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云山雾罩的江南甄家的惊人真面目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甄英莲是南明四帝一监国的总写照,经历悲惨真应怜!甄英莲来自姑苏望族甄家,那么富而好礼的“江南甄家”也姓甄,莫非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对极了!此甄与彼甄还真是一回事。第二十九回里又写道:“香菱的丫头臻儿”,“臻”又音同“甄”,香菱的丫头臻儿是江南甄家,香菱也是江南甄家,江南甄家就是南明政权!
看第五十六回四皇子借宝玉梦入甄家向读者揭示了甄家的奇怪:甄家园子与贾家大观园一模一样,甄家也有与贾家鸳鸯、袭人、平儿等一样的“一干人”,甄家人分不清甄宝玉贾宝玉不说,甄家的宝玉居然同贾家宝玉也是一样秉性,就连怕爹也是一样样的。诸君思来,奇也不奇!
为何会有这般奇怪事?
第二回中脂砚批道:“【甲戌侧批: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家之宝玉,则正为真宝玉传影。蒙侧批:灵玉却只一块,而宝玉有两个,情性如一,亦如六耳、悟空之意耶?】“暗示甄贾宝玉间的映射关系。
第十七回回尾写到贾政等人进入宝玉房中:“及至门前,忽见迎面也进来了一群人,都与自己形相一样,——却是一架玻璃大镜相照。及转过镜去,【庚辰侧批:石兄迷否?】益发见门子多了。【庚辰侧批:所谓投投是道是也。】”
因此朱慈炤在第五十六回甄贾宝玉梦中会面的结尾处特意写道:“袭人在旁听他梦中自唤,忙推醒他,笑问道:“宝玉在那里?”此时宝玉虽醒,神意尚恍惚,因向门外指说:“才出去了。”袭人笑道:“那是你梦迷了。你揉眼细瞧,是镜子里照的你影儿。”宝玉向前瞧了一瞧,原是那嵌的大镜对面相照,自己也笑了。”
贾宝玉是谁?既是朱明皇权的玉玺,又是朱明皇权的唯一正统继承人四皇子朱慈炤。
贾宝玉含玉而生,是指朱慈炤他是名正言顺的朱明皇位继承人,但因为北京城破,崇祯殉国, 朱慈炤空有“补天之石”----“朱三太子”的正统身份,却从未真正继位称帝,所以他这个宝玉又是假的,故而起名“贾宝玉”----“假宝玉”。
第六十四回中:“贾珍想了一回,向贾蓉道:“你问你娘去,昨日出殡以后,有江南甄家送来打祭银五百两,未曾交到库上去。”
“江南甄家送来打祭银”暗指宗祠祭祀的香火传承,“五百两”还是影射朱明政权的接续者----南明四帝一监国的五个政权。
因为作者在书中没有特别暗示,那么甄家五个姑娘的大小排序应该是按照南明5个政权的先后时间顺序。
----“大姑娘”福王弘光朝廷,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建立于南京,1645年五月众大臣献南京投降满清,后弘光帝被俘而后送往北京杀害。
----“二姑娘” 唐王隆武政权,1645年六月二十八称监国,闰六月丁未称帝于福州,即位不及半月,即下诏亲征,影响颇大,同时又安抚难民,联络抗清义军,改变原来弘光朝廷联虏灭贼的错误政策方针。使得江浙、安徽、江西各地义军纷起,响应抗清号召。然而隆武却颇不得势,其军政大权都掌握在地方实力派郑芝龙手里,就连隆武本人也为其挟制,很快被其掣肘。七月,清军攻下浙东浙南,即挥师南下。郑芝龙暗中与清军洽降,撤兵还安平镇。福建门户敞开,清军长驱直入。隆武帝出奔汀州,八月二十八日被清军俘杀,隆武政权灭亡。隆武帝可以说是南明诸帝中最为有能力的皇帝之一,所以贾母道:“你们二姑娘更好,更不自尊自大,所以我们才走的亲密。”正是暗褒朱聿键。
----“三姑娘”,鲁王监国政权,弘光元年(1645年)七月建立于绍兴,与唐王隆武互争正统,自相残杀。次年1946年六月,满清贝勒博洛乘鲁王朱以海主力与南明隆武帝作战的机会,渡过钱塘江,张国维兵败身亡。但朱以海逃往海上后,仍坚持抗清。
----“四姑娘”绍武政权,1646年十一月初二,隆武朱聿键之弟朱聿鐭称帝于广州,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李成栋部攻入广州,朱聿鐭被杀。绍武政权仅存41天。
----“五姑娘”桂王永历政权, 1646年十一月十八日,桂王朱由榔称帝于肇庆。1661年,吴三桂率军入缅,索求桂王,十二月缅甸国王将桂王交于清军,1662年四月永历与其子等被吴三桂处死于昆明。
第七十一回中脂砚又批道:“好,一提甄家,盖真事将显,假事将尽。”随着江南甄家被抄家的结局的出现,《红楼梦》所隐写的明亡史实就昭然若揭了。
第七十四回通过探春的口说道:“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还有第七十五回通过尤氏的口道:‘昨日听见你爷说,看邸报甄家犯了罪,现今抄没家私,调取进京治罪。”甄家被抄家是影射南明5个政权被清朝灭亡的结局,也预告了朱明贾府的穷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