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地吐痰与老海归
“随地吐痰”是国人的国耻,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禁止随地吐痰”运动成了重要的面子工程。随地吐痰并不是国人的专利,欧美人也曾经有过这个坏毛病,只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以及文明卫生教育,20世纪初就开始逐渐消失。
1924年,孙中山在一系列关于三民主义的公开演讲中,提到国人的不良个人习惯,包括留长指甲、不刷牙、大声放屁打嗝、随地吐痰。他阐述道,外国人看到中国人有这些恶习,就看不起中国人,认为中国人一定治理不好一个国家,就要来干涉。他还讲述了好几个国人恶习的故事,让他感到羞耻。
不久,肺结核开始在上海猖獗流行,人们“谈痨色变”。上海社会各界精英与医学界同仁共同发起组织了“中国防痨协会”,积极开展痨病防治工作,宣传随地吐痰的害处。防痨协会自1934年起每年都在上海举办一次劝止随地吐痰运动,在民众中影响很大。
为了扩大这个运动在全国的影响,1947年又成立了一个“劝止随地吐痰委员会”,印发广告传单,通过政府发行有关邮票,邮局还在信件上盖上“痰能传痨切勿乱吐”的图章。“劝止随地吐痰委员会”还组织了一个“公益协进社”,专门协助救济慈善事业和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提高民众对随地吐痰害处的认识。
“劝止随地吐痰委员会”和“公益协进社”的执行干事之一叫梁于华,上海圣约翰大学学生。1948年,仅当了不到一年干事便出国留学了,1950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国际法硕士学位,1952年回国。
一回国才发现,他这个“吐痰干事”成了历史劣迹。在政府的档案中记载了他的众多问题,其中有这样一段:
梁于华在1948年参加了资产阶级分子(上海工商界二流子)陆梅僧、黄宣平、刘念义(中华火柴公司的经理)、潘垂统(新中国保险公司经理)、徐国懋(金城银行总经理)等人发起的“劝止吐痰运动委员会”,任执行干事,并且兼任这些资产阶级所组织的“公益协进社”的执行干事。梁在上两组织内进行过实际活动,据梁自称,“公益协进社”每星期一上午在大众华火柴公司六楼聚餐,商谈做些社会工作,其目的在于积蓄政治资本。其他集会全参加,做记录和向资本家们汇报劝止吐痰工作情况,成为打着“改良主义”招牌的资产阶级的代理人。
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劝止吐痰也成了罪过。背了这么个黑锅,加上其他问题,梁于华的工作就打水漂了,详情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