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7: 寻找与失去
上周的圣诞节,我的大学同学从蒙特利尔打来电话---这是我们每年的约定俗成,通一次话,听见彼此的声音。她就是当年看了"红高粱"说恶心的同学,她的父亲是南京另一所高校的教师。我们俩都比同龄女性晚熟,清高傻气,自以为是。结果我晚婚晚到跌爬着才进入别人自然而然成就的生活,而她也经历过她的波折,比我更不乏艰辛。多少年后我们找到彼此,敞开心扉互诉各自走过的挣扎,回首当年之青涩纯粹,唏嘘不已。同学这次终于问了一直让她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象思韵这么崇洋的人,理应嫁个西洋丈夫的呀!"我笑了。我前年回国的时候好多朋友同学都说过同样的话,仿佛我现在的选择反而让他们惊讶。
我回想自己当年实际不知不觉地已经在别人眼里"出格"了。出国留学还没影呢就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大学不恋爱,按我好友后来的话: 男生要追也会掂量衡量的,你那心定如水的架势没人会去试的,何苦碰那百分百的钉子。工作后在省级机关也是长辈同事和上级眼里的"好孩子",年轻人的那些"事"我是不沾边的,别人成双入对我从不羡慕或嫉妒,还积极为他人提供方便。我表面谦和阳光欢快,内里遥远的梦想深藏不露。我以为没人知道我的小心思,却在20多年后发现,原来人人眼里一盏灯,心里一杆秤,都清楚得很!
我在看电影"叶塞尼娅"时是很理解这个吉普赛女郎的。我觉得离开自己的部落去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是极为浪漫的事情,也充满了神秘的激情,更是女性的权利和优势。后来出国后看电影Pocahontas更是坚信如此,觉得印地安女孩爱上远方扬帆大船上的西洋水手,那不是顺理成章嘛。我怎么能在自己的部落里凭着方便,省事就把自己交给知根知底,两小无猜的邻家哥哥呢?任他再一往情深也不行。不难,不苦,不远的梦,那还叫梦吗?
那么我为什么后来到了西洋国,却没做成那"西洋梦"呢?我想那是因为长期近距离地生活在西洋国,不知不觉中,新奇神往的一切成了熟悉而变得木然,更甚的是,原先我所未知的西洋糟粕渐渐浮现眼前。就这样,西洋国又蜕变成了我新的"部落"!而遥远的故乡,由于隔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反倒开始发出彩虹般的光芒。
"如果不去遍历世界,我们就不知道什么是我们精神和情感的寄托,但我们一旦遍历了世界,却发现我们再也无法回到那美好的地方去了。当我们开始寻找,我们就已经失去,而我们不开始寻找,我们根本无法知道自己身边的一切是如此可贵。"这是"小王子"里的一段话,说出了我们难以克服的人性。
圣雄甘地年少时是多么崇洋,他不但苦读法律,还效仿他们吃肉,期待长出西洋式的强壮。结果他后来带领自己的同胞从事"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已经成了比印度更印度的男人了。辜鸿铭被誉为西洋文化造诣最高的东方人,他后来对中国文化的推崇简直夸张到了我至今也不能完全理解的程度。有人将杨振宁回归大陆和林语堂落定台湾抨击为"晚节不保",意为放弃了自由之身去依附一个非民主的体制。我在想批评者是否可能忽略了老人的心理和情感的需要,我们还不懂,只因我们还未到他们的年纪。杨在科学领域,林在人文业界对西方的了解或融入都远超我们,他们生活在异乡的时间也长过我们。我们批评得也许有点早,中年的我们与年轻时已有诸般不同,谁知以后我们的心路又通向何方呢?!
大学微信群是我同学群里最接近民主西方意识的。许多同学在个性化的表达中带出了他们长年的思考,值得尊重。但是当我和蒙特利尔的同学交流时,我们不再有国内同学的激昂。多少年走来,我们有过安静时光下莫名的忧伤,体味着冰雪覆盖下个体的单薄,我们也有我们版本的"深夜里的痛哭",这些,没有离开过乡土的人永远不懂。国内同学的思维依旧是:用脚投票,离开就好。而我现今知道,自从人类先祖被逐出伊甸园,我们在世上的光景就是"部落"间的游荡了。世上没有乐园,乐园只有在自己心里筑建。
明明自称基督徒,却并不投入圣诞节。平安夜无论是世俗聚会送礼,还是教堂歌颂敬拜,都不如我记忆里的"过年"。年三十晚上的期待和守岁,美食和热络,让我们在意尤未尽的兴奋中送走旧年。年初一大早邻里,朋友和学生的轮番敲门"给张老师,冯老师,俞老师拜年!"把全家人又从热被窝里慌张叫醒。初一的下午二姑一家就该来了。二姑说的笑话才真逗。在烧炭火锅的飞星中,我们连连欢笑。今年我们公司的圣诞晚会也请了脱口秀表演,我听得懂,但就是不想笑。这就是总是隔着一层的落寞,谁也不能怪。
我感激生活,让晚熟的我在懂得体会"邻家哥哥"的好的时候认识了先生。你看叶塞尼娅被奥斯瓦尔多"遗弃"时,不是还是部落里的邻家哥哥把她接回家的吗?Pocahontas 即使跟白人水手去到欧洲,也一定会在睡梦中听到野狼在月下的呼唤而今夜无眠的吧!我望着先生四仰八叉地横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着我依然没有兴趣的中国乡土小品,我的心格外安定: 我读我的英文,但有邻家哥哥在身边,我知道我这个风筝,终不会断线沦为空中飘零的纸片。邻家哥哥就是我的线,把我跟我的故乡拴在一起了!带着故土所烙下的种种不完美的"邻家哥哥",我如今是全然接受你了。这是寻找中的修行带给我的变化。如果我不曾寻找,不曾离开,我永远都看不到你的好。
昨晚隔壁邻居来串门,说起他们也许最终还是要回去。在他们离开的这些年,国内朋友在事业发展上又上了几层楼,而他们在枫叶国一直寻找,努力,原地踏步。我目睹了他们多么务实耐劳,全然没有富豪的张扬浮躁。我说,你们貌似原地徘徊,其实心智已在悄悄变化。你们若回去,会看到眼里的中国有所不同,因为你们看过世界了。这,就是寻找的代价和收获。
在对未来的求索中,我们不可避免地失去了部分,但又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得到了许多。这,就是寻找的意义。寻找,更是生命不息的象征。活着,是一段旅程,而行路,就要有方向,有坐标,要北斗星的照耀,要指南针的标识,要GPS的呼叫。2017,让我全心地迎接你。在继续着工作和家庭平衡不误的情形下,我对写作有着冥冥中新的期待。我还不清楚是什么,但我会去寻找。明明知道寻找也意味着一种失去,我却不会停留,为不辜负生命气息的流动,这,也是我的一种英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