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四大宠妃隐情内幕之明神宗的郑贵妃
请与前文《揭开万历帝迫害王皇后的真相下的“国本之争”的大秘密》一起参照阅读。
郑贵妃据说是与万贵妃一样的专宠跋扈的宠妃,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万历皇帝九岁登基,为了看管教导好年幼的万历,其生母李太后于是搬入乾清宫,与儿子万历对床而睡,万历除了上朝和上学外,其他时间都是在李太后的严格监管下生活和学习。直到万历选婚后,李太后才搬回了自己的慈宁宫,结束了对万历日夜监督。而且在万历婚前,李太后不允许三十岁以下的宫女与之接触,因此十三岁的王喜姐不但是是万历的结发妻子,更是万历接触到的第一个年轻女孩。一后二妃中的杨宜妃和刘昭妃与王喜姐比起来毫无优势,才貌俱不出众,年纪又比王喜姐大,而刘姥姥刘昭妃更是大出8岁之多!在李太后的刻意的环境营造下,王喜姐毫无意外的成为了万历皇帝的初恋真爱。
万历一心一意地专宠年轻的皇后王喜姐,可是三四年过去,杨宜妃病死了,年长的刘昭妃又毫不受宠,而被专宠的王喜姐却生养不易,迟迟没能给万历生育子女。刘太后非常喜欢自己选中的皇后王喜姐,可是她担心明孝宗的历史将在儿子身上重演,生养不易的王喜姐专宠是不利于子嗣繁衍的,于是决定给万历增选美女以广播雨露。这个时候,终于有了王皇后怀孕的消息,朝堂内外一片欢腾,张居正开始着手未来皇储诞生的庆祝典礼和恩典,就连大赦天下都提前准备好了,可是李太后却完全不看好王喜姐的肚皮,居然在这个时候要求张居正为万历选美。
张居正其实也不是很喜欢王喜姐,因为王喜姐太像明孝宗的张皇后了,一面不断为家人讨封谋利,一面专宠霸道还多年没能生养,张居正于是建议李太后仿照嘉靖选九嫔的前例,宣布会将选入宫的女子都正式册封为嫔,这样就能够鼓励百姓让女儿参加选美。这建议是有道理的,例如后来母凭子贵的王恭妃本来是出身六品官员之家的大小姐,只因没能被选为一后二妃就沦落为宫中低贱的宫女被万历皇帝终身鄙视,这样的话没人愿意让女儿来参加选美,选出的质量就不会高。李太后于是接受了建议,而这又让张居正更加得罪了皇后王喜姐。
万历十年三月,新选出的九位美女被册封为九嫔,分别是:周氏为端嫔,郑氏为淑嫔,王氏为安嫔,邵氏为敬嫔,李氏为德嫔,梁氏为和嫔,李氏为荣嫔,张氏为顺嫔,嫔魏氏为慎嫔。其中排名第二的淑嫔就是后来无人不知的郑贵妃。郑贵妃入宫时17岁,和13岁入宫的皇后王喜姐和王恭妃其实是同龄人。一年半以后,万历十一年八月,郑淑嫔因怀孕待产而晋封德妃。万历十四年三月,在生下皇三子朱常洵两个月后,郑德妃进封皇贵妃,这是皇贵妃这一称号在明朝首次被正式使用。
郑贵妃是受宠,可她的受宠程度因为国本之争的需要被东林党严重夸大了,导致世人都误以为郑贵妃独得万历专宠,其实她在万历心目中的位置是远远不及皇后王喜姐的,而且万历宠爱的妃子也不只是郑贵妃一人,还有皇贵妃李氏,即李敬妃,南明永历皇帝的祖母。李敬妃入宫晚,万历二十二年十一月戊寅被册封敬妃,非常受宠,万历二十五年三月十日生下皇七子后,同月二十一日经郑贵妃手下的太监张明医治无效后薨,《酌中志》载: “敬妃李娘娘后封皇贵妃,生皇六子即惠王也,生皇七子即桂王也。……神庙贵妃李娘娘有疾,郑娘娘名下太监张明,医治不效薨逝。神庙极为悲悼,丧礼从厚。所生两皇子,派与中宫王老娘娘为慈母,共育咸福宫。彼时积言有如淳如衍之事,自此郑娘娘无有与分宠者矣。”淳于衍是西汉时期的女医官,奉权臣霍光之妻的指使、借汉宣帝皇后许平君生育得病之时在药中做手脚而将许皇后暗害而死。宫中传言,是郑贵妃为了争宠而阴谋指手下的太监张明借医治为名害死产后虚弱的李敬妃,后来的周后用药害死田秀英母子也许就是受此启发。李敬妃被追封恭顺荣庄端靖皇贵妃,其所生的皇六子惠王常润和皇七子桂王常瀛交由皇后王喜姐抚养,都顺利长大成人。
《万历起居注》载:“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九日条:......大学士张位、沉一贯题本:"今日司礼监陈矩到阁,发下礼本,为传奉事,内议皇贵妃李氏营葬。口传圣谕:“皇贵妃李氏伺候敬谨,诞生皇子,准葬于寿宫右穴,内阁议拟里看此。 ” "万历对李敬妃的死极为哀痛,居然不顾规矩传谕旨要将李敬妃葬入自己定陵地宫之右穴与自己合葬,这可是皇后才能享受的待遇,可见万历对李敬妃的宠爱之深,可惜与宪宗与万贵妃一样,这合葬的谕令最终因违背祖制遭到大臣们的反对而无法实现。
郑贵妃并没有惊人的才貌,也不比王皇后年轻,到底是什么让她获得了万历的宠爱呢?请看在万历十八年正月甲辰朔立春时,万历给臣子们的辩解:“又说朕好色偏宠贵妃郑氏,朕只因郑氏勤劳,朕每至一宫他必相随,朝夕间小心侍奉勤劳。”万历说得清楚:他并不宠爱郑贵妃,他让郑贵妃随侍左右仅仅是因为郑贵妃伺候他伺候得好而已!
那么郑贵妃善于伺候人这一理由是真的么?我们看到:在彻底清算了死去的张居正后,万历皇帝也曾经勤政了两年,可是自万历十四年后,不过才二十三岁的年轻的万历就开始连续不上朝了。自万历十六年后,常朝也经常看不到他的身影。万历十七年元旦后,他以日食为由免去元旦朝贺,此后即使每年元旦也不再视朝。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真是因为国本之争使万历对朝政失去兴趣而作的怠政行为?非也!
答案很简单,是身体的病痛让他难以履行上朝这一职责。万历朝首辅申时行的《诏对录》中记载万历经常向他们解释自己不上朝是因为“腰痛脚软,行立不便;足心疼痛、步履艰难”,因为腿脚不好,他给母亲李太后请安,也只能“膝行前进”。万历的遗诏中也提到:“比缘多病静摄有年,郊庙弗躬,朝讲希御……遘疾弥留,殆不可起”。而通过对定陵的挖掘也证实了这一点,其尸骨“背微陀,腿部残疾”,右腿明显比左腿短,证明万历皇帝生前确实患有严重的足疾。而且万历还有多种牙科疾病,颌骨发育不良,面部凹陷而左右两侧不对称,总而言之,不但行走困难,而且病痛甚多。
知道了这些,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万历何以强调郑贵妃“朝夕间小心侍奉勤劳”了。他最爱的是结发妻子皇后王喜姐,可是王喜姐脾气暴戾,看看她打死宫人宦官上百人的可怕记录就知道了,自然难得有耐心和好脾气能照料得好万历这么个残疾病人,但郑贵妃却很会照料病人,把一身病痛的万历伺候得很舒服,所以万历喜欢让郑贵妃陪侍左右,说到底郑贵妃在万历心中就是兼职小妾的高级护工罢了。大臣们批评万历宠幸男宠“十俊”他丝毫不做分辩,却明确澄清自己绝不是宠爱郑贵妃,因为男宠十俊是真,自然无法否定,而宠爱郑贵妃根本就是谣言,所以万历驳斥得理直气壮!万历天天与王喜姐同宿同食,夫妻俩关系好到连游玩也是形影不离,正是因为如此,不喜欢郑贵妃的王喜姐才没有为难郑贵妃,“郑贵妃颛宠,后不较也。”天天陪侍万历的郑贵妃不过就是个好用的护工罢了,不但丝毫威胁不到自己,还能为自己卸去照顾病患的辛苦,聪明的王喜姐为何还要计较呢?
万历的皇后王喜姐与发迹于万历年间的黄宗羲家大有渊源,据黄宗羲自己在《南雷文定》前集中讲:王喜姐是他的同宗,其祖上本是浙江余姚黄氏,明初为了逃避勾补军伍之苦,而改姓冒用王氏。在朝臣们进呈的并经万历皇帝本人肯定的王喜姐的谥文中说:皇后王喜姐对皇帝的影响很大,多次使万历宽宥直臣颁奖忠臣,并令万历改变主意听从大臣们的话,“宥直褒忠数赞转圜之听”,当然这被王喜姐维护嘉奖的忠直大臣们中必不会有屡屡与王喜姐作对的张居正等,而如此照拂所谓“忠直”之臣们的皇后王喜姐自然是被投桃报李,被“忠直”之臣们极力维护。《万历野获编》载:“时,工科都给事中王德完,新自家居补官至都,始露章力谏,其辞哀婉而危切。上大怒,下诏狱拷讯,究问主使之人,九卿台省俱力救不从。从首揆久谢病,次辅沈一贯,以密揭婉解。次日,忽下圣谕云:“中宫乃圣母选择元配,见今同居一宫,少有过失,岂不优容!迩年稍稍悍戾不慈,朕每事教训,务全妇道,中宫亦知改悟,何尝有疾?”云云。辅臣回奏不报,一贯又上奏,谓:“今日之谤,十年前已鼎沸。故上前谕,惟示首臣,不使一人得见。若以此谕外传,外人必谓上果不利于中宫。则数年之谤,本虚而反以为实。上数年之旨,本实而反以为虚。天下藩府,以至万国四夷,岁进表笺,称贺中宫,倘闻此语,尤为未便。其他语尤过激虽堪。”上稍为霁威,且示以皇长子册立稍迟之故,并寝所传圣谕不下。德完虽廷杖削籍,亦得免于死。上重彝伦,畏名义,即简礼中宫,或亦一时弗意致然。忽闻中外浮言,谏臣伏阙,遂不胜愧悔。此后伉俪弥笃,恩礼有加。”自小被母亲李太后严格管教的万历是个重视纲常伦纪和名声形象之人,明朝后期自万历开始的皇帝们皆是如此,对发妻皇后都是格外的礼重优容。皇后王喜姐性格强势暴戾,万历再爱她,也难免有忍受不了的情况出现,偶尔“简礼”,即对王喜姐礼数不够,结果就被王德完等东林党朝臣们散布谣言骂作是宠妾灭妻,整得万历愧悔不已,从此再也不敢和皇后闹脾气了,对王喜姐是更加地容忍迁就、恩礼有加。
让我从具体事实入手,比较一下东林党宣传的被万历苛待的皇后王喜姐和万历专宠的郑贵妃所获得的实际待遇吧。王喜姐与万历皇帝是“朝夕同宫,恩好甚笃” 、“(王喜姐)游宴必从(万历)”,两人同食同宿、形影不离,“伉俪甚笃、恩礼有加”,万历更屡屡为王喜姐破例,让其家人袭伯爵两次,王父讨要二十五顷坟地,万历给六十顷,赏赐其弟一万五千两恤典银等等等等,而受宠的郑贵妃获得的家族待遇还比不上不受宠的周端妃,郑贵妃父向万历讨五千两恤典银,万历竟只给五百两;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是万历四个儿子里唯一一个被万历安排之藩被迫母子分离的。
值得一提的是:万历允许王喜姐对政务的参与程度也是令人惊讶的,傅维鳞在《明书·宫闱纪》中记载万历让皇后收存管理奏折文书,而王喜姐对奏折内容都十分清楚,万历需要时“则随取所奏上之,毫无错谬” ,更不要说王喜姐多次使万历宽宥直臣颁奖忠臣,并令万历改变主意听从大臣们的话,不但能参政更能议政。而郑贵妃别说参与朝政,她就是想要个太监甚至只是夸夸万历看中的太监都会令万历震怒,见《酌中志》载:“秉笔史太监宾者,嘉靖四十一年选入,多学能书,颇复欧阳,率更笔法,先监最器之,历升文书房。史广交游,善琴弈,好写扇,其诗字之扇流布宫中,神庙思得好秉笔,览至史姓名,皇贵妃郑娘娘偶赞扬之,圣意疑其从宫闱中钻营也,遂立谪南京数年。” “闻皇贵妃郑娘娘欲讨(毛成)做司房近侍,神庙以为先监矩甫亡,已派与常云名下,何可用?未遂许。”又见《万历野获编 今上家法》“今上眷郑贵妃,几于宪宗之万贵妃矣。然礼遇虽隆,而防维则甚峻。有内臣史宾者,以善书能诗文,知名于内廷,其人已贵显,蟒玉侍御前久矣。一日,文书房缺员,上偶指宾以为可补此缺,贵妃从旁力赞助之。上震怒,笞宾逐之南京。贵妃战栗待罪,久而始释。史居南十余年,始再召入。”
“神庙会与诸王子宴,各有小赐。光庙赐一玉碗,命贵妃代为收藏。至是突索所赐玉碗,年月已久,司帑者遗忘,屡索不应。既而索福王所赐,随手而进。神庙震怒,遂升殿命抓宫人首来。祖制:升殿则宫眷俱不敢进参。神庙盖以此难贵妃也。贵妃毁冠服,脱簪珥,蓬首跣足率诸宫人匍匐殿门外待罪,良久始解。”万历以郑贵妃的下人——司帑者找不出他多年前赐的一只玉碗为借口,故意升殿为难苛责郑贵妃,郑贵妃吓得蓬头散发光脚趴在殿门外等候发落,如此在趴了很久才最终无事,如此故意在人前折辱郑贵妃,万历对郑贵妃何曾有半分怜惜?
皇后王喜姐不断凌虐侍从、更打死宫人宦官不下百人的残暴恶行,被万历视若无睹,称其“稍稍悍戾不慈”,极力为之辩护。而郑贵妃的下人犯了个小错,甚至就连郑贵妃为了讨好万历而夸其看中的太监都要被万历怒责,郑贵妃更会恐惧地“蓬首跣足匍匐殿门外”和“战栗待罪”,从这种种表现来看,万历对郑贵妃的苛责和郑贵妃对万历的畏惧都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可想而知,万历平时是如何对待郑贵妃的,看来伺候喜怒无常的病人真不是个轻省的活,尤其当这个病人还是个拥有生杀予夺权力的皇帝就更可怕了。
正因为万历并不宠爱郑贵妃,而只是享受郑贵妃的周到小心的伺候,所以东林党们才敢如此大胆地攻击郑贵妃,想想宣宗的孙贵妃和宪宗的万贵妃何等受宠,皇帝为她俩是屡屡破例,可哪个大臣敢指指点点?万历的皇后王喜姐残忍暴虐,何曾有大臣敢于上疏抨击呢?而王喜姐的参政干政,又何曾听到朝臣们的批评反对声呢?可郑贵妃呢?不断跪泣恳求万历尽早册立朱常洛为太子却仍然被东林党乱批为谋夺太子位,东林党文秉的《先拨志始》记载得清楚:“祖制:既立太子,凡朔望大节,东西两宫同诸贵妃俱诣太子望母宫行庆贺礼。”每逢初一十五,郑贵妃都要向太子朱常洛的母亲王恭妃行礼,这礼一行就是整整十年,她哪敢有任何逾越?万历二十二年三月郑贵妃在看到河南饥民图后主动捐出自己十二年来的全部积蓄五千两救助灾民,对此官员们从来不提,可后来万历皇帝传旨要皇后带领妃嫔捐钱一事却被朝臣们拿来赞颂是皇后王喜姐 “赈饥饷士时分掖帑之馀”,是“女中尧舜”!朝臣们都是人精,他们永远都只会捡软柿子捏,绝不会碰皇帝的心尖子的。
总而言之,郑贵妃虽然在万历的妃嫔中最为受宠,但这只是因为她善于伺候病人,万历皇帝真爱的和最宠的从始至终都是他的初恋发妻——皇后王喜姐,但这一切却被东林党为了政治需要而刻意歪曲了,甚至竟将残暴跋扈的皇后王喜姐描述成了被冷落欺凌的可怜模样!
《崇祯长编。卷34》载:“神庙皇贵妃郑氏於崇祯三年五月二十五日酉时薨,逝丧葬事宜命照神庙恭顺荣庄端静皇贵妃李氏例行,即葬李氏园内,并择吉开隧兴工。”今天所说的郑贵妃坟其实是李贵妃墓,是万历皇帝于万历二十五年为宠妃李敬妃建的,其坟园规格形制与万贵妃墓基本相同,但比万贵妃的还加了一重外罗城,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中规模最宏大的,可见万历对李敬妃的宠爱程度,崇祯因为不愿为郑贵妃花钱单独造坟,于是直接将其放入李妃墓收葬,郑贵妃死后居然连自己的坟墓也没有,等同于是为李敬妃陪葬,一代“宠”妃生前辛苦、死后凄凉,如此现实是何等的讽刺啊!
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