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续忆》:第二十一章:黄陵之游(三)
《山居续忆》
第二十一章
黄陵之游
(三)
徐家祯
熙熙攘攘的广场
汽车经过一块竖在路边的写着“延安地区”几个字的木牌后,再开行近一 小时,才到达我们的目的地 —— 黄陵。汽车停在一个小镇的广场上,检票的招 呼我们下车。原来满车乘客,下车的只有我们三个。我们一着地,汽车就在车 身后扬起的大堆黄尘中向延安驶去了。
我们三个被抛在一个陌生的市镇上的一个小广场之中,后来,我们才发 现停车处的后边即黄陵汽车站,但是恐怕因为没有很多旅客上下车,于是司机 也就懒得拐进站内去了。
广场不大,但很热闹,行人熙熙攘攘,自行车来来往往倒也不少。广场 一侧有三、五家店铺,店前满是各种摊贩:有卖花生瓜子等炒货的,有吃羊肉 泡馍或馍馍包子的,也有卖农具杂物的。陕北口音的叫卖声更增添了异乡情调。
汉武帝挂甲柏近貌
问了一位路人,说沿着车站对面一条路走可找到旅店。穿过广场,沿着 那条路才走了五、六分钟,我们就看到了“黄陵地区招待所”的小木牌。再朝前 看,街道两边房子一眼可以望得到底,不像再有什么像旅馆的建筑了,于是就决 定在那儿留宿。
旅店内冷冷清清的,不像有许多旅客来往。三个人一间的房并不很贵。 我们办了登记手续,付了钱,就随着办事人员的指点上了三楼。
房里设备很简单: 三张床、两张沙发、一张放着热水瓶和三个茶杯的茶 几及一个脸盆架: 只此而已。被子、床单及枕巾当然不是新换过的。别人使用 过的黑色的印痕清晰可见。室内有暖气。虽然白天不开,但还有余温。我们只 打算在此逗留一晚,只要有一个温暖的处所可以安身即已满足,对于这个偏远 的山村旅店还有何所求呢?
坐定下来,才注意到已经过了中午时分。经过整整五小时汽车上的颠簸 和挤轧,我们只觉得有点头晕疲乏。外甥女立爽说她只想睡觉,不想吃东西也 不想动弹了。早上出门时我们带了点干粮,于是也就懒得出门去找饭店。和着 热水瓶中不烫的开水,我和侄子一帆将就了一顿。
立爽说她可能病了,下午想呆在旅馆中睡觉。我们一再动员她说,既然 颠簸了一上午,就是为的去看看黄帝墓,如果不去看墓,只在旅馆中睡一觉, 不是白来了吗? 她终于被我们说动了,说:
“好。我们去找找看。如果不远,我就去; 如果路远,我一定回来睡觉。” 在旅馆门口问了看门的老头,他说: “出门往左,一里路就是。”
于是我们欣然上路。将旅馆那条短短的街走完,就来到一边靠山一边临 河的公路上。我们有的是时间,不急急于去找黄帝墓,只是沿着河边缓缓地走。 太阳光金灿灿、暖洋洋地照在身上。如果不见山坡上闪闪发亮的残雪和河里反 射着刺眼的阳光的冰层,我们真不会想到这是隆冬。
在桥山上
这时,我们才发现这里的天空是那样的蔚蓝澄澈。西安和铜川城里整天 笼罩着的令人窒息的黄雾不知何时早已一扫而空了。眼前只见闪亮得刺眼的冰 河、金黄色的高原以及头顶一碧如洗的蓝天。我们真有点“返璞归真”之感。只 可惜河对面一簇工厂,黑沉沉、乱糟糟的,提醒我们: 现在还在二十世纪的尘 世。
在清醒的空气中和蔚蓝的天空下,立爽和一帆精神为之一爽
立爽的“病”早被新鲜的空气及明亮的阳光治好了。我们说说笑笑地走了 半个多小时,才发现大概走错了,因为“一里路”决不会半小时还走不到。再看 眼前望得见的山坡上,除了稀稀落落几株小树外,并不一棵古柏,可见墓园一 定不会在这儿。
公路上几乎不见行人和车辆。好不容易遇到的几位也说不清黄帝陵究竟 在哪儿,又害得我们走了一段弯路。最后才遇到一位热心人,告诉我们: 现在 我们正在山坡西北,陵墓在东南,但我们可以找到小路翻过山走。
山不高,但没有石级或正规的小路,只有被人在黄土上走出来的一条弯 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小径上时有残冰积雪,很难攀登。所幸路途不远,经过一 所学校,即绕到山的东南,来到一片柏树丛中了。
据有的报道记载,黄帝陵所在的山陵约有四平方公里,而环裹陵墓的古 柏则有十万余株。山,就是《史记》上“黄帝崩,葬桥山”的那座桥山。之所以 取名为“桥”,据《尔雅》说是因为“山锐而高曰桥也”。其实,此山既不锐也不 高的。山前有河,环山而过,那就是我们在山背后看到的冰川。陵寝被那条沮 水环绕,形如仙岛,因此我怀疑以前这里是有桥的,所以才叫“桥山”。
我生平从来没有看见过哪儿有那么大一片柏树。大概因为是冬天,古柏 的枝叶均呈苍黑色,与黄土、蓝天一映衬,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古朴、壮丽的色 彩。
我们随意在松柏中穿行,没有看见正规的道儿,也没见指路牌。但我下 意识地知道,墓一定是在高处。
果然,攀登了不过半小时,古柏林越来越茂密,只见树林深处隐约露出 一些红柱黑瓦,我知道: 黄帝陵墓到了。
最先看见的是一、二尺高的一块石碑,上书“文武官员,到此下马”数字。 看来这是告诫历代皇帝派遣来此恭祭的要员们的。
石碑左侧是一个两、三丈高的土堆,据说是汉武帝征朔方还祭黄陵时筑 的祈仙高台,名为“汉武仙台”。仙台上筑有数十级石阶,可以登上台顶。我想, 原来台顶应该还有亭台之类的建筑,后来可能塌败了没有重建,目前只见台顶 一个四周略高、中间略低的土坑,三、五平方米而已。
黄帝陵墓前地上的白雪
绕台再往里走,即见一座修葺颇新的大亭子,刚才上山时见到隐在林中 的红柱黑瓦即属于这座四角翘然的古式祭亭。亭中有大石碑两方,一方是郭沫 若一九五八年五月敬书的“黄帝陵”三个楷书,稍后是“桥山龙驭”四字,忘了是 何人所题。后四字当然指的是黄帝被天龙接上天去的神话。
祭亭之后是一个直径廿多公尺的大墓,周围用砖砌花墙保护起来。
陵墓前的碑亭
陵墓占地不大,隐在一片浓密的古柏之中。虽然我们到时正是下午两点 左右,阳光灿烂,但是林内却树影憧憧,墓及亭的四周仍是一片白雪。
整个墓园中不见一个人影,也没有一点人声,只听得头顶柏树的枝叶沙 沙作响,林间的小鸟在啾啾啼鸣。
我们坐在亭中的石碑下休息,不一会儿即感到有点寒气逼人,刚才在阳 光下爬山时感到的盎然春意已经消失了。
绕着陵墓我们又转了好几圈。身在阴暗林中,望着林外山脚下阳光明媚、鲜明的山川田野,真有身处阴阳两个世界、古今两个时代之感。
我们在墓前徘徊了一个多小时才离去,倒不是想找寻黄帝乘龙腾空而去 时的痕迹,也不是想在脑海深处发掘出一丝怀古的幽情,而实在是舍不得只有 柏涛、鸟鸣和几个陈年柏籽被风吹落时掉在地上发出的啪啪声才打破的那个 “静”!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