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电影《逃离德黑兰》- ARGO

电影《逃离德黑兰》- ARGO

博客

电影《逃离德黑兰》- ARGO

 

1979年11月4日,伊朗的革命军占领了美国在伊朗德黑兰的大使馆,将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劫为人质达444天。有超过50名人员被关押,但有6人逃出躲在加拿大驻伊朗大使Ken Taylor的家里。对于在国际关注下被羁押的大使馆人质,伊朗革命分子不敢轻举妄动。但对于暴露在使馆外面的美国人,他们可能随便找个借口就地枪决,因此这六个人的生命危在旦夕,美国政府当务之急是要先把他们营救出来。2012 年上映的《ARGO》改编自那次营救的真实故事,《逃离德黑兰》是《ARGO》的意译中文片名。影片获得第8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剪辑、最佳改编剧本等三项大奖以及第70届金球最佳剧情片和最佳导演奖等。

我对以真实事件为背景的影片情有独钟。由于很少看电影,故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都被列为优先观看的清单。我们一直有圣诞/新年和小儿子(大儿子在国外工作回不来)一起观看一部电影的习惯,这部电影是他为了满足老爸的口味挑选的。由于只有英文字幕,我得承认需要不时地问儿子才能完全理解。

营救那六人的难度在于无法派特种部队强攻,不仅很难成功而且会激怒伊朗,只能在伊朗革命军还没发现的情况下把他们转移出境。在美国有关方面的救援会议上,官员们提出的方案一个比一个不靠谱。最后制定的救援计划是:CIA(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托尼(Tony)以加拿大电影制作人的身份,假借拍摄电影《ARGO》到伊朗取外景为由入境伊朗,再以七个人的电影团队身份坐飞机离开伊朗。这个看起来仍然天方夜谭,但已是最好的馊主意(the best bad idea we have)了。ARGO营救计划真实并成功地发生过,美国官方一直到本世纪初才解密了这个计划。《ARGO》是当时好莱坞准备开拍的一部类似《星球大战》的科幻电影,被CIA买下版权。

营救计划看似简单,但步步充满风险,情节扣人心弦,正如网友所说,

  • “看到最后十分钟时,心还揪在一起”,
  • “紧张到最后一秒,这部奥斯卡最佳影片确实牛逼”。

其中一幕让我印象深刻:当解救任务即将开始实施的时候,白宫害怕任务失败而无法承受其负面影响而突然决定取消解救计划,并通知CIA的救援特工托尼(男主角)自行撤退的时候。原因是如果那六个人在加拿大大使家里被抓枪决,会引起国际社会同情。但如果和特工伪装成拍电影的身份在机场暴露被抓,对美国而言却是一种耻辱。这时的托尼其实对营救计划并没有十分的把握,也害怕任务失败而生命危险。他完全可以服从组织命令,得以自保。但是作为一名负有使命感的优秀特工,托尼又很难接受。因为如果他离开,那六个人的命运不堪设想。他没有见死不救,而是自行决定继续执行原来的计划,“带他们回家”。影片对特工主角的塑造也恰如其分。他完全不同于众所周知的007,没有出色的身手,酷帅的造型,更没有豪车女郎,取而代之的是低调沉稳,临危不乱,普通丈夫和父亲的角色。

冒着生命危险,默默无闻的特工,托尼真实的再现了美式个人英雄主义和责任担当的主流价值观。难能可贵的是这些都不是美国大片中常见的和虚构的电影情节。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PS

除了CIA的上诉营救行动外,当时的美国卡特总统批准了一项代号为“鹰爪”的跨军种联合秘密营救美国人质的行动。8042422时是一个无月暗夜,美国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悄无声息地停驻在伊朗附近平静的海面上。突然,飞行甲板上的大照明灯大开,16名飞行员和180名“蓝光”突击队员奔入8架直升机。在一阵阵飞机启动的轰鸣声中,闪烁着红色安全灯的直升机一架一架地斜刺着升入黑洞洞的夜空。然而,令雄心勃勃的“蓝光”突击队员没想到的是,8架直升机中的3架由于沙漠异常气候引发的沙尘暴等原因途中无法保持正常飞行,先后离开飞机编队。而只剩下的5架直升机是不能按照原定计划完成营救任务的。卡特总统接到报告后,当即决定取消营救行动,命令所有的飞机和人员迅速撤离伊朗。然而更令“蓝光”突击队员狼狈不堪的是,撤离过程中又发生了运输机和直升机相撞的事故。25日,美国政府向新闻界公布了在伊朗进行了一次营救作战的消息,并且宣告作战行动失败。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谦谦美君子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