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美,所以我一定要聪明”—讲这话的9岁小姑娘,后来怎样了?
小姑娘都是爱美的。当一个9岁的小姑娘,对着镜子作出结论说我不美的时候,那是怎样的心情?失望,自卑,沮丧,伤心?karen horney, 1885年出身于德国,父亲是常出门在外的船长,母亲是个情绪不稳定的家庭主妇。Horney在9岁的时候,就下结论认为自己不美。事实上,她是个挺漂亮的小姑娘。她的一个女儿后来成为了电影明星,美的基因还是在那里的。可是就像厌食症的人老觉得自己胖一样,horney很早就认为自己不美。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反叛式的决心:我一定要聪明。她确实是聪明的。在当时德国刚开始给女性开放高等教育,她1906年进入了医学院,1913年毕业,主修精神分析。她在医学院读书期间,跟一个商人结了婚,很快生了3个女儿。
毕业几年后,她于1920年开始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工作,教学科研看病人,充实而忙碌。她当时与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是同事。平稳的生活过了几年,她的家庭有了动荡。1923年,她的先生生意破产并得了脑膜炎。此后先生的脾气极其暴躁。1926年,horney 跟先生分居,几年后离婚。三个女儿跟她生活。
到1930年代,德国纳粹兴起。Horney 对此有股本能的敏感和抗拒。她向弗洛伊德表达了对纳粹的忧心,但是弗洛伊德没有回应,对她本人也越来越冷淡。失望之下,hoeney 与1932年带着三个女儿来到美国。她现在芝加哥呆了两年,然后在纽约布罗克林定居了。布罗克林那时聚居了很多犹太难民。这些难民遭受了很多苦难,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创伤。精神分析能帮助这些人治疗伤痛。在这个大环境下,horney的事业蓬勃发展了。
Horney 一开始是弗洛伊德的追随者,但是在美国的经历让她越来越看到弗氏的局限性。弗洛伊德的病人大多是富裕的犹太人,他最著名的理论是潜意识对人的影响,而且在潜意识里,性的压抑是最重要的因素。在horney跟难民打交道的日子里,她越来越不能理解为何精神分析那么专注于性。她的观察是:社会的变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意识和潜意识,都是会影响人的性格的。她重新定义了“神经症neurosis”。在她之前,神经症通常是被认为一种罕见的精神疾病。而horney 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有神经症。她认为:我们的文明里没有一个完全健康的人。人的一生,会遇到不利的因素,人在应对这些的时候会采用不同的态度,同时它们会对人的性格造成深远的影响。神经症的产生,是在一个不安全的环境里养成的应对方式。
她把神经症分成三类:
- 讨好型。这类人总是随时讨好别人。她不是真心为他人考虑,而是出于害怕。害怕冲突,害怕被抛弃。我想萧红大概就是这个例子。当她先生萧军家暴不忠的时候,她只会默默忍受。
- 控制型。这类人也是认为他人是不安全的,所以她要控制,要占上峰。她们重视权威,做事很努力,可能很成功。但是她们不能容忍他人的半点挑战和不尊重。是个有玻璃心和权力欲的人群。Trump 总统大概属于这类。民国的奇女子吕碧城可能也属于这一类。
- 回避型。这类人认为他人不安全,所以尽量回避。这类人非常讲究自立,但是很难跟他人建立链接。 典型例子是张爱玲。
一个人可以同时有三种倾向,但是有一种占主要。
很明显,这三种类型都有很大的弊端。人受制于此,是不会快乐的。
horney 思考过怎样治疗超越这些。在她那个时代,精神分析盛行。她鼓励人们寻求心理健康。她写了本题为“ self analysis”的书,帮助人们自我反省。可惜她一生并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方式。她自己的一生,就被抑郁症折磨。她的婚姻和后来在美国的一段感情,都没有善终。
- 对horney, 我还是怀着很深的敬意。她脱离弗洛伊德,强调环境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建立了自己的神经症理论,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她强调人总是在变化的,一生都是可以成长的。这个理论,在现在看来还是真知灼见。
分享horney的几句名言:
“Concern should drive us into action, not into depression.”
“There is no good reason why we should not develop and change until the last day we live.”.
“If a person has had sufficient courage to discover an unpleasant truth about himself, one may safely trust his courage to be strong enough to carry him through.”
“Life itself still remains a very effective therap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