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

博客

“妈妈,小鱼死了!。周日清早,女儿边哭边喊地冲上楼来。我睡眼惺忪地,在她的注视下,愣了半分多钟。妈妈要起床,让爸爸先处理一下

 

我边洗漱边想,暂时是搪塞过去,但是对于十岁的孩,关于死亡,家长究竟应该说什么呢?回避吗?不应该。解释吗?自己都没明白呢。

 

在家里,是不大谈这个话题的。女儿知道,姥姥是不准她提到这个字的。这个字,是大忌,尤其是有老人在场的时候。在学校,似乎也没有相关的教育。如果中国文化对此比较避讳,西方文化里好像也不常谈。

 

不谈死亡,是因为它太遥远吗?为什么每天都有很多人死呢? 有一天,看着电视新闻,女儿大声问我。连十岁的孩子都知道,死亡并不遥远,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

 

不谈死亡,是因为事不关己吗?你一生中最大的一个迷是什么? 古汉语老师开堂的第一句话是这个问题。是你的寿命! 这可能是课堂里我接受过的全部的死亡教育。死亡是件必然的而且要亲身经历的事。人自从出生之后,就沿着单行线走向死亡。每个人,每个动物,每个生命,都要经历,就像出生一样,不能避免,不能替代。

 

不谈死亡,是因为它不重要吗?说起课程,各种各样的都有。除了学校的文化课,还有人生各阶段的实用课程。帮助找工面试的,关于生孩子的,学习开车开飞机的,提高烹饪缝纫技术的,更有各种文艺体育班。是他们都比死亡重要?还是比死亡令人愉快?所以,全世界都在回避死亡这个话题吗?

 

所有人都避而不谈的话题,女儿经历了,还不是第一次。我还没有什么也没有说呢。

 

女儿最早的宠物是鱼。几条小鱼,病的,老的,死的。然后,再买几条回来,继续这个过程。因为死了的鱼都及时被大人处理好,所以她没有真正接触过死亡。两年前,她的第一只狗忽然生病死了。那时,她八岁。我们难过地昏天黑地。唯一的治疗办法,就是买回来了第二只狗。她有喜有悲,形容自己的心被分割成两半了。两年后的今天,她看到心爱的小鱼死掉。还要马上买回新的鱼吗?新的鱼还会再次被替代,不久之后,今天的一幕又重演吗?一次又一次,我必须准备好演讲稿了。

 

应对死亡,用相似的代替失去的,伤痛就减少了。所谓的大自然的新陈代谢吗?自然里生命繁衍不息,但是,对于个体呢?人不可替代,如何减轻伤痛呢?

 

到哪里找答案呢?

 

宗教里或许有的。东方佛教里有超度重生,西方宗教里讲地狱天堂。难道要对十岁的孩子讲解宗教吗?

 

想这个问题时,刚好读一本书。里面提及到,墨西哥是幸福指数很高的国家,一部分原因是文化和性格。墨西哥人天生乐观,可以笑对磨难,对于死亡都有节日庆祝。去墨西哥或许可以找到答案?但是书中还提到,墨西哥的治安极其不好,警察的信誉极低,犯罪率很高。还是去不得了。

 

前不久读到的另一本书里也有一个关于死亡的章节。书名记不清了,是关于孩子的哲学教育。书是一位西方学者写的,但是死亡的章节倒是赞同了东方的佛学。建议这样对孩子解释死亡:人死之后就会回归,像是一滴水回到瀑布中。看不清也分不出个体来了。 我将这个意思原封传达给了女儿,不懂,没通。毕竟,我自己也不明白。

 

我自己接触过的死亡也不多。除了小动物,人的死亡,很少。十几岁时,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去世,除了大人们的痛苦,没有太多其他记忆。大人没有让孩子们看到很多,也没给关于死亡的任何解释。

 

倒是不久前的一次葬礼,让我与死亡有了真实的接触。一位同事的先生得癌症去世,我和其他同事去参加葬礼。有同事说,葬礼是去庆祝一个人的一生,但是她错了。希腊人的葬礼,不平静,更不庆祝,气氛很悲哀。最后的环节是向遗体告别。我完全懵了,因为棺木是大开的。人们排队一一走近棺木,近距离瞻仰。一位同事还将手搭在棺木上,亲切地说了几句话。我不认识也没有见过同事的先生,他的遗体像是一个蜡人。离棺木一两米的地方,我不得不停下转身,腿迈不动了,脑子也木了。排队慰问家属时,我深深感受到了死亡的威力,人的无助和悲痛。我抱着同事,忍不住放声大哭。她似乎已经走出了悲痛,拍着我的后背安慰我。这次和死亡的接触,让我心神不宁了很久。

 

以这样的心态,我还没有资格向女儿解释死亡。要赶紧学习补课,但是怎样开始呢?教材在哪里啊?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天一思客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