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批评的技巧和方法(二)
(四)适当幽默,忌正面冲突
幽默是智慧的表现,它可以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幽默的批评方式不同于其它的批评方式,它无须说明观点及其理论的过程,而是以诙谐的方式点出对方观点和行为的荒唐,从而暗示事物本质,达到批评的目的。适当地运用幽默可以在批评与被批评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气氛,使后者对此形成心理相容,从而在心理上比较容易接受地方的批评意见。
有个4岁的孩子因为痴迷于武侠电视剧,天天冲冲杀杀的,他的父亲很是担心。一天,孩子又在商店里看中了一支新式玩具步枪,缠着要买,而家中的武器玩具早就堆积如山。爸爸说:“儿子,你的军费开支也太大了,现在是和平时期,咱们裁减点军费如何?要不然联合国就要制裁我们了。”儿子扑哧一声笑了,不好意思再向父亲提出卖武器玩具的要求。
这种幽默效应可以化庄为谐,避免正面冲突,让孩子心悦诚服。
(五)暗示提醒,忌使孩子难堪
凡是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尊心,尤其是一些敏感脆弱的孩子,他们对家长当着众人不留情面的批评或者大声训斥而感到无地自容,并因此而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为了维护孩子自尊和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我们做父母的应注意在人多的场合用暗示提醒的方式去影响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使他们十分情愿地地接受家长的意见、纠正自己的行为。
暗示提醒的好处在于既可以避免使对方难堪,以维护对方的自尊心,同时又可以达到批评的目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有一年暑假在新华书店看见的一幕,一位母亲带着一个个头和她差不多的儿子选了一大堆书,孩子手里拿着书,兴致勃勃地翻阅起来,大约还没有买单,走在前面的母亲不耐烦了,就放开嗓门对着儿子大吼特吼……周围的人都驻足望去。顿时,孩子无地自容……
目睹此景,我为这个孩子而深深难过。如果这位母亲用暗示提醒的方式批评孩子,效果就完全不同了。比如她可以轻声对儿子说,“买单以后你可以拿到旁边的书吧去看,那里是个看书的好地方,我在这里再选两本书,等一会我来找你。”然后回家再给孩子讲清道理。那么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我在想,很可能这个孩子再也不愿意和母亲一道来书店了,或者甚至于掐灭了他阅读的兴致。
与这位母亲完全相反的是,我们有许多家长做得很好。
在一个大型商场的玩具架前,一个小男孩顺手拿起一支卡宾枪,突突乱打…… 他的父亲蹲下去和他耳语,男孩虽然不肯罢休,但并非横不讲理,年轻的父亲又把孩子带到相对僻静的地方给他道理,孩子终于点头承认了错误,改变了做法。
这位家长采用耳语,弯下身去给孩子讲话,甚至把孩子找到僻静处悄悄说话,均体现了对孩子的一种尊重、一种保护。如果孩子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就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如在玩具店孩子嚷着买玩具,父母越训斥(或出手打孩子),孩子越要买,父母声音越大,孩子哭得越厉害。其实,这是孩子的一种消极的自我保护,是对父母大声训斥的抗议。孩子坚持买玩具,其实也不一定是非买不可,而是一时下不了台。
我们做父母的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次大声训斥孩子或打骂孩子之后,孩子难受,我们自己也很难受,很后悔,因为发火发怒之后,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我们自己,我们受到了二重伤害。一是让自己所爱的孩子不理解我们,二是助长了自己暴跳如雷的坏脾气。而且这种坏脾气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产生了很坏的影响。
俗话说:伤树不伤皮,伤人不伤心。人人都有一种尊重、保护和爱抚的需要。“尊重和信任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即使面对犯了严重错误的孩子,在“非常时刻”,家长倘能据其性情,适度地将语言包装一下,先照顾其面子、自尊心,而后再述情说理,教育的效果远比简单粗暴地呵斥一顿好得多。
暗示提醒,低声而有力的诱导,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椰壳效应——甜甜的批评,让孩子无法不接受。
(六)留有余地,忌用绝对词语
我们在发表批评意见时,应对孩子的言行进行就事论事的评价,当然每当我们面对孩子的严重过失的时候,免不了动怒。这个时候,都必须得掌握一个底线。一切都必须从实效考虑。因此,在整个过程中,要避免使用绝对词语,如“你从来都听不进意见……”,“你永远都搞不懂道理……”。“你看看你比比,哪个都比你强……“没有哪一个人会相信你……”“你不可救药……”“世界上再也没有你这样蠢的人……简直是蠢猪!”“你真不要脸……”“你滚吧!我再也不想见到你!”等等。
有一位父亲,向我提及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在盛怒之下,对着已经是高中生的女儿大吼:“你给我滚!”我问:“‘滚’了吗?”他点头道:“ 滚了,真的滚了。到晚上都没有回来。”我又问:"最后怎么办?“”去找呗。我和她妈分头去找。”——你看看,是不是自己让自己下不了台。
使用这一类不留余地的绝对语句,对家长和子女双方均不利。首先,作为受批评的孩子对这类话十分反感而不耐烦听,这样,不仅淡化了他(她)对批评意见本身的思考,而且很可能使他(她)彻底失去了自信心从此自暴自弃;其次,对孩子的批评用语太绝对,而说出口以后却又不能兑现,结果把自己推向两难境地,从而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此外,批评和表扬一样,也应该因人而异,也可以将语言批评和非语言批评结合起来,现实批评和目标设定相结合……
现代教育最忌讳的是家长一相情愿。本着良好的动机,却收到消极的效果,那就会带来事半功倍的结果。我们在明确了批评的重大意义的前提下,掌握有关原则方法和技巧,并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方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以上介绍的批评的技巧和方法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实用性,但并非全面。因为在现实中,每一个孩子的家庭环境不同,性格脾气不同,道德品质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同类事情发生在不同个性特征的孩子身上,各人的反应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必须因对象不同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