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美国大学招生的新趋势, 你准备好了吗?

美国大学招生的新趋势, 你准备好了吗?

博客

 

今年美国大学的录取结果已经基本上尘埃落定,有人用“惨烈”两字来形容今年的大学升学竞争之激烈。申请人数又创新高,录取率又创新低。大学招生官到底看重什么?大学招生过程要向年轻人传递什么信息?招收结果是否反应了新的升学趋势?如果您关心这些问题,希望本文能给您一点帮助。

(一)在美国申请大学有多难

在中国,大学招生的标准是高考分数,学生根据高考分数决定去什么学校,当然也有极少数的学生因为获得特殊奖项、具有特殊才艺而进了他们的梦想大学。

 

那美国大学招生的标准是什么呢?尤其是名校的招生标准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大家都知道,美国的名校招生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学升学的标准一直是很多家长和学生切身关心和试图弄明白的重要问题。如果你家里有学龄期的孩子,这是日常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

 

我很好奇在美国上大学有多难,曾经到网上查看,发现有十几个大学的录取率达 99% ,有将近140个大学的录取在90%以上。美国还有1400 多个社区大学(community colleges),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学校对申请人是来者不拒的。其中60%以上的社区大学采取 Open admission policy,23%左右的学生两年后会转到四年制的大学学习。

 

美国有多少四年制的本科大学?谷歌一下,显示有四千多所。

 

这些数据显示,事实上在美国上大学非常容易。社区大学,来者不拒;四年制的大学里,有超过一半的学校的录取率高于75%。

 

那么为什么我们觉得在美国上大学那么难呢?难的是进入竞争性强的名校,而我们的眼睛往往只是盯着这些名校。华人重视教育机会,希望孩子进名校是很多家庭梦寐以求的目标。所谓“升学的焦虑”其实上真正的焦虑是来自上名校的压力。

 

那么进哈佛、耶鲁、斯坦佛、普林斯顿等名校到底有多难呢?

 

答案是非常难,而且录取率每年创新低,现在顶尖名校的录取率大约在 5% – 7% 左右(文章最后有今年的录取结果。)

 

为了孩子能进好学校,很多家长到处取经,看书,听讲座,并找升学指导,你会听到各种各样的说法,各种各样的标准,然而你也会听到各种各样的例外,似乎任何升学标准到具体的学生身上往往都难以兑现。

 

 

美国前十几名大学的录取率之低, 竞争之惨烈,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录取标准,许多在学业上占绝对优势,其他方面也同样优秀,又被拒之名校门外的亚裔优秀生和申请人家庭,难以接受,开始质疑整个录取过程的公平性。众多的亚裔组织加入到针对哈佛大学和其他常春藤学校涉嫌限制亚裔学生录取名额而引发的法律诉讼之中。

 

更多的家长,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更加惨烈的"军备竞赛",就像我们一直批评中国的应试教育,在美国很多华人家庭一心奔名校,其实也是同出一辙,只是形式不同和内容不同罢了。

 

固然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升学,上了大学也只是终身学习的开始,但是名校丰富的师资资源、就业机会、校友资源、名校的光环,很多人认为上了名校就有了好的工作和生活的保障,这些都是人们热衷上名校的原因。

 

但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亚裔对精英学校毕业证书的执念可能是错位的。根据Business Insider 2015年的调查,财富500强中前10公司只有一位首席执行官获得藤校本科学位。前100公司中,只有30%美国出生的首席执行官就读于精英大学。这是另一个话题,不在这里讨论。

 

每年我们都会听到同样的信息,今年比去年申请人数又增长了多少,美国名校的录取率又创历史新低。大家都知道,好大学所能接受的学生有限,够格的申请人远远多于这些学校所能录取的学生。

 

怎么让学生在申请材料中能够脱颖而出,一直是很多家长关心的话题。

 

有人觉得入藤校就像抽签中奖一样要靠运气,那么除了运气以外的,还要靠实力,那么好大学,他们到底希望接受什么样的学生呢?

 

孩子上高中前我去听了一个大学招生官的讲座,第一次接触到所谓的升学标准,他告诉大家招收一个年级的学生就像招一个交响乐队一样,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需要各种各样的声音,他们组合在一起才能演奏出一场丰富多彩的交响乐。

 

有时学校今年缺了一个鼓号手,你撞上了运气,显然明年其他学生不一定有同样的运气,所以,大学招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

 

 

那么在广义的层面,大学申请过程要给孩子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呢?

 

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价值理念,它培养学生的目标也许不同,它的资源不同,培养学生的方向也各有千秋。

 

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上大学的目标是什么?每个家长和学生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理解。

弱势群体, 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摆脱贫穷和自己的处境,希望学习技能技巧,寻找工作机会,改变生活状态。中产阶级,崇尚素质教育,希望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强调个人成功,追求个人幸福。精英教育的目标重在创新,培养超越自己,改变世界的人才。

 

从主流大学招生标准的发展趋势来看,也可以看到社会的变迁和价值观的变化。19 世纪下叶名校要求招收懂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学生,学生来源往往是来自受过精英教育的家庭;大学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和危机,开始对外开放,大量犹太人入学。

 

后来主流社会的白人又提出不能以分数为唯一标准,也要看捐款、文化等多种理由压低犹太学生入学率,犹太群体联合起来反对不平等的待遇,争取和保障自己的权益。

 

在今天更加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大学又开始强调学生的全面素质,公民意识,社区责任,教育的平等机会,大学升学的标准也在不断的变化中。

 

有人认为亚裔入学率提高会降低非裔和西语裔的比例。而非裔和西语裔长期受歧视、社会经济地位尚待改善,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类公正。

 

持反面意见的人认为降低要求录取更多非裔和西语裔的学生,势必会打压在学业上占优势的亚裔优秀生,这是另一种不公平。

 

不难看到,升学无论是倒向特权和精英阶层,或是倒向少数和弱势人群,一旦天平发生倾斜,都会有另一端的学生将面临不公平的待遇。绝对的教育公平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它只存在于人们试图建立的更加公平的努力和尝试之中。

 

(二)美国目前的招生制度的合理性和瑕疵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名誉教授 Rebecca Zwick 全面审视了竞争日益激烈的美国大学申请,从各个角度研究美国目前的招生制度的合理性和瑕疵,并将其研究成果写成了一本书《Who Gets In? Strategies for Fair andEffective College Admissions》by Rebecca Zwick

 

 

Zwick 教授认为,我们永远也做不到真正客观地评价大学招生制度,因为对怎样的学生有权进入好大学这件事,从来都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

 

那么,到底最公平的录取方法是什么?Zwick 教授提出,有些看似“显而易见”的答案未必是正确的,在盲目随大流之前要考虑清楚所有的可能性。大家对现在的大学招生制度如此不满,看到三种呼声最强烈的替代方案。

 

1、更多关注申请者的个人特质和经历,弱化他们的成绩和标化。

 

事实上,一个英国的研究表明,大学申请中的个人作文(personal statement) 恰恰反映了其作者的社会阶层信息。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只会写出平日里看看电视、赶赶时髦、在本地打工的无聊故事。而富人家的孩子则有更丰富、有趣、华丽的经历可以描写他们的独特故事。

 

2、招运动员可以帮助低收入家庭和有色人种的孩子。

 

大家普遍都认为,大学对运动员的偏爱能够使有才华,但在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学生得到优势。但Zwick教授的研究揭示了,恰恰相反,这些运动员来自底层的可能性很低。因为上流社会的体育运动比如骑马、水球和帆船比橄榄球和篮球受欢迎多了,而玩这些运动的绝大多数是富家孩子才有条件。也有名校的招升官看到一些纯粹的运动员可能在学业上拖后腿。

3. 抽签真的是最公平的方法吗?

 

有人提出用抽签来决定大学录取谁。1970年伊利诺伊大学就曾经尝试过这种招生方法,此事还上了纽约时报的头条。当时被拒的申请人中包括了一些伊利诺伊州最优秀的学生。民怨载道迫使校长不得不推翻了之前的结果,重新录取了被拒的学生。

 

为了避免这种荒唐的结果,有些抽签派提出要设置一个基本的门槛,比如SAT成绩不低于多少分。但计算机模拟的结果显示,基于这种门槛的抽签对于增加学生群体的多样性,成效细微。而且模拟还预测,被录取的学生在大学中的表现也是差强人意的。

 

人们似乎忽略了这样一个矛盾的前提,如果想要使大学申请者不会被区别对待,必须设置一个高门槛,但这同时也会削弱增加受教育机会的目标。而低门槛的抽签却会导致某些被录取的学生资质比被拒的学生还要差。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Zwick 教授提出,好大学一席难求,所以继续寻找更好、更公平的录取方法固然重要,但挑战不小。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申请者的资质本身就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那些从小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孩子,必然比那些受教育不够的孩子,为大学申请做好了更充足的准备。

 

理想的情况是,每一所大学既能达成自己的招生需求,又能不助长社会不公。但这个问题绝对不容易解决。所以任何一种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我们都应以批判地眼光看待。

 

当然,大学还可能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目标,那就是让尽可能广泛的人群受益,增加社会流动性。更宏观的层面,大学的招生制度还希望能够最大化对社会的贡献,同时能达成自己的需求。

 

Zwick 教授在书中写道,“举个例子,某所学校可能需要更多学生加入曲棍球队或是学校的交响乐团急需双簧管演奏者”,那么符合要求的申请者就会比其他人获得优先考虑了。

 

(三)美国大学招生新趋势和今年的录取结果

 

 

大学招生官最看重什么因素?大学招生过程要向年轻人传递什么信息?

 

2016 年哈佛大学发布了一个划时代的研究报告:《扭转潮流》(Turning the Tide: Inspiring Concern for Others and the Common Good Through College Admissions),提出通过 Making Caring Common Project,倡导重新定义“成绩”,鼓励学生关心他人和公共利益,参与社区服务。

 

这份哈佛报告发布后,得到了80多个高校的赞同和背书 。该报告就如何扭转潮流,如何在招生过程中倡导新的升学标准,在以下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方案:

 

1.    建议如何促进更有意义的贡献他人和服务社区的公益活动

 

2.   建议如何评估学生的道德参与和贡献的方式,要考虑不同的种族、文化和阶层

 

3.   要重新定义成绩,为不同经济条件的学生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为学业竞争激烈的社区的学生减少过度的学习压力

 

这份哈佛报告值得大家关注。(作者另有文章介绍这份报告的具体内容和它的影响。)

 

 

在美国大学录取季的尾声最引人注目的 IvyDay ,八所常春藤盟校在三月末集体发榜。今年的申请人数又创新高,录取率又创新低。

 

今年的招收结果是否反应了哈佛大学倡导的新趋势? 我们来看几家竞争最强的大学发布的今年的录取数据。

 

哈佛大学今年的录取率只有 4.59%。 42,749人申请,录取1,962人。哈佛公布的录取学生的数据如下:

 

•          第一代大学生:17.3%,比去年的15.1%提升了2个百分点。

 

•          低收入家庭:20.3%,跟几年前绝大多数学生来自最富有的10%家庭比起来,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比例有了巨大的提升。

 

•          种族比例:15.5%非裔,22.7%亚裔,12.2%西裔,2.4%原住民(即印第安人)和夏威夷原住民。

 

•          国际学生:12%

 

耶鲁大学今年的录取率 6.3%。35,306人申请,录取2,229人。

 

虽然耶鲁大学并没有像哈佛大学一样发布具体数据,但在官方发布的新闻中明确表示,在今年的新生中,来自少数族裔和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比例与往年相比持续稳步提高。

 

普林斯顿大学今年的录取率5.5%。35,370人申请,录取1,941人。申请人比去年多了4,000多人,但录取人数仅增加了51人。发布的数据详尽,其中包括了申请人的学术表现。

 

•         学术表现:35,370名申请人中,14,273人拥有 GPA4.0 的完美绩点,17,692人的SAT高于1400分。

•          性别比例:50.5%女性,49.5%男性

•          种族比例:53.4%是有色人种(包括混血)

•          公立高中:64.5%

•          第一代大学生:17%

•          低收入家庭:23%

•          校友子女优先政策录取(Legacy):11.2%

 

斯坦福大学今年的录取率为4.29%。这是历史最低,也是全美藤校目前为止最低的录取率。

 

•          申请人数:47,450

•          录取了2,040 名学生(来自50 个州和63个国家)

•          国际学生:11.4 %

•          性别比例: 50.8%男性, 49.2% 女性

•          第一代大学生:18.3 %

 

斯坦福大学网站自豪地声明:“我们的学生来自美国和全世界,代表着不同的经历,背景和文化。”

 

 

斯坦福大学本科生招收办公室理查德·肖院长(Richard Shaw)说:“我们为2022年级学生所代表的实力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多样性而感到自豪。 总的来说,被录取的学生反映了我们国家和世界的广泛多样性。这些学生已经对他们的社区产生了难以置信的影响,我们知道他们将以不可估量的方式为世界做出贡献。”

 

今年大学招收的趋势,看到第一代大学生的比例明显地提高了,来自少数族裔和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比例与往年相比持续稳步提高。从学校的声明中看到学校强调多样性和社区贡献。

耶鲁大学本科学院院长 Marvin Chun 今年3月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中解答了“耶鲁大学的本科学院如何衡量学生的资质和潜力”的问题。Chun 院长表示,耶鲁在学生中最看重的特质之一就是广泛的好奇心,而不是仅仅专注于某一学科。二是多样性,学生群体应该像真实世界一样多元化,有来自不同种族、社会阶层和文化背景的人。三是公民意识,“我们希望录取能在毕业后做好准备对世界作出贡献的学生。我们会选择能够为耶鲁社区带来贡献,拥有公民意识和领袖意识的学生。”

 

Chun 院长也谈到,不同于大部分中国高校,像耶鲁大学这样的私立院校,不从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直接获得资助,主要收入来源为校产基金、社会捐献和学费。他在耶鲁北京中心鼓励中国人更多的捐献,这些捐献将直接用于学生身上,也将有助于中国。

 

这显然也是符合哈佛大学研究报告《扭转潮流》所提出美国名校招收的趋势的。

 

 

今年美国大学升学的竞争之激烈,有人用“惨烈”两字来形容。对这种惨烈的竞争局面,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很大程度是我们自己造成的,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有人认为是因为录取更多低收入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家庭而影响了华人孩子的录取率。

 

今年看到更多的在学业上占绝对优势,其他方面也同样优秀的亚裔优秀学生被拒之名校门外,大家更加焦虑,甚至愤怒。

 

华人怎样提高自己的影响力这是关键所在。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是笔者相信,华人在追求社会公正,保护自己的权益的漫长道路上,随着华人自身经济地位的改变,参政意识的提高,将有更多的人关注社会问题,投入社区建设,把服务贡献社会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更多的华人和他们的孩子参与社区服务,当义工,捐赠,从事慈善工作,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这不仅仅是表示一种姿态,而是以公民的身份,以社区一员的身分参与,我们要把这个信息传给后代。

 

 

我们应该看到,孩子上什么学校有着广泛的选择。如果只是想上名校,除了努力,最好让孩子有抽签中奖的心态和准备,因为除了实力,还要靠运气。

 

大学升学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里程碑。通过大学申请的过程,透过升学的种种压力和迷团,面对大学录取,思考教育的本质和未来生活的各种可能,让我们思考,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是我们作为家长和学生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END
 

注明: 照片来自网络

信息来源和参考资料 (References):

1. 《Turning the Tide: Inspiring Concern For Others And The Common Good Through College Admissions》

2. 《Who Gets In? Strategies for Fair andEffective College Admissions》by Rebecca Zwick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相约晓霜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