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艺术与生活,在不完美中寻求自我

艺术与生活,在不完美中寻求自我

博客

我是一个缺乏艺术修养的人,平生最惧怕的有三件事,游泳,绘画,唱歌。那天,谈到摄影时,朋友说:摄影太完美了就缺了个性,所以绘画的人最怕别人说他的画象照片。人因为不完美才有趣,一样的道理。突然间一些模糊的思维似乎有了答案。

在我们接受教育的年代,我们的社会和文化主张抹杀每个人的的个性,经常人为塑造一个完美理想的模式或者标杆人物,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被打磨成被需要的精密部件,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螺丝钉精神。在这种文化成长中的自己,不知不觉总会想到,自己的言行是不是符合社会,企业或者某个人的需要,而不是做一个更好的自己。这种教育和文化,也使得社会变得单调灰暗,缺乏色彩和活力。每个人都努力的活着,却又没有人能够为了自己去追求生活。这种环境,制约了技术革新和经济发展,也扼杀了艺术的发展。无论是在文学,还是音乐绘画,中国人可能是最缺乏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人群。

我觉得,中国人最悲哀的地方就是在音乐艺术。我们号称有几千年的文明和历史,我们号称最有希望的大国,却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创作出一部大型交响乐。建国七十年,一部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一部黄河钢琴曲,就是我们的全部。中国人不爱音乐,不重视音乐人才的培育吗?有多少华人家长在逼着孩子学钢琴学小提琴?那么,为什么我们失败了?就是因为,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过分强调准确和完美,抹杀了个性和想象力。

音乐其实很简单,就是那么多乐符的组合。一部大型交响曲,经常就是一个主旋律,一个副旋律,然后不同乐器和和弦的变幻。也就是说,音乐在于变化,在于不同,没有了个性就没有了音乐,也就没有了艺术。

那么,文章是不是也是如此?一篇文章,如果太过注重完美,势必试图面面俱到,不偏不倚,结果就失去了个性,也就失去了可读性。对我来说,一篇好的文章,并不需要符合我的观点和个人喜好,而是可以触动我的思维,给我以想象的空间,在思考中学习和提高自己。

在美国,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缺乏个性的名人并不被欢迎。比如,前圣安东尼奥对的中锋邓肯,可以说是一个近乎完美的球星,技术高超,多次夺冠,言行谨慎,在球场上和在生活中一样都很绅士,从来没有任何闹剧和丑闻。可是,他在球迷和国人心目中地位并不是很高,远远不到大家公认他应该享有的地位。反而,一些个性鲜明,无论在球场还是在生活中表现的极端的人物,特别引人注意。也就是说,either love or hate him。

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美文化的差异。在中国,人们注重的是不要跟别人不同,而在美国,每个人注重的是如何与别人不同。在中国社会经常会定期流行某个风潮,比如呼啦圈,老女老少大街小巷,似乎每个人都在赶时髦。在美国大街上看车,各种品牌,各种颜色,都有人喜爱。再去华人集中的超市,停车场熟悉的几个牌子和式样占据了多数。

有人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也有人说女人不坏男人不爱。其实,这并不是说男人或者女人喜欢坏人,而是说明一个人不能没有个性。记得上小学时,多次被批评骄傲自大。我就在想,难道平庸就好?当一个人不敢与别人不同,无论是在思想,还是在生活中,不就除了平庸还是平庸吗?我也曾经试图尽力做一个好男人。好男人不能不养家,所以需要努力工作,好男人不能不做家务,好男人不能不会做饭,好男人不能不会带孩子,好男人不能抽烟喝酒,好男人不应该抱怨......这每一个都没错,可是当你真的这样做了,你已经不是一个男人了。无论是在社会还是家庭,你并不需要完美,而是你必须有自己独特价值。比如说,一个女人,你不漂亮,但是你可以练出一个人人羡慕的好身材,你不会烧饭,但是会写诗唱歌,在别人眼里,你就成了才女。

我喜欢鲜花,因为每一朵花都有不同的颜色和芬芳。我喜欢绿叶,因为每一片叶子都有独特的纹路与风格。世界的美丽就在于丰富多彩,而不在于完美无缺。艺术不需要完美,因为正是无尽变化和不同让我们着迷,也赋予了艺术生命力。每个人并不需要完美,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历程。人生,也许就是在不完美中寻求自我。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doldentate1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