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台湾行(番外) - 故宫与三座庙
做为一位常年看无聊穿越小说的有志青年,偶一直知道有责任心的写手都是要写番外滴。所以在这集台湾系列收尾时决定也要见贤思齐,写点游览传统景点的观后感作为番外。故宫,当然是人人要去的,三座庙呢,则是孔庙,中正纪念堂和国父纪念馆。
(故宫)
故宫建议一早就去,我早上十点去的,故宫三宝(翠玉白菜,肉型石与毛公鼎)基本没有排队就看了。等下午时再路过时,估计要至少排半个小时了。我觉得故宫以瓷器最好,然后是玉器,接下来是青铜器。不知道是不是书画作品在外展的缘故,我在馆内看到的书画基本没有重量级的,很有些遗憾。居然秦淮八艳之一的马湘兰的画都有展,虽然偶不是歧视女性,不过好像这格调低了点吧?
目前为止偶看到的最震撼的画作是几年前回国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邓拓早年捐赠的苏东坡画卷“潇湘竹石图”,长卷的一半是历代名人的题字印章,一点点看过来甚是让人目眩。据说那是它最后一次对外展出了,展馆里当时一片相机的卡嗒声,听得我都心疼 - 为什么博物馆不阻止人拍照呢?跑题了,回来说台北故宫。瓷器馆我从头到尾又从尾到头看了两遍。觉得太过瘾了,柴汝官哥定窑,雨过天青,斗彩鸡缸杯,那些在书本里看了无数遍脑海里想了无数遍的中华珍宝终于就这么隔着玻璃展现在我的眼前!话说我在鸡缸杯前站了五分钟,大概过去五拨导游,每个人的介绍都不太一样,尤其对当时成化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太多无厘头的八卦了!另外让我兴奋的是看见了带有“体和殿”,“天地一家春”款的晚清瓷器,也算是弥补了以未见过的空缺。听说上海博物馆瓷器收藏丰富,不知是否确实?
玉器数量种类也都不错,但可惜没有看到玉玺类的,略遗憾。不过颇有几个陆子冈款的玉牌,也算是难得。青铜类,窃以为没有史语所的精美,毛公鼎虽然字数多,但有点粗糙,不如史语所的牛方鼎鹿方鼎精美,编钟也只展了一枚而史语所是一套。有些展品的称呼实在是古意难懂,倒是就着英文解释可以多增加一些理解。
这次是我第一次看到个头一致又大又圆的东珠,如果它们不是躺在故宫里我一定觉得它是仿的,因为品相太好了,历经百年依然洁白圆润晶莹。我一直以为珍珠久了就失去光泽发黄了,所谓宝玉说的从珍珠到鱼眼珠子。这次的展览完全推翻了我的理解,很是惊艳了下。
故宫附近是张大千纪念馆,可惜又是要提前预约。我这次没能走运,试图现场报名未果,只能悻悻而去了。
在故宫里不吃不喝地转了六个小时才算把它的三层大致转完。四楼上的餐厅叫“三希堂”,当我在窗边坐定喝下一壶穿心莲后才觉得魂魄又回到了肚子里。一时感谢思绪扑面而来,不知怎样表达,只能轻声对自己说“What a day!”
(中正纪念堂)
中正纪念堂比国父纪念馆更像中山陵,青瓦白底,筑于高台之上。它的前面是个广场,广场正门有个牌坊写着“自由广场”。本来这四个字是“大中至正”的,但陈水扁执政后期为了选举加分裂族群,硬是改为“自由广场”。可是又没胆请个台独人士来题字,就从王羲之的字帖里扣出了这四个字。由于它不是一气呵成写的,我老觉得看着怪怪的,完全没有王羲之书法的飘逸之感。这其实一直是湾湾的矛盾所在,又想在政治上和中国切割,文化上的脐带却怎么也断不了!
网上找的‘自由广场’四个字
我这次来这儿就是抱着略邪恶的小心思想亲眼看看。可惜,人家-在-维-修,统统包了起来!到达时正值黄昏,广场上一群国中学生在彩排军乐队似的阵型,各色旗子上下翻飞。不远处永远的轮子功也摆着阵型比划着。一片祥和。没有恼人的安检,没有散落在各个角落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扑上来的便衣。这也许就是自由的真谛吧!
建筑周边的白色栏杆原以为是汉白玉之类,仔细看才发觉是水泥加白色涂料,久了后都已经剥落。不由想到南宋渡江后,由于没有青铜礼器祭祀,不得不烧制瓷器的四方尊以代替。虽然间接地催生了官窑的发展,但到底听起来让人心酸。
在中正纪念堂,我似乎看到相同故事的影子。
(孔庙)
到达孔庙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供奉圣人牌坊的正殿里只有一家人在那里合十祷告,或许祈求考试过关?我在网上看到一张长曝光的台北孔庙照片,寂静的夜色下大殿昏黄的灯光透过窗棂宣泄而出,如果没有解释,它就像中国无数个普普通通的庙宇。而它又是不同的,它是千百年来中国学子的心灵归宿,即便它翻山越海来到台湾。没有去过山东的孔庙,我想那一定是不同的,在台北,它没有传统的巍峨,只有淡淡的人间温暖。
(国父纪念馆)
看完后就觉得没啥看头,连三民主义的匾额都遍寻不见。国父是两岸共遵的精神icon,所以台湾才不想下一代真正了解?
从国父纪念堂远眺101
尾语
此时的我坐在香港机场等回英的飞机,写到这里真觉得筋疲力尽。谢谢你们的温暖留言与陪伴。希望我这几篇给你们带来了一个不一样视角的台湾!
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