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西南之行(2):卡斯班德遇鬼记
大气磅礴帐篷石
帐篷石(Tent Rock),是距圣塔菲四十英里的一处国家纪念碑(National Monument),以雄壮挺拔的笋状石柱而著称,是火山喷发的岩浆凝固加上后来几百万年的风化腐蚀而成。
帐篷石的雄姿(请勿做不恰当的联想!)
风化和沉积留下的纹路,记载着漫长的年轮。
冬暖夏凉窑洞窟
在附近著名的拉斯阿莫斯国家实验室不远,有一个叫做Bandelier National Monumnet的古代印地安人村落,有的遗址距今已经将近一千年。在这里附近的山体上遍布了大大小小的自然洞穴。不知道是生产力落后不会盖房子还是特意因地制宜,当地的Pubelo人就住在这天然的洞穴里。据说这房子白天靠岩石吸收日照,晚上缓慢向外辐射热量,可能是绿色节能的典范。
山体上遍布石穴
爬进去一看,还挺宽敞,冬暖夏凉?
门口两爱侣相依而坐,共赏夕阳西下。
大名鼎鼎的曼哈顿计划诞生地拉斯阿莫斯国家实验室就在Bandelier附近,随便转了转。
曼哈顿计划研制原子弹的两位股肱之臣,奥本海默博士和军方代表Leslie Groves将军,这相当于邓稼先和聂荣臻的合影。
奥本海默故居,林荫里的别致小屋。据说奥本海默这样的原子弹大功臣后来也受到了麦卡锡主义的迫害,不过看来他们的生活条件还是相当优越的。
上当受骗UFO馆
随后我们开往新墨西哥州唯一的国家公园,卡斯班德地下岩洞(Carlsbad Caverns)。在路上经过一个叫做Rosewell的小镇,参观了此行最为上当的一个景点,UFO博物馆。据说是为了纪念1947年发生在此地的神秘UFO事件。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是原以为孩子们会对这个神秘UFO有兴趣。可惜我们忘了“代沟”,我们小时候觉得充满神秘感,激发无限想像力的UFO,手机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已经对它完全无感。
UFO最火年代是照相录影技术非常粗糙的上世纪40-50年代,涌现了那么多的UFO的神秘影相和目击者,而在当下,这个手机人人一个几乎全民可当摄影记者的年代,本来是全民人肉UFO的大好时代,而UFO的报道却鲜见媒体了。这有两种可能,第一,当年的UFO的是个别人的作假,这个骗局在21世纪再也演不下去了;第二,媒体的炒作,而现今社会噱头太多了,UFO这个概念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果然,这个博物馆显然已经是昨日黄花,布置得乱轰轰的,不过还是迎来一批批上当客。它还能坚持多久呢?
一本80年代中国国内杂志《飞碟探索》也被本馆收藏,不禁想起这也是小时候疯狂借阅过的,有昨日重现之感觉。
卡斯班德活见鬼
卡斯班德地下岩洞(Carlsbad Caverns)是新墨西哥唯一的国家公园,这个地方原来是一个内陆海,在亿万年的地壳演变中,周围的岩石升高,把整个海洋生生地吞了下去,这是真真正正的海枯石烂,海水慢慢蒸发流干,地下水用亿万年的时间慢条斯理地浸润着上古的珊瑚礁沉积岩,把他们雕成千奇百态的形状。
只是这深埋地下的宝藏是如何为天下人所知呢?原来在这个地下宫殿在地表有一个巨大的出口,千百年来成为蝙蝠栖息出没的好地方。今天这也成为卡斯班德的一景,每到夕阳西下的某个时刻,成千上万的蝙蝠就不约而同地蜂拥而出捕捉食物,象一片黑云般扫过夕阳下的天幕。
可惜我们运气不好,今天的蝙蝠群稀稀拉拉,没有往日那黑云压城般的壮观。
这是一个蝙蝠奇观的网图。
遗憾的是,当地的Pueblo印地安人年复一年地目睹这个现象,却并没有对蝙蝠洞之下的世界产生任何好奇。但是这些漫天的蝙蝠云,却在19世纪末引起了一位英雄人物的特别注意。他的名字叫约翰怀特(John White),是附近的一个年轻牛仔。这个人从小就喜欢野外生活却厌恶读书。他父亲在反复威逼利诱他上学未果之后,居然在他10岁的时候,拗不过儿子的倔脾气,不得不把他送到附近的一家农场当个放牛娃。小怀特快乐地长到十五六岁,一次骑着马在寻找失散的牛群时候途径一片沙漠,看到一股黑云仿佛火山爆发或龙卷风一般从沙漠中的荒山升起。强大的好奇心驱使他策马向前,终于发现一个自己前所未见的巨大黑洞,数不清的蝙蝠仿佛沸水蒸汽般从洞口咕嘟嘟喷薄而出(I found myself gazing into the biggest and blackest hole I had ever seen, out of which the bats seemed literally to boil)。即使是没有读过什么书的小怀特也能推测到一个容纳如此之多蝙蝠的必然是一个巨大的洞穴(any hole in the ground which could house such a gigantic army of bats must be a whale of a big cave)。他很快砍下些树枝藤条用铁丝做了一个临时梯子,在自制的简易火把的照明下徐徐而下,终于发现了卡斯班德地下岩洞这样一个世外桃源,数年下来,他的足迹遍布了这个地下王国的角角落落,为了纪念怀特对这个国家公园奠基性的贡献,他对各个岩洞穴室的命名被政府沿用至今。
King's Room
只可惜这个世外桃源虽有辉煌的宫殿和多姿的人物形象,也是一个充满了阴湿和蝙蝠的黑暗世界。一直是独行侠的怀特在探险过程中曾面临生死考验。据他自己的回忆,有一次他穿过迷宫一般的地下过道发现了一个新的房间,他把煤油灯笼放在一角就借着微光四处查看,结果油灯却意外熄灭,此时被黑暗吞没的怀特兜里只剩下三根火柴,他或许镇定或许惊恐万状地划着第一根火柴给自己和远处的灯笼定位,然后借助第二根火柴的光明走回油灯,第三根火柴重新点燃热火炬,之后连滚带爬地逃回地面。可以想像,如果怀特三根火柴有一根受了潮,或者灯捻点不着,那么地下只怕就多一副白骨,而我们今天也就与这个伟大的自然奇观无缘了。
怀特单枪匹马的岩洞探险让我想到中学学过的王安石古文《游褒禅山记》。王安石一行四人手持火把探寻华山洞,但他们可比怀特小心谨慎太多了,走的没多深,就有人叫了:“不出,火且灭”,遂与之尽出。结果出来之后,发现自己其实体力充沛,火把充足,王安石“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发表了响彻古今的名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固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相形之下,怀特形只影单一只火炬走遍巨大的地下迷宫,给后世留下了盛夏避暑的胜地,惊叹自然造化的奇景。他的探索和胆识,真是超越古人。
怀特当年用过的索梯保留到现在,成为公园的一景。
我也在思索怀特的“成才”之路。他父亲在小怀特才十岁的时候,就尊重他的个人意愿让他中断学业,跑到一个牧场当学徒工,对于注重教育的华人来说,这简直就是子不养父之过,结果他倒成了一大国家公园的奠基者,也算是上了史书的人物。看来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名不必上藤校。可是怀特真的“成功”了吗?他当牛仔饥餐渴饮风餐露宿,就算在联邦政府正式审批通过了卡斯班德国家公园之后,怀特也只是混上一个park ranger的官饭而已,离真正的发达富贵还差的很远。如果他认真读书混成个白领,那生活也许要安逸平安得多吧。只是那样平淡无奇的日子,会是一个酷爱野外探险的牛仔所喜爱的吗?人生的成败利钝,功过赏罚,岂外人所能道哉?
这次卡斯班德之行的最深印象,无过于在岩洞石笋间漫步时,刚刚绕过一个拐角,微弱的灯光投射在姿态各异的钟乳石上,一个鬼影在若明若暗的背景里仿佛豁然显现,向我发出神秘的微笑,他瘦骨嶙峋的手上还趴着一只老鼠。在这样一个阴森潮湿的蝙蝠洞里看到这样的画面,真是让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难道真有冤鬼显灵了?我顾不上害怕,赶紧抓拍了这个画面如下。大家不妨也仔细看看这个图片有何特异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