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原创: 我曾是贝聿铭家豪宅的住客 (1)

原创: 我曾是贝聿铭家豪宅的住客 (1)

博客

我曾是贝聿铭家豪宅的住客 (1)

- 胥钧屏 -

人老了,不知不觉中似乎更为恋旧。

去年深秋回沪探亲,就是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特地重访了曾经生活过四年的贝家豪宅。

所谓的贝宅,而今是一家隐于闹市的复古酒店——贝轩大公馆,位于南阳路170号。其方位是在上海展览馆和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小洋楼的背后,离静安寺、百乐门…走路只有十几分钟。

我走近现在被誉为老上海文化与奢华的结合、风华与历史的沉淀的——贝轩大公馆的门口,只见大铁门敞开,时有豪车出入。大门左侧的墙上嵌贴有三块方形招牌。一块白底金字招牌刻有贝轩大公馆,另一块显示它的经营方为“新荣记”。还有一块是简介贝轩大公馆 的历史。大铁门内一侧有方石碑表示它在1994年被列为了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正是今生有缘,我竟曾经在贝轩大公馆里足足生活了四年。我当然知道这座贝宅是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之祖产,但除此之外,知则不甚尽然。正好借阅读此简介,温故而知新。贝宅建于1934年,是当年时任中国银行总裁的贝祖诒之公馆。贝氏宗族声名显赫,其家族以行医卖药起家,历来传统是重视教育,经历15代依然熠熠生辉。贝祖诒之堂兄贝润生是旧上海滩大名鼎鼎的颜料大王,贝祖诒本人是旧中国的金融巨子。贝祖诒之子有二人也均为名人,即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和美国美中经贸促进会会长贝聿恺。其实,单凭一个贝聿铭在世界建筑设计业曾登峰造极的地位,就足以令世人对贝家刮目相看了。

站在大门口,面对这幢中西合璧风格花园住宅,思绪尤如惯看百年上海之变的黄浦江,滔滔不绝。 沿着通道步入,首先映入眼帘的当然是一幢三层楼 (实为五层) 的公馆主体宅楼。其左侧临近外墙有一座钢筋水泥建成的五角亭,檐角凌空飞翘,据说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神。对于曾是苏州狮子林主人的贝家,在当初建花园时是十分讲究的,意在模仿苏州园林,欲开辟一方世外桃源。

我虽曾住了四年,但却还是第一次登亭,眺望花园全景。眼前先是一大片草地,沿边墙和外墙草木郁然。靠连向大铁门的通道旁有一长形的水池,五角亭旁由青色太湖石垒筑假山临池,锦鱼游于池中悠悠然。细心的你可能会发现这样的花园再普通不过了,无奇可言。说实话,这是我现在所看到的花园概貌。她原先的美貌早已被历史这把杀猪刀,东划西割,面目全非了。  

其实,我对贝宅的认知远早于我的入住。那时,我只是一个小初中生,经常在南阳路上行走,因为我有一个好同学就住在公馆斜对面的洋楼里,他名叫吕正东,后来才知道他是上海药物所肿瘤专家胥彬教授的亲外甥。小孩子对豪宅总是充满着好奇的,有时会趴在大铁门上窥视里面的一草一木一桥一楼。记得原先的花园正中是一个水池,以瘦透漏为特征的太湖石环砌池旁,或是石峰嶙峋,或是土石平缓,池之中建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小桥,另有曲径通幽。五角亭矗立于洋楼的正对面,三面临水。登临凭栏,可尽揽花园豪宅之盛景入怀,当然别有一番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可是文革初期的某一天,红卫兵/造反派之流杀入豪宅,便对花园大动干戈。将花园水池抽干,深挖十几米,听说是在找水池下面的贝家金库。后来查实子虚乌有,花园从此被毁了。后来我入住了贝宅,才得知花园真正彻底毁掉是在备战备荒的年代,就是我工作过的上海医工院在此花园处,深挖建防空洞。从此,美貌尽无,烂地一方。怪不得,我当年站在豪宅二楼眺望毫无惊艳之感觉,而且大铁门终年紧闭。因而大家从不越雷池半步,走的都是后门。  

贝家豪宅的后大门临街北京西路,其正对门便是上海医工院 (其前身是雷士德研究所) 的大门。1949后,此贝轩大公馆为上海人民政府所接受,随后分配给医工院作为职工宿舍和食堂。从而,豪宅获得了“新生命”,为人民服务了。

胥钧屏之主要原创博文:

十年磨剑,锋指癌魔

重访安庆梅雨中

漫步独秀园

七律 – 菊痴六首

与丁绍光先生曾有一面之缘

咏物诗 – 家电六样

初春杂咏十首

忆游岩林仙境 - 奇里卡瓦  

陶公故里新记

五言长诗 - 闺中怨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胥钧屏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