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混血儿成长记·尽力而为的成长
(兴趣广泛的恺佑)
恺佑从一月份开始上体操课,到了四月底,教练就想要他升班,从一级跳到四级,从每周一小时的课程增加到每周两堂、每堂一个半小时的课程。我犹豫了,儿子吃得消吗?我向教练要求让恺佑先尝试一堂课。
一试吓一跳,能进这个班可不简单。不愧为培养出美国奥林匹克选手的体操馆,据家长们言,这个少儿四级体操训练课程是大西雅图地区最好的。班上的六个男孩,从五岁半到九岁,都是同龄中的体操高手,他们都练过一年以上的体操,有的还聘请过私人教练。恺佑才满六岁,体操龄又短暂,他跟得上吗?我有些担心地问教练。他答,没问题,两周以后就能跟上。他还摸着恺佑的头说:“I like you always do your best(我喜欢你总是尽力而为)!”
在回家的路上,我问儿子是否喜欢四级班。“喜欢!”他干脆地回答。我又特地问他,知道教练喜欢你什么吗?“I always do my best!”他自豪地说。
儿子练体操进步快速,的确得益于他尽力而为的性格。这让我想起他一个月之前参加的音乐节钢琴比赛,虽说并非真正的比赛,裁判只是给参赛者评分,不排名次,但毕竟是他习琴半年来的头一次比赛。结果在裁判和听众面前,恺佑镇定自如,获得了最高分。事后我问他怎么不紧张,他说:“I just did my best(我只是尽力去做)。”
恺佑自从上了Kindergarten(幼儿园)后就有了一句口头禅:“I’ll do my personal best!”这是他班级老师对每位学生的教导,本来就做事认真的恺佑很欣赏这句话。扎皮带时小手笨拙,却坚持不要我帮忙,说的是这句话;学骑两轮单车时,跌倒了爬起来继续骑,说的是这句话;练钢琴时弹错了,主动重来,直到弹出完美的一曲,说的是这句话......
生活在美国,我深切感受到美式教育的一大长处:鼓励孩子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不与他人竞争。而中国的父母常常免不了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相比:“你瞧人家!”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和发育特点不一样。同样六岁的孩子,葛莱斯能流畅地阅读儿童读物,却写不好简单的字母,艾略特还不会读书认字,却画什么都有模有样;同样六岁的孩子,丽莎能说会道,却在体育课上笨手笨脚,内森口齿不清,却在运动场上生龙活虎。若是比长比短,孩子很容易骄傲自大或是失去自信。恺佑从体操一级班的高手变为四级班的“低手”,却心态依旧,毫不气馁,因为他没有外在的竞争压力,只有发自内心的努力。
尽力而为的性格很少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培育。我从孩子们年幼起就鼓励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只要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就不越俎代庖。我爱做的是他们的观众,是他们的啦啦队。表扬孩子时,我着重表扬的是他所付出的努力,而不是他的聪明。
其实体操只是恺佑众多的兴趣爱好之一,他喜欢打篮球、高尔夫球、保龄球,他喜欢钓鱼、游泳、绘画、钢琴,几乎是学一样爱一样。尽力去做,容易学有所成,自然也就更有兴趣。
尽力而为的成长,是发挥潜力的成长,是健康快乐的成长。
想起一个有关尽力而为的小故事:多年以前,西雅图德高望重的牧师Dale Turner挑战教会的主日学孩童,谁能背出马太福音第五章至第七章的全文,就可以跟他去Space Needle的旋转餐厅吃饭。几天后,只有一个11岁男孩站到牧师面前,一字不漏地背诵了全文。牧师赞扬之后好奇地问:“你为什么能背出这么长的经文?”男孩不加思索地回答:“I just did my best(我尽我全力)!”
这个男孩就是日后创建了微软的比尔·盖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