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深秋日本自由行5(续人文篇 )

深秋日本自由行5(续人文篇 )

博客

 在日本文化之旅中,上野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地方。

东京都台东区上野公园里有一个博物馆群居,类似于德国柏林的博物馆岛。那里有东京国立博物馆,国立科学博物馆,国立西洋美术博物馆,东京都美术馆,上野之森美术馆。我选定国立西洋美术馆和东京国立博物馆作为这一天的参观对象。

天气特别好,一点不像深秋。阳光灿烂,晴空万里,好像春姑娘重新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上午九点多钟,我满怀期待地出门。下了电车,看见车站出入口的买票亭旁边有一幅奥地利哈布斯王朝画展的宣传广告,这个画展正是我想一睹为快的。我按照已知的路线,穿过马路向国立西洋美术博物馆走去。

国立西洋美术馆专门收藏西洋美术作品,包括印象派等19世纪与20世纪前半期的艺术作品。如今以多达370件松方收藏品为核心,收藏了6000件作品,涵盖绘画、雕刻、素描、版画、工艺品等领域。

川崎造船所(现在的川崎重工业)社长、企业家松芳幸次郎(1865年-1950年)于1916年(大正5年)开始从伦敦收集美术品。其收藏品在1928年至1934年间于日本国内出售,其中许多收藏品流入东京普利司通美术馆,另外有些则不知去向。

松方幸次郎的收藏品曾经存放于英国和法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要求法国返还。1951年(昭和26年)日法签订了旧金山和约,日本首相吉田茂与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协商法国返还收藏品事宜。法国坚持收藏品须放置于法国建筑师设计的美术馆,才将收藏品送回日本,日本承诺了这一条件。勒.柯布西耶(瑞士-法国)被选为美术馆设计师,1955年(昭和30年)3月,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动工。1955年11月,勒·柯布西耶前往日本,他的三个日本学生前川国男、坂仓准三、吉阪降正负责制定详细的设计图纸与监督施工。1959年4月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正式成立。

1998年(平成10年),该美术馆入选“公共建筑百选”。2007年(平成19年),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成为重要文化财产。2016年7月17与勒·柯布西耶的其他16个建筑作品成功入选世界遗产(编码1321-016)。

 

     

 

踏进国立西洋美术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罗丹花园。这里有罗丹(Rodin)的一些雕塑作品(应为翻制品)。

《沉思者(The Thinker)》

 

 

《加莱义民(The Burghers of Calais)》

花园里有一位白人女士在写生

有教师带着中学生和小学生前来参观

这段时间国立西洋美术馆展出的是奥地利哈布斯王朝收藏的油画珍品

主题:日本?奥地利友好150周年纪念
          哈布斯堡展―横跨600年 帝国收藏品的历史

票价:

当天:普通人士1,700日元、大学生1,100日元、高中生700日元
※团体票价为20名及以上的价格。
※初中生及以下免费。
※残障人士及陪同者1名免费(进馆时请出示残障人士身份证件)

参观者络绎不绝,还要排队买票

哈布斯堡家族于十三世纪后期进入奥地利后,以此为基地扩大势力,建立了辽阔的帝国。从十五世纪起,该家族独占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皇位,在十六至十七世纪该家族系统分化为奥地利系和西班牙系,后者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也拥有领土,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拿破仑战争招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后,该家族统治了奥地利帝国(1867年一直到1918年为奥匈帝国)。几个世纪该家族以来一直支配着辽阔的领土和多个民族,正可谓欧洲首屈一指的名门家族。
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员们还因掌握丰厚的财富和世界屈指可数的收藏品而闻名。其中,持续以奥地利为基地的该家族主流的收藏品成为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基础,该博物馆在奥匈帝国“最后的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操持下于1891年开馆。纪念奥地利与日本建交150周年的本次展览在该博物馆的协助下,分5章7个部分介绍其收藏品中包括绘画、版画、工艺品,挂毯和盔甲在内的100件展品。在介绍富有个性的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员们和当时的宫廷生活的同时,重点突出各时代的收藏特色以及收藏家对收藏品的想法和收藏倾向。参观者可以尽情欣赏统治欧洲中心长达几个世纪的皇家所特有的华丽收藏品的世界。

本次展览不允许拍照。我在网上找到几幅作品,供大家分享

                              

                               迪埃戈?委拉斯凯兹
                       《穿着蓝色礼服的玛格丽特?特蕾莎公主》
                   1659年 油彩/画布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玛丽?路易斯?伊丽莎白?维基-勒布伦
            《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肖像》
             1778年 油彩/画布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马丁?梵?梅滕斯(子)
                 《玛丽亚?特蕾莎皇后的肖像》
    1745年-50年左右 油彩/画布v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约瑟夫?海因茨(父)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的肖像》
         1592年左右 油彩/铜板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这些600年来的艺术珍品体现了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后的人文主义艺术主题与追求写实的造型观念,其精妙绝伦超乎人的想象。

参观者男女老少均有,虽然人满为患,但展馆里秩序井然,悄然无声,我看见有几位先生拿出放大镜凑近去细致地观察感兴趣的某个局部。

 时光在忘我的艺术享受与熏陶中悄然流逝,两三个小时很快过去了。走出展厅已经是中午12点半了。我坐在花园里休息片刻,吃完点心和水果,然后出门右拐去寻找东京国立博物馆。

沿途看见不少游客在上野公园漫步游玩。

经过公园广场和国立科学博物馆,20分钟以后来到东京国立博物馆

东京国立博物馆始于明治5年(1872)在汤岛圣堂大成殿举办的博览会,是日本历史最为悠久的博物馆。其事业包括日本以及东方美术与考古等在内的各种文化遗产的收集、保管、修理、管理、展览、调查研究和教育普及等活动。该博物馆共收藏文物约12万件(其中国宝89件,重要文物646件),无论是文物的质量或数目都是日本首屈一指的(截至2020年3月底)。综合文化展(常设展)展出的文物数量始终在3000件左右。


參观費(綜合文化展)

成人:1000日圆/人、大学生:500日圆/人
※部分特展票价另计
※残障人士及陪伴者一名免费。入馆时请出示残障证明等
※中小学生、高中生或未满18周岁以及满70周岁以上者,均可免费参观综合文化展(常设展)。入馆时请出示附有年龄的证件(学生证、健康保险证、驾驶证等)
※5月19日、9月21日、11月3日综合文化展免费

该博物馆分为主馆(日本文物)、东洋馆(亚洲文物)、平成馆(日本考古)、表庆馆(为纪念大正天皇成婚而建,很少开放)、法隆寺宝物馆(法隆寺献纳宝物)、黑田纪念馆(黑田清辉的油画作品)。因为时间有限,我参观的重点是前面三个馆。为了了解日本历史的来龙去脉,主馆和平成馆当是我参观的重中之重。

古代日本

旧石器时代(数十万年前-大约13000年前左右)

没有人知道这个数十万年前的确切年代,也没有人知道日本列岛上最早出现人类是在什么时候,直到冰河时代末期,也就是15000年前,日本才由几个陆桥与亚洲大陆连接在一起,这些陆桥就是北方的库页岛、西边的对马岛,以及南方的琉球群岛。

日本旧石器时代的海岸线现在大多都被海水淹没了,所以历史学家很难准确描述那时人类的生活。从迄今浮现出来的图像看,旧石器时代基本是随着季节移动的一小群一小群的狩猎采集者。这些群体由几个大家庭构成,人口约 20-150 人,寿命一般不到 30 岁。从港川挖出的生活在 17000 年前的一具男性遗骸,身高只有 155 厘米,由此判断,日本旧石器时代的人依现代标准似乎块头较小,类似东亚地区旧石器时代的人。

新石器时代:

绳纹时代(公元前13000年-公元前300年)

公元前约一万三千年,处于狩猎采集阶段的日本出现了陶器——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陶器。这些陶器身上都有用绳子压印而成的条纹,所以以这些陶器为代表的历史被称为绳纹时代。

绳纹时代的日本人选择了集体定居生活。制造出各种工具,比如用来烹饪和保存食物的土器、捕鱼的鱼钩和针等,提高了生活效率与质量。同时他们制作了“土偶(Dogu)”这种并非用于生活的“奢侈品”

这件土偶大概创作于距今 3000 到 2500 年前。我们可以通过它来了解日本进入农耕时代之前日本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它由低温烧制而成,大约35厘米高,它的体态夸张,眼睛硕大极像遮光器,全身纹理细致,造型独特。凡是看到它的小盆友们都认为它很像外星人。

历史研究者认为大量出土的精美土偶反映出绳纹时代繁荣的文化,但是那时的人类有可能将土偶当成祈福的道具以祈求大自然的恩赐,这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不安定状态。

 

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年-公元250年)

这一时代水稻作物开始大规模推广,青铜和铁制作工具开始出现。其中一种叫做铜铎的器物最具代表性。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了70件铜铎,但只有一件“袈裟襷 [jǔ] 文铜铎”被指定为日本国宝。 

这件铜铎的身上有被分割成四方矩阵的纹样,就像是佛教僧侣袈裟上的图案,所以被称为袈裟襷文铜铎。类似于中国古代的铜钟。它的表面用凸线绘有蜻蜓、甲鱼、狩猎野猪的猎人和狗等一共 12 幅图案。其中令考古学家称道的是“两人捣臼图”和“高床式(干栏式)建筑图”。高床式复古建筑是用来存放稻米的,而捣臼的人是在舂米,这两幅图向后人描述了进入农耕时代的日本列岛居民的生活情形,这就是这件铜铎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的原因。

铜铎的出现也意味着日本列岛进入了金属器具时代。随着金属的出现,制作生活工具和武器变得容易起来。研究和分析发现,当时的青铜材料和制作技术来自中国和朝鲜半岛等地,这说明日本在弥生时代就有了外交。

铜铎并非出土于私人墓地,因此可以认为它是整个村落的公共财产,人们可能把它作为报警的钟声或重大事务的提示,同时把它作为重要的公共财产保护。从它的外形、设计、纹样、用途等方面来看开始渗入了日本特色。

 

古坟时代(250年-710年)

在这个时代日本半岛各地都有了统一管理地方事务的首领,以朝廷为中心的古代国家建立起来了。

首领的大型坟墓里多为圆形或方形,类似于锁孔,考古学家从里面发掘出大量中空的素烧陶器。陶器成红褐色,设计朴素,有住宅、人形、住宅形、猪形、船形等各种形状,这些陶器成排地放在古坟的上方或四周,被称作“埴轮”。

在这些埴轮当中,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了唯一被确定为国宝的一件——挂甲武人。这件埴轮甚至被用作邮票图案,还成为了动画片和电影的主人公原型。

这个个埴轮高 130.5 厘米,放在高约 25 厘米的圆桶台座上,这个圆桶被埋进土里,从而将埴轮固定住。

古坟不只是埋葬死者的地方,它还起到了影响公众意识形态的社会作用,让社会成员通过这个平台承认新首领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埴轮可能表现了前任首领在位时的社会状况以及首领应有的风范,并通过这种方式告诉人们,新首领将把这些继承下去。

                             

    (博物馆展品图片来自网络/鸣谢)          ——未完待续——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老幺六六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