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禅修,禅境,禅意... 你禅过吗?

禅修,禅境,禅意... 你禅过吗?

博客

(续上篇)

说到“禅修”,绝大多数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佛教、寺庙、僧人、打坐,对禅的认识还局限在宗教的层面上,觉得这只是出家人和信佛人的事,禅应该是在寺庙里修练的......

的确,禅修是佛教的一种修持方法,是僧人们的日常,不过,需要看到的是,如今,禅修早已经超越了宗教的范围,走进了生活,为普通人所用;禅已被看作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生活态度和lifestyle;同时也是一门研究思维的科学。

在许多西方国家,以meditation(冥思/静思)修身养性的人越来越多,Corvid-19期间,瑜伽冥思和瑜伽操练更是成了禁足在家最适宜的活动方式。这似乎也应合了唐时禅宗六祖惠能要把禅宗大众化,平民化,把修行活动深入到世俗生活每个角落的提议。

再说回九十年代中,那时刚到瑞士读书的我诧异地发现,在这个远离东方亚洲的中欧小国,竟有一些私家禅馆存在于市区或山间;这里没有佛教的背景,更没有佛院寺庙的文化环境,然而却有一批自行修练的人群。原来七十年代初,日本禅师到美国弘扬禅宗开课时,瑞士就有一批学生赴美学习,归来后开办了这些禅馆,并大都有日本禅师挂名,他们间或来瑞士授课,普及了不少瑞士人修禅,我的家中就有这么一位。

先生曾经从师于一位日本的禅师,学习曹洞宗,我们结婚几年后他开始自己钻研起了中国禅宗,发现了更广阔的天地,因此需要业余看很多关于禅的书。90年代后期网上书店兴起后,Amazon 一直是他获取资料的主要渠道;而我们的每次旅行也成了他淘宝的机会。

记得第一次去北京时,到王府井大书店搜书是兴冲冲地,但最终并没找到禅学方面的外文著作或译文版,后来在香港,伦敦,美国一些城市不起眼的二手书书店里,倒是意外地发现了一些民国时期老一辈华人禅学者撰写或翻译的著作;先生把这些书都买了回来,视为珍宝。这些书里常常就一些佛教专业词汇,古代地名或人名用拼音标注,先生便找上我这个不懂禅只识汉字的人推敲;为了帮助他从四声拼音找准对应的汉字,有时需要弄明白整段甚至整篇文章,还不得不去查典故查出处,久而久之,离开中国后的我反而跟禅“缠”上了。

这些年观察我家这位禅修人,即使再忙也未见他间断过打坐冥思,且乐在其中;起初忙于生活和工作之间,我几乎无暇关心他的习禅,当然也是缺了一份兴趣和天分,所以在我家常常是瑞士人禅坐,中国人“闲坐”。后来,我练起了瑜伽,有Movements的活动,对我来说专注起来似乎更容易一些。

在先生的书架上看到一本小册子《ZEN,The Art of Simple  Living, 这些年类似这样的书书店里不少,可这本十分精致,就随手翻了起来。书中给出了100种禅式生活的建议,这些看似简单的建议,若能坚持做到20%就很了不起了。看完这本书倒是体会了那句”禅是无处不在的”,只要用心。

禅存在于大自然中,它是春天被细耕的田,夏天屋檐下落的雨滴,秋风刮起的落叶,冬日覆盖山间的白雪;禅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是我们每天的一举一动.... 进入那个物我两忘境界的修思不容易,但选择有禅意的生活,接近禅,感受禅并不那么难。

有一位朋友曾跟我说过,只要专注,其实连打开水龙头搓洗手的那一片刻,都可以是一场禅修。这话对我的启发蛮大,是啊,如果用心,在生活中随时都是可以去“禅”一下的,让自己从现实中放松片刻,享受禅带来的安宁,总不会太难吧!比如在园中修枝剪叶,种菜栽花;入厨把菜切细,把盘摆漂亮;野外散步徒步,尽情享受大自然,还有瑜伽,插花,看书品茶.... 每做一件事关键在于专注,专注在当下的那件事情做好,活在当下的那一刻里,让自己从所有的杂念,紧张,烦躁,痛苦,悲伤,失望, 沮丧中抽身而出,让自己得到一个培育良好的心灵状态的机会;当然,禅里所说的"活在当下"与现今中国社会流行的那一句“活在当下 (趁时机多赚取多享受) 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Zen被日本人传到欧美时,在西方扬起了一股禅风,没有佛教背景的西方人接受起禅来似乎更简单更直接。禅对普通的大众而言,意味着内心平和,减压和养生,是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一种简约的时尚;但也还有一部分人,禅对他们来说就是一门生命哲学,是一套关乎于内心感悟,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六七十年代,禅提倡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在嬉皮士中备受推崇,曾是嬉皮士的Steve Jobs 就是其中一员。据说他因感到人生渺茫而从Reed College退学,后来开始禅修,为此还去了印度“朝圣”。可是从灵性大师那并没得到任何启示,反而是在喜马拉雅山脚下一个穷山村里夜宿时冥思,在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下突发奇想,他后来创立的苹果公司,研发个人电脑乃至 iPodi、Phone、iPad 都受这个灵感的驱动。

在创业期间,Jobs一直坚持习禅,身边还多了一位旅美的日本曹洞禅师乙川弘文,据说起初Jobs是打算去日本的永平寺修行的,但乙川弘文对他说:“禅是自我内心的修行,生活在僧院与生活在企业并没有多少差别。”  于是Jobs继续留在美国创业,他独善其身,简化生活上的衣食琐事,专心致志在科技开发上,在产品设计上尽可能地排除了不必要的元素,苹果极尽简约的风格便是受禅理的影响。

Jobs结婚时被采访问道:禅给你的影响到底有多大?Jobs说:禅是我的生命哲学,贯穿在我生命的方方面面。从婚礼到饮食,从工作到产品,从健康到生活习惯,方方面面我都履行禅的思想。 《禅者的初心》里有句话说:做任何事,其实都是在展示内心的天性,这是我们存在的唯一理由。” 我一直在用心实践这句话。禅宗不注重看经文,不讲究繁文缛节,不提倡繁琐思辨,倡导一切唯心、万法唯识,讲究内心的悟,Mac、iPodiPhone和iPad的设计都尊重来自内心和直觉的呼唤

                     

每每坐于iMac之前写博,宽大简洁的频幕,犹如许多留白,给人以想象和操作空间,轻轻滑动鼠标,让写作和搜索起来游刃有余..... 不管你是否意识到,来自禅理设计的苹果系列产品,已悄悄地改变了我们的审美,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和工作空间。

如今,东方的禅进入西方改头换面后,褪去了原有的宗教色彩,被人们重新认识和接纳,不再只关乎信仰,而是在生命中的实践;从大企业家到好莱坞名人,从体育超人到著名歌手,打坐习禅的成功人士遍布世界的各行各业。很难想象人在拥有了庞大的财富、名声、地位之后却反发现有很多问题是财富无法解决的。

在物质变得丰厚后的中国也是同样,当生活工作的压力增大后,禅风又悄然兴起似乎也是自然。禅修人中一马当先的要数马云,据说2008年阿里巴巴获得成功后,无边的压力和烦恼、惶惑也接踵而来,马云便与禅结上了缘,后来他成立的“阿里太极禅院”,拍摄了电影“攻守道”,彰显的是中国文化,也展示了他崇尚的禅境。(网络图)

Jobs曾在创业前迷失,而马云是在成功后惶惑,无论怎样,他们都是通过踏上了禅的道路,重新找到了人生/企业发展的方向,这不免让人想知道,禅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好莱坞著名导演David Lynch是一位有着40多年冥思体验的习练人,2013年,《纽约时报》刊登了他的一篇文章,文中他说的这一番话十分深刻:

"Things like traumatic stress and anxiety and tension and sorrow and depression and hate and bitter, selfish anger and fear start to lift away. And that’s a huge sense of freedom when that heavy weight of negativity begins to lift. So it’s like gold flowing in from within and garbage going out. The things in life that used to almost kill you, stress you, depress you, make you sad, make you afraid — they have less and less power. ...You’re starting to glow with this from within.”

(译文:“诸如创伤性压力、焦虑、紧张、悲伤、沮丧、仇恨、苦涩、自私的愤怒和恐惧之类的事情开始消失。当那种沉重的压力消极情绪开始消散,就像黄金从内部流入,垃圾向外流出。生活中那些曾经几乎杀戮你、给你压力、让你沮丧、让你悲伤、让你害怕的东西——它们的力量越来越小。 ......而你开始从内部发光。”) ----  David Lynch

David Lynch的作品,听说都是阴暗黑色风格的,很惊悚,却找不到任何真正吓人的镜头,可同时又有魔力唤起内心底深藏的恐惧。我只看过他在90年代末拍的电视剧《Twin Peaks》的Trailor,该剧中陈冲出演了来自香港的美人Jocelyn Packard一角。 《双峰》以怪诞离奇的风格,成为整个90年代一部影响深远的电视剧,荣获了许多项大奖,而David Lynch也因此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在现实生活中,David Lynch除了艺术追求,长期打坐冥思,在亲自感受和受益于这种习练后,他于2005 年创立了David Lynch基金会,专门帮助有心灵创伤经历的成人和儿童。

禅修和冥思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也许只有真正感受过并受益于它的那些人才最知道吧。

回头看去,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历程:禅宗,一个古老的佛教宗法,最初起源于的印度,但被带到了古代的中国,并在那找到了最适合生根发芽的土壤,茁壮成型;之后又被传到了日本从而得到弘扬和演变,如今已进入了西方各国,得到了付诸于行动的应用和发展;在地球上行走完几乎一整圈后,禅渐渐褪去了最初古老而神秘的宗教色彩,转化成为一套具有实践效果的人生法宝,生生不息。

那禅还会继续前行吗?假使朴素的禅风,柔和的禅意再重返曾经的“大宋”,又会是怎样?还需转辗许多久吗?

 

 

©2021北欧风轻雨绵AllRightsReserved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北欧风轻雨绵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