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我妈妈——他说鹿是马,那就是马

我妈妈——他说鹿是马,那就是马

博客

我妈妈——他说鹿是马,那就是马            刘海鸥

 

在大干快上的大跃进年代,妈妈经常连星期日都要工作,那时她已经调到全国妇联所属的英文《中国妇女》杂志。在我的日记上,记录着这样的一个星期日,她一整天都在印刷厂督制画报封面的印刷,怕我们在家无聊,带着我和妹妹一起去了工厂。这是我第一次与工厂和工人这么近距离地接触。画报还没有开印,妈妈索性待在那里,等待印刷完毕。趁这个功夫,她请一个工人带着我们参观了制版和印刷的工序。先把底片贴在一个金属的长圆筒里,放在太阳底下晒,然后渐次涂了八、九种药水,又用汽油洗,等底片变了颜色就送到印刷车间,只见大机器一转,纸张飞快地被抓进去,出来的就是印好的画页了。在工厂待了一天,妈妈的任务算是完成了,我们也很长见识。

但是妈妈的努力工作换来的不是荣誉,而是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

一九五九年七月至八月,中国共产党在庐山召开了八届八中全会,即“庐山会议”。本来的议题是纠正大跃进以来的“左”的错误,后来因为会上彭德怀呈递《意见书(万言书)》批评大跃进中的问题,惹恼了毛泽东。大会急剧转向,又变成了批右倾。会议之后全国范围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运动,重点是党政军机关。任何对大跃进产生过怀疑的人都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者。

在这场运动中,妈妈也因为共产党员的忠诚坦白“犯”了“右倾”的错误。

一九六零年有一天妈妈下班回家告诉我们,她要下放农村了。我高兴得跳起来,不是希望她离开我们,而是发现了一条新的生活道路,可以离开枯燥无味的城市。我喊着:“我也去,我也去!”妈妈没有说话,我以为这就是默认了,整日幻想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生活”,就像报纸上和杂志上告诉我们的那样。到妈妈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她从来就没有打算带我去。我不断地磨叽:“我要去嘛。”妈妈的脾气突然爆发了:“嘿!你怎么那么不懂事呀!”这个“嘿”是第四声,又重又长。这么一喊,我听出了里边有些弦外之音,不敢再吭声了。

很久以后,才听妈妈说她的下放与她的思想意识有关,带有一定的惩戒意味。起因还要从一九五八年说起,那年她被派到山西稷县太阳村“下点”。据上报来的材料说,这个地方是全省的卫生典范。她的任务是采访,并写一篇歌颂大跃进成果的对外报道。

妈妈去时满怀激情,回来时却苦恼不堪,沿途所见所闻让她心情沉痛。她说,这个卫生模范村,就是地扫得干净,屋子收拾得整齐,可是真正关系到人们健康的卫生设施却十分落后。全村只有一口井,三十多丈深,村民吃水极其有限,她每天也只能分到一壶水连吃带用。村民的衣服都在一个多年存积下来的雨水塘里洗,水是死水,黄绿色,洗了比不洗还糟糕。更让她心疼的是农村的贫穷落后,完全不像报纸上五谷丰登,农民正迈向共产主义天堂之类的宣传。她看到的是地上的庄稼稀稀拉拉,亩产超不过二百斤。农民十分穷困,有些十四五岁的大姑娘,连裤子都没得穿,坐在床上盖着破布,如果必须要下地,就得和家人轮换着穿。

妈妈说话是不过脑子的,不分场合,不看对象,怎么想怎么说。那时候慎重的家长是不敢随便对孩子说这些事的,妈妈却边吃饭边讲给我们听,我还全都记在了日记本上。更糟的是,回到机关后,她立即一五一十把自己所见所闻向她的直接上司李丽莲汇报,表达了她对大跃进成果的强烈怀疑。李丽莲对她进行了严肃的批判,说她思想右倾、片面、主观唯心主义,不能客观地估计形势,只看到阴暗面,看不到主流大局。我相信从延安出来的李丽莲阿姨是党性很强的共产党员,毫不做作地维护党的利益和赞同党所说所做的一切。而妈妈呢,做检查吧。

 

在山西稷山县太阳村“下点”

妈妈算是撞在枪口上了,赶上了“反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那一段时间,她受了很多批评作了很多检查。妈妈在“政治上”总是很天真幼稚,也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她一路的所见所闻是真的,但是她抓不到本质的原因(又有多少人能抓得住呢?),因此也就谈不上坚持真理。她承认了“错误”,做了检查。这并不说明她是随风倒的人,相反她是党性非常强的人。党性是什么?那一代的人的理解就是,党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党说鹿是马就绝对不是鹿,党说煤球白就绝对不会黑,党说对就绝对不会错。她真心实意地认为自己站错了队。

妈妈后来写好了那篇报道。她有个习惯,凡是写完一篇文章一定要让我阅读一遍,给她提提意见,尽管那时候我年纪不大。我提不出什么意见,内容歌舞升平,很主旋律。我暗自感觉文章四平八稳,没有激情,又不敢对她说。其实妈妈的文笔很好,洗练流畅,感情充沛,还透着机灵和幽默,但这样的文字只是出现在给家人的信中。八十年代妈妈写给台湾亲友的信被他们一致称赞为刘家第一只笔。我出国以后,妈妈给我写的信成了我的室友们的精神大餐,我高声给他们朗读,他们乐不可支,然后感叹道:“你妈妈的文笔比你强一百倍。”但是那时,妈妈写的东西和千千万万发表出来的文章一样,不值一读。

文章登在了《中国妇女》杂志或对外刊物《英文中国妇女》上。妈妈仍是没有躲过一个思想右倾的结论。或许她还有一些别的“小辫子”,比如在她的批评会上。有人提出了五万元月饼的事情。

那是五十年代初的事儿了。一个八月十五,一下班人们立刻迫不及待地回家采买,与家人欢聚中秋。作为科长的妈妈像往常一样,收拾一下办公室,晚走一步。她看见科里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公务员,年轻的姑娘小K坐在桌前,满脸愁云,一动不动,就上前关切地问:“有什么事吗?为什么还不回家?”这么一问,倒把小K问哭了。她说:“我家是城市贫民,家中只有母亲和弟妹,靠我一人工资养活全家,生活很穷苦,工资都买了粮食还不够,今天中秋,什么东西也不能买回家。”妈妈立刻掏出五万元(旧币,相当新币五块钱)送给小K,让她买些月饼水果好好与家人过一个团圆节。小K千恩万谢地去了。妈妈心里很高兴,她在小学一年级时学过这样一篇课文:

八月十五是中秋,有人快活有人愁,有人罗衣穿不尽,有人麻布难遮身,有人筲箕盛冷饭,有人抵饿床上眠……

民生主义的思想点点滴滴渗入妈妈的心灵,她同情受苦人。现在虽说“解放”了,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不可能一时都解决,妈妈尽自己所能帮人之难。

不久大家操持给小K介绍了一个部长,结了婚。她的婚礼我们一家都参加了。我趴在礼宾签到的桌子上,在签名的大红缎子中央用毛笔沾足了墨汁写下“刘海鸥”三个大字。那时我刚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名字笔画(繁体的)多,又没使过毛笔,三个字洇成三个大瞎疙瘩,在缎子上占了最显著的位置,引起来宾一片笑声。婚后的小K不仅经济改善,政治上也很快“进步”,当了领导。这是妇联机关的老传统,自建立以来,四个字就可概括领导阶层的构成——延安、夫人。不是来自延安就是高干夫人,其第一届领导人都是人们尊敬的老革命,妇联干部们称之为“某大姐”,孩子们则称之为“某妈妈”。小K则是属于“与时俱进”的领导干部。

妈妈怎么也料想不到的是,反右倾时,这位部长夫人竟然重提七八年前旧事,批判妈妈 “拉拢腐蚀青年干部”,证据就是,某年中秋节塞到她手里的那个五万元。这件事让妈妈目瞪口呆,也让她难以释怀。她不明白人怎么可以这样“翻脸不认人”,不认倒罢了,还要反咬一口。

在我们孩子看来这件事很简单:“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是中国人创造的词汇。平时你好我好大家好,谁要是“出了问题”,便有一帮人忙不迭地划清界线,再踏上一只脚,以示立场的坚定。具体到这个小K,再加上一条,就是小人不可得志,一得志必有人遭殃。这一点是和中国文化中的糟粕——奴主转化效应相关的。比起妈妈来,我们这一代心态老了几十年。

这个“拉拢腐蚀干部”的“罪名”,似乎对妈妈本人的政治结论没有太大影响,因为太“小人”了,与右倾机会主义扯不到一起,可是这件事似乎更伤她的心。

不管怎么说,妈妈下放了。

妈妈下放农村的时候是冬季,不放心我们几个孩子独自住在四合院里,更不放心我们自己生炉子封火,就把我们安排到她的机关宿舍。全国妇联在灯市东口,只有一个四层的办公楼,后面有一排平房,是职工宿舍。最东边的那间住着独身的李丽莲阿姨。她当年曾是上海滩的红歌星,一九三七年与江青等人一道投奔革命根据地延安,在鲁艺教书。她和欧阳山尊一起表演过著名的陕北秧歌剧《兄妹开荒》,两人结为夫妻又离婚,她又和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结婚,李德被召回后婚姻结束,又与欧阳山尊复婚,后来又离婚。解放后她任妇联的高层领导。

妈妈的同事。右三地图下者为李丽莲

李丽莲阿姨长得很洋派,有点像索非亚.罗兰。大眼睛,大嘴巴,高颧骨,头发结成辫子盘起来。整天手里夹着一支烟。妈妈十分信任李丽莲,临走就把我们四个交给她了。李丽莲阿姨也大包大揽把我们接过去,安排我们住在她旁边的宿舍里,晚上过来看看我们的火炉封得是否安全,问问我们的功课,如果听见我们的打闹声(我们姐妹几个几乎每天都要打一架),便跑过来问问情由,把大的孩子叫过去批评一番。她快人快语,虽然是笑眯眯的,可是很有威慑力。她对我们四个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十分真诚。

妈妈在昌平县城关公社白浮大队下放。她一向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农村自有农村的乐趣。妈妈本来就有强烈的平民意识,加上性格率直,为人热情,又吃苦肯干,老乡都喜爱她。她有几张和老乡的留影,有倚在草垛上的,有在农舍门前的。她头戴白毛巾,身穿大襟褂,一幅农妇打扮。我最喜欢的一张是妈妈和一群老乡拥着挤着站在茅屋前,欢畅地笑着。我曾把这张照片以速写的形式画在我的日记本里,保留至今。

妈妈(前左二)和老乡

下放结束后,妈妈仍然惦念着乡亲们。第二年春节,她带我去农村探望,说是“回娘家”。我们提着一大包分发给各家的礼物,都是些围脖手套毛巾牙膏铅笔本子一类的小礼品。妈妈说,老乡很穷,非常需要这些东西。我们一家一家地串“亲戚”,别的人我都不记得了,就记得到老饲养员马庆爷的家,看他饲养的马匹。之所以记得,是因为我后来写过一篇作文,就是记这次“回娘家”,其中特别提到访问马庆爷。老师把这篇作文作为范文在全班念了。我真正地见到了妈妈和这些农民水乳交融的感情。中午有十几家抢着请吃午饭,而且都已经为我们做好了,去某一家,别家还不高兴。本来我们打算下午就回北京的,因为盛情难却,只好又留下来到另一家吃晚饭。三年大饥荒刚刚结束,老乡们把最好的饭菜拿来请客,我们吃的是新下来的京西稻米饭,菜很简单,就是腌雪里蕻炒黄豆,但是非常的香。

左一也是妇联下放同事,她最初被定位右派,由于康克清力保,才免于厄运。

一九六五年烟不离手的李丽莲阿姨患肺癌去世。妈妈十分难过,虽然他们是上下级关系,虽然上级批评过下级,但是两个人性格相似,很对脾气,叽叽呱呱地讲起广东话来,就更有一些同心同德的意思。从追悼会回来,妈妈默默地躺了一天。我从来没见过乐天的妈妈这样悲伤,心里十分害怕。直到晚上,我的一个好朋友来玩,叽叽喳喳地说着学校各种有趣的事情,妈妈这才坐起身来,听着,脸上露出笑容。妈妈说:“幸亏这个‘能言鸟’来了,要不然我真不知道怎么度过今天。”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九六三年开始,“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来又叫“四清运动”,)又席卷了中国大地。所谓“四清”说的是:“清工分,清帐目,清仓库,清财物”,但是其本质是掀起新一轮阶级斗争。早在一九六二年毛泽东就一再发出抓阶级斗争的号召:“念念不忘阶级斗争”,“阶级斗争一抓就灵”,“阶级斗争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他相信,地方上的大部分政权已经不掌握在马列主义者的手里。贪污贿赂腐化变质已经遍布全国。若不再搞一次大规模的阶级斗争,中国就会像苏联那样落入修正主义者的手里,因此一定要将阶级斗争进行到底。

按照这个设想,中央从国家机关企业派出了大批的四清工作队,查处地方上主要是农村的不正之风及“四不清”干部。妈妈和爸爸都被派去参加四清工作队。妈妈去湖北武汉,爸爸先去北京延庆,然后又去河南安阳。

一九五八年以后家里总是支离破碎的,极少有全家人凑齐的时候。妈妈频繁出差,党校学习一年,下放劳动两年,去武汉搞四清一年,然后是湖北咸宁五七干校五年。爸爸也一样,经常参加短期农村劳动,延庆安阳的四清,两个人很少有同时在家的时候,倒是经常两个人都不在家。

那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年代,是我们将青春热血溶入时代洪流的年代。但是无论何时回忆起来,心中只有灰色的寂寞。在女孩子最需要妈妈的少年和青春时期,妈妈总是不在家,这个遗憾深深地埋在了心底。后来的几十年,妈妈极少入梦,相反是我无数次地梦见寻找她:回到家里,是四合院的家,看不见妈妈。她的硬板床总是空的,只有一床盖了几十年的被子,青蓝色和粉紫色的小花铺满被面,暗淡无光。然后我又置身于她的机关,灯市东口那座四层建筑,办公室没有她,说是在开会,然后就是寻找会议厅,一层楼一层楼地找,从来没有找到过……无论是梦中还是醒来,心中都是无限地怅惘失落。妈妈在世时,梦醒后稍有一线安慰,知道她还在遥远的中国惦记着我,恨不能立刻回北京守在她身边;妈妈不在了,惊醒后知道真的永远也找不到她了,眼泪顺着眼角洇湿了枕头。

就这样我们都长大了。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铿锵猪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