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哇!死了只是个数字,还被瞒报
时隔半年,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终于有了定论。调查报告认定,截至9月30日,郑州市因灾死亡失踪380人,其中在不同阶段瞒报139人:郑州市本级瞒报75人、县级瞒报49人、乡镇(街道)瞒报15人。
过去有个说法,“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虚报和瞒报的灵活运用,显示了官员的基本功底。有一段时期,天天捷报频传,农业丰收的数字噌噌直窜,炼钢数字呼呼直涨,这叫虚报。到了征收粮食的时候,上级又开始“反瞒报”了——以前吹过的牛,含泪也得牵出来。有经济学家总结出某种机制下成绩的生成原理——成绩总是围绕着虚报和瞒报之间上下浮动,达到动态均衡。
我总觉着黄仁宇有点一根筋,整天叨叨着把“数目字管理”当做进入现代社会的辟邪剑谱。其实,若论“数目字管理”游戏,我们中土早甩了西方几十条街。粮食亩产“三十万斤”,“百分之五”的阶级敌人,数目字管理够清晰了吧?还有每次运动都下指标,严打时期任务分解,抓多少判多少杀多少,都有严格的“数目字管理”,谁能像中土对数目字管理如此情有独钟?
每一个姓名下都是活生生的人,一旦抹去姓名只成为数字,更有利于管理和统计。过去监狱里的囚犯都有编号,《唐伯虎点秋香》里,唐伯虎进入华府当仆人,编号是9527。电影《波斯语》里冒充会说波斯语的犹太人侥幸活了下来,他记住了所有被害犹太人的姓名,让冰冷的死亡数字有了活生生的记忆。
郑州7.20水灾中逝去的380人,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活生生的人,背后是380个破碎的家庭。在今天大数据条件下,查找他们的姓名易如反掌。若几个月前就公布遇难者姓名,就不用上级严查才弄清楚死亡数字,因为不在公布名单上的逝者家属这关就过不去。关门造数字作为一种黑箱操作的特权,各级部门都舍不得丢呀。
要想得到准确数字,就得让数字独立于奖惩利益之外,只要数字与利益挂钩,数字就徘徊于虚报和瞒报之间。但从官方手里救出数字,比从人贩子手里解救被拐卖妇女还难。这就得靠数字的苏醒能力和反噬力量来制约了。像生猪存栏数、低碳减排量、绿化覆盖率等经济数字有多少水分且不去管他,时间是最好的标准答案,总有算错题被扣分的时候。需要苏醒的是有关人命的数字,责任事故中死亡的生命不服从官方的数目字管理,每个被瞒报的死亡数字要发起一次尸谏——逝者的亲人还活着,要给逝者家人开口的权利,质疑的权利,核实的权利,特别是被瞒报者家属呼吁和反抗的权利。一旦这些权利用法律程序固定下来,至少能杜绝事故伤亡数字的瞒报吧?必须同时公布死者名单,人命关天的数字才有了起义的威慑力,还用上级费心巴力地调查死亡数字?搞清楚一个简单的数字跟验证哥德巴赫猜想似的,这叫什么事啊!
死于责任事故而被瞒报,相当于又被杀死一次,又被冤枉一次。公号“大汉丞相”举了两个例证:
她29岁,抱着三岁的宝宝,到处寻找自己的老公。老公失去联系三天了,失踪名单上没有老公名字,找有关部门求助被回复“大概手机没电了”。
他62岁,女儿下班时发微信说给他买了神秘的礼物。然后失去了联络,微信没回复,手机也停机了,遇难名单上没有女儿的名字,找有关部门求助被回复“先等等再说”。
一个又一个生命,一个又一个普通的家庭。他们无助又可怜,期盼“那个人”的出现,期盼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只要家人的期盼不死,瞒报的数字就面临颠覆,编造的数字就会“起义”反噬其主。郑州这次瞒报死亡数字被调查被曝光,敲响了官报数字的警钟——玩数字者必被数字所玩,当数字“揭竿而起”时,得益于数字者也会亡于数字。
20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