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抢购太不'澳'
澳洲总理前天在电视演讲上表示对澳洲两周来的抢购风潮表示极其失望,说澳洲的日常用品和食品储备够养活七千五百万人的,这种无厘头的大肆抢购,不顾及他人的需求的做法: It's unAustralian! 太不澳(大利亚)!
我觉得总理批评得好,这两天我自己连鲜奶和鸡蛋都买不到了。昨天ABC时评节目采访澳洲最大超市集团Woolworth的公司总裁,总裁说:这几周超市卖出去的东西是五千万人的购物量,澳洲才有两千四百多万人口。利令智昏的抢购还引发了暴力,已有两位女士被刑事拘留,一位超市工作人员被顾客刺伤。住在这里近三十年,我从来没见过澳洲人表现得如此自私,如此疯狂,真的是太不澳(大利亚)!
什么样的行为算是“太不澳“?多年前我在上班路上听到广播里做过一个即兴调查,很多听众参与回答,我记得有几个比较集中的说法,比如:
- 不喜欢运动,不看澳式足球,板球的不澳;
- 不吃Vegemite的不澳;
- 不喜欢去海边晒日光浴的不澳;
- 选举日和国庆日不烤香肠的不澳;
- 烤肉时不喝啤酒的不澳;
- 开车时对面的车主动靠边给你让行,你不打手势表示感谢的不澳;
- 狭路相逢,陌生人不说Hello的不澳;
- 公共场合不讲先来后到的不澳;
还有
- 说话不带F脏字的不澳
- 聊天不损政府和政客的不澳等等
其他的答案我记不太清了,但是就以上几点,许多讲的是澳洲待人处事的传统。有人说与美国人的美国梦不同,澳洲文化不强调人的个体化,更注重人的社会化,团体化。一位澳洲有名望的政史专家曾做过一个这样的比喻:把澳大利亚比作一栋大房子,里面有很多房间。真正的澳洲人,会选择其中的一个房间居住,而不是在每个房间里占个位置。以此解释澳洲人相对来说没有野心膨胀,比较放松;有归属感,自觉,宽容,知足,而有责任感。
我对上述的这些澳洲文化特点是深有体会并认同的。
我觉得澳洲人普遍很友好。刚来澳洲去塔斯马尼亚读书,那里人很少,移民稀有,每次走到街上,面对面碰到的人都会看着你的脸笑着说:hi /hello。 当然,后来到了墨尔本,见面就“嗨“的人少了,但是休闲散步面对面碰上,大多还是会打个招呼的。
澳洲人特别注重朋友和邻里关系。在海边的度假屋收垃圾的日子是周一,我们周日晚上要回城,走前会把垃圾桶搬出去,每次都是邻居把腾空了的垃圾桶帮我们拉回到院子里。我们在那里有过两处房子,两边的邻居五、六年如一日,一直主动帮我们收垃圾桶。
我认知中的澳洲人可能有点粗糙,但是非常厚道的,喜欢给予别人,而对别人的给予也很感恩和知足。比如在郊区,很多房子都有很大的院子,种着各种果树。在街边走过,你常会看到一些人家的门口草坪上放着一篮子自己家用不完的柠檬,苹果之类的果子供路人自取。取的人一般也只拿一两个,不会把整篮子拿走,有的还会留下几个硬币。这种情况在城郊已经消失了,但截止到去年底为止,在海边的度假屋一带,我还知道到哪一家门口可以拿到柠檬,哪一处可以取到无花果。
澳洲很少有什么地方需要排队,但是都有一个不成文的先来后到。如果几个人同时买东西,旁边的人知道你比他先到,都会主动让你,很少有人无缘无故夹塞儿。
由此可见疫情开始后的抢购行为真的不够意思,在我的眼里,这样的行为也真的不澳大利亚。疫情固然让我担心,但是疫情中泄露出来的道德文化流失更让我失望。
昨天城中的澳洲博主东裕德写了个澳洲人骂中国人的事,以前我真的没有觉得澳洲人种族歧视有多严重,起码我接触的人群里没有什么突出的言行。但是近年来这样的事也越来越多,没发生在我身上,但也发生在周围朋友身上。所以,澳洲总理提出抢购的行为不澳(大利亚)的批评让我觉得很给力。澳洲是移民国家,移民给澳洲带来了繁荣,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澳洲的文化和传统。
不过,千变万变,有一点澳洲人还没有变得“不澳的”是:对政府和政客永远持反对意见:你不是不让抢购吗?抢给你看看!总理发话三天以后,超市货架还是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