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人生(202)热情厚道敬业的张良谟老师
闲话人生(202)热情厚道敬业的张良谟老师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张良谟老师是湖北省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从1982年起,湖北省四所重点中学,开始试教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的分编型教材。张老师负责具体指导教材改革实验工作。
1982年9月到1988年7月,我执教华中师大一附中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班的试教工作,有关教学业务归属湖北省教研室领导,每学期给实验班提供200元教改实验经费。
同期参加初中教改实验的还有武昌实验中学、黄冈中学和沙市三中;后来还增加了省教育厅直属的水果湖中学。参加高中试教的还有武昌实验中学、武汉六中、沙市三中和公安县一中。坚持六年教材改革实验的只有武昌实验中学的陈文国、沙市三中的王昌明和华师一附中的李培永。长达六年时间,我们在湖北省教研室的领导下,在教研员张良谟老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新中国教育史上改革规模最大、改革步伐最大的语文教材改革实验。
1983年8月初,人教社决定,在洛阳召开全国初中语文分编型《阅读》和《作文·汉语》教材第一次试教工作会议。
人教社副总编辑、编审、时任全国中学语文研究会(以下简称“中语会”)理事长刘国正先生,人教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长、《阅读》责任编辑、中语会秘书长张定远先生,率领人教社初中分编型教材的全体编辑与会。
全国各省市教研室负责人,或专职负责试教工作的教研员,各省市全体实验班的执教老师,中学语文刊物的主编等数百人聚会牡丹花城。
刘国正编审在开幕式上的报告,特别强调人教社这一套分编型《阅读》和《作文·汉语》改革教材,是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教材改革实验,除港奥台和西藏、新疆外,其他各省和直辖市都有两个城市重点中学和两个农村重点中学参加实验,各省市教研室都指定专人负责组织领导本省市的实验工作。这一套改革教材,也是建国以来改革步伐最大的一套实验教材。
刘国正先生殷切希望所有参加这次会议的编辑、执教老师,各省市的教研员,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完成六年教材改革实验工作。
各位编辑分别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各自负责的实验教材相关内容的编辑理念、体例和教学设想。
该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长张定远同志的报告,重点讲述了这套实验教材的整体构想,以及人教社、各省市教研室如何指导实验班开展工作。
《阅读》编辑、北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章熊老师的报告,重点讲述了“段的教学”,具体指导执教老师如何进行阅读和写作教学。
《作文·汉语》责任编辑王连云老师讲作文教材编辑理念、体例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及建议。
张必琨老师是北京市著名语文教师,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特聘编辑,他主讲初中《阅读》课本中文言文的教学。
各位专家学者的报告,不仅教学理念创新,而且高瞻远瞩格局大,让我们对这套实验教材充满信心!同时,他们对试教的具体方法予以指导,于细微处见改革创新之精神!
人教社为了这套改革教材,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自1983年第一次全国工作会议之后,84年在兰州、85年在青岛、86年在太原、87年在上海、88年在西安,每年暑假都集中全国实验班的执教老师、教研员,倾听教材编辑们讲当年所编那一册的编辑体例特点、教学建议;执教老师交流一年的教改得失、经验教训,学习新学年新教材的教材教法。
1983年在洛阳开会,报到第一天,省教研室的张老师就带着我,去酒店房间拜访人教社的刘国正老师和张定远老师。刚好《阅读》教材的特约编辑章熊老师和张必锟老师正在两位领导那里。
张定远老师听完张良谟老师的介绍之后,握着我的手问了我的年龄,环视几位在座的老师,非常高兴地说:“年轻人努力吧!你写的《试教初步》很好,我们已经在《试教资料》(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内刊之五)向全国各省市发出去了。你好好准备一下,后天,给你三十分钟时间,在大会上再讲讲吧!”
说实在话,当我第一次走上全国大会讲台时,非常忐忑。我知道,坐在主席台上的都是中国中学语文教学界的专家、学者、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台下是全国各省市实验班的执教老师,他们大多是具有师范大学本科文凭的行家里手,我这个只有高中学历的年轻教师站在这里,就是来接受考核的。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如实汇报了自己一年来想了些什么,怎么想的,做了些什么,怎么在省教研室的领导下努力去做的,做的初步结果。
第一次在张老师的热情带领和鼓励之下,弄斧到班门,学到了许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懂得了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
湖北省教研室彭慧敏主任、语文教研室雷秋山主任都非常重视人教社分编型语文教材改革实验工作,要求实验班执教老师,每年暑假全国会议结束回到武汉后,还要集中一周时间,在张良谟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全国会议的精神,特别要领会人教社各位编辑的创新理念及教学建议,讨论并统一实验班教学进度、期中期末考试安排,寒假集中阅卷时间和地点。还要结合具体课文进行集体备课。
每年寒假,在张良谟老师的带领下,在各地区教研室领导和语文教研员的大力支持下,轮流在武汉、黄冈、沙市、荆州、宜昌等地区集中阅卷、小结一学期的教改得失,讨论研究下学期的教改具体方法和建议。每一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从命题制卷、统一考试、集中流水阅卷、分析卷面成绩和问题、指导各班小结,最后还要写成全省实验班试教书面总结,张良谟老师都是亲力亲为。他还适时组织实验班执教老师参加地区语文教研活动,在实践中提高执教老师的教研能力,充分发挥教改实验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1985年、86年还组织我执教的实验班参加全国高考语文单科测试,亲自到考场监考、封卷、送高考阅卷点、评改结束后统分、分析,据此提出下一阶段试教必须注意的问题。
张老师特别关心我们这批第一次参加全国语文教改的年轻老师,在省教研室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我们的教学和研究能力。
1985年9月开学,高一年级实验班试教《文言读本》,且一学年每一节阅读课都必须学习《文言读本》,还规定必须运用“诵读法”进行教学。为此,省教研室领导和张老师特地请《文言读本》特约编辑、北京市著名语文教师张必锟先生到武汉来,在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中语文实验班举行了一次“文言文诵读教学示范课”。课后,请必锟先生给全体实验班执教老师,具体阐释了“文言文诵读法教学”的理念、基本要求和课堂教学如何灵活运用多种诵读方式组织教学。
每年暑假组织我们去参加人教社主持的实验教材工作会议,会前要求每一位执教老师交一份当年的试卷总结或论文。根据会议地点、及有限的实验经费,周密安排合理往返行程。既保证了参加会议完成学习任务,又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在实践中明白人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性。
1984年,人教社通知在兰州举行第二次全国工作会议。省教研室领导和张老师通知我们,提前一周出发,先到西安,请陕西省教研室安排实验班执教老师,与我们座谈讨论一年来的试教工作,然后参观游览了古城的名胜景点,必看的都参观了;该去的地方都到了,乃至于有老师开玩笑说,凡是语文课本中写到的地方,如果我们都能去看一看,那以后上课就会讲得更好了啊!
那一次,从兰州返回不走西安,经宝成铁路到成都,再去重庆乘船顺流而下,饱览三峡风光,过宜昌回到武汉。
1986年,“烟花三月下扬州”。张老师带着我们湖北省全体实验班执教老师,先后到南京师大附中、扬州中学、苏州十中、上海育才中学听课学习、与实验班执教老师座谈交流高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的体会。游览了南京中山陵、秦淮河;扬州的瘦西湖、史可法衣冠冢、苏州园林。
尽管每到一地都是走马观花,但到彼一游,增加了许多感性知识,也打开了我们的眼界。
1985年初中教材改革实验完成之后,省教研室决定,为以后全面推行人教社这套初中分编型实验教材,组织第一轮试教的老师,经人教社领导批准,参加了人教社《作文·汉语》(86年修订后为《写作》)六册课本的修订工作。还编辑出版《写作教学参考》和实验班学生的《优秀作文选》。这几套书凝聚了张良谟老师的心血,充分展示了张老师的爱岗敬业精神。
张良谟老师六年如一日,带领我们走在全国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的前列,为湖北省语文教改、为我们执教老师的专业成长,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做了大量工作,我永远难忘热情厚道敬业的张良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