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七十年不回国的“爱国情怀”

七十年不回国的“爱国情怀”

博客

“爱国”对中国人来讲是个复杂的概念,参杂着政治倾向和个人情感。上个世纪40年代,几千国人离开家园到海外留学。有些人解放前就回国了,有的解放后才回国,也有的没回国。不管回没回,是什么时候回的,现在还在不在世,人们普遍以“爱国”对他们予以称赞。在这些人中,“爱国”又有了两层含义,一层是“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是50年代回国的老海归们;另一层是80年代后“回国省亲”“回国讲学”的“爱国学者”。

有一位女士,她叫韦宝芳,1948年华中大学英语系毕业后赴美留学。后来恋爱结婚,丈夫获肯塔基州伯利亚学院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不愿意回国,所以韦宝芳也在美国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70年,从来没回去过自己出生的祖国。现在有人在赞扬她的“爱国”情怀,仅仅是因为她始终拒绝入美国籍,一直坚持“我是中国人”,不拿美国护照。她有一个哥哥叫韦宝锷,1946年赴美留学,在耶鲁大学获得物理博士学位后,于1950年回国。

韦宝锷、韦宝芳兄妹的父亲是原华中大学校长韦卓民,二三十年代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获得教育博士学位,以后又多次赴美讲学,是一位把毕生献给教育的基督教徒。他号召基督教会的教友们为科学、宗教、医学出更多的努力,为保卫世界和平作出更大的贡献。50年代初进行院系调整,华中大学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韦卓民由校长被降职为外语系教授。那几年,韦宝芳还常给家里写信,可是到了1957年,韦卓民被打成右派后,就再也没有信了。文革期间韦卓民备受迫害,但坚持每天祈祷,求神保佑,相信黑暗会过去。1976年文革刚结束就去世了,享年88岁,三年后政府才给予平反。

为了寄托对父亲的思念,韦宝芳几十年如一日开始在哈佛大学和父亲讲过学的众多大学收集父亲当年的材料、讲稿、照片。她把这些材料复印成册,制成光盘,同时教育自己的混血孙子赵子柳,引导他了解曾祖父为中国文化和教育所做出的贡献。孙子不负奶奶的一片苦心,多次到中国,把奶奶收集的材料交给华中师范学院,得到一片赞扬。他2016-17年受聘任教一年,除了教授英文以外,还给全校师生讲曾祖父韦卓民是如何在掌校22年期间,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治校,使华大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享有盛誉的高等学府,同时在中国继续寻找曾祖父的足迹。

韦宝芳的哥哥韦宝锷1991年78岁去世,当年“积极响应”“毅然放弃”的“爱国情怀”已记入史册。韦宝芳今年97岁高龄,依然坚持“我是中国人”,70年没有回过国。赵子柳用纯正的中文表示,自己到中国是要做奶奶不能做的事。这就是人们称赞这位“海不归”的“爱国情怀”。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帕格尼尼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