓冢被绿化和花朵所簇拥,

表明他们并未被现代人忘却,这使我内心感动。



蒙马特公墓风情节选: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这一墓地的建筑

该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相当的古。。。

隔壁旅馆的住客们,日日推窗见公墓,

念思古之悠悠


相当的“独怅然而涕下”啊!





23 

一八四七年二月三日玛丽·杜普莱西不治而亡。

她死后,贝雷戈伯爵在蒙马特公墓里为她买下一块地皮,

她身后的葬事既简单又冷冷清清,一代佳丽,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不幸早逝的女子,但她却又是幸运的

得益于同小仲马的那段情缘,她和举世闻名的“茶花女”形象就连在了一起


24




小仲马的墓冢
也在蒙马特公墓(网络资源)


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去世之后,小仲马又来到他曾与阿尔丰西娜一起度过一段愉快岁月的乡间。

那里的一草一木都唤起了他对往日的回忆,也激起了他创作的冲动。于是他闭门写作,花了不到一个月的功夫便写出了小说《茶花女》,在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去世一周年后不久小说在巴黎出版,并立即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如今蒙马特公墓确实已成为巴黎历史的一部分

(大门外的铸铁标记)


25





蒙马特公墓和小仲马笔下的人物---早逝的茶花女,也为我们这次的旅行注上新的一笔色彩。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DUMARTINI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