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称霸
春秋称霸
(春秋战国篇学习笔记1)
疫情让老家伙多出了闲暇,最近上《百家讲坛》跟着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学习《国史通鉴》之春秋战国篇。讲座共18集,前9集讲春秋,后9集讲战国。
春秋时期通常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当时中国中原地区名义上是东周王朝的天下,但周王室东迁之后,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诸侯各国因此开启了激烈的争霸天下的战争。
都说历史常有惊人的相似,距今约2,500 - 2,800年的春秋时期是也。当时周王朝辖有大大小小诸侯国家140多个,那时的“春秋五霸”(根据《史记》)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他们来自五个大诸侯国。再看当今世界,联合国相当于周王朝,下属200余个国家,也没有什么实际权力;常任理事国正好是五个,都具有一票否决权,说它们是“当今五霸”并无牵强。
尽管社会政治动荡,战争兵戎不断,但是春秋时期风云人物层出不穷,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反应了军营帐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代表了那一时期的历史文化的结晶。下面仅列出最具代表性的几个。
1、尊王攘夷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争夺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假途灭虢
据《左传·僖五年》记载,公元前658年晋国向虞国要求借路,让晋国军队过境攻打虢国,虞国答应了这个要求。结果晋国战胜了虢国之后,在回师途中顺手把虞国灭了。后来人们就用“假途灭虢”这个成语泛指托借路之名,行灭亡该国之实的计策。
3,问鼎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时,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追问九个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中原夺霸之心。
4,退避三舍
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守诺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5,一鸣惊人
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久楚庄王展露心志,逐渐收复王权,铲灭权臣,问鼎中原,致使楚国春秋称霸。
6,老马识途
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7,卧薪尝胆
春秋末年,南方的吴、越加入了争霸战争,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睡在柴草上,饭前尝苦胆,受尽折磨和屈辱。回国后他立志报仇,任用贤能,经过十年养兵蓄锐,最终灭掉吴国。
根据系统的再学习,敝人愿意抛砖引玉,后面用七篇笔记的形式写一下我所知道的春秋时期各大霸主。
二零二一年一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