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平民到布尔乔亚的挣扎

平民到布尔乔亚的挣扎

博客

 

前两天,读完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  埃尔诺的自传体小说《位置》。

 

 

这篇小说收集在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一个女人》小说集中,郭玉梅译。这本书共有埃尔诺的三部自传体小说,《位置》、《一个女人》和《耻辱》,我将逐篇介绍。 

 

  

 

《位置》写于1982-83年间,这部自传体小说基于埃尔诺一家三代人的生活。

 

故事开始的时候,埃尔诺通过了文学教师的考试,成为正式教师。这个开头有其寓意,埃尔诺的社会阶层定位在小布尔乔亚,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依靠脑力劳动的中产阶层。 

 

在她通过考试的两个月后,父亲突然去世了,于是她带着幼小的儿子回家奔丧。她的父母开了一家杂货店兼小咖啡馆,父亲去世时67岁,他本想一年后退休。她回到父母家,见到了父亲的遗体,悲痛的母亲,和前来帮忙的亲戚。埃尔诺细腻地描写了亲友如何清洗遗体,替遗体穿上干净体面的衣服,以及如何为父亲办葬礼。 

 

父亲的遗体在二楼的卧室,楼下是父母开的小杂货店和咖啡馆。遗体放了几天,有了气味,而 母亲因为害怕失去顾客,影响生意,只在举行葬礼那天才关了一天咖啡店的门。就这样,父亲的尸体停放在楼上,母亲还在楼下继续卖她的茴香酒和红葡萄酒。 

 

至于她父母家的住房,从这段描写中可见一斑:灵车到了,厨房通向卧室的楼梯太狭窄了,棺木无法通过,于是,只得把棺木停放在楼下咖啡厅的中央,当然咖啡厅已经关闭一个小时了。尸体被包在一个大塑料袋里,与其说是被搭着,还不如说是被拖下楼来。殡葬员们嘴里不停嚷着如何拐弯旋转以便搬着更方便,这过程简直太长了。 

 

从以上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埃尔诺父母大致的社会地位,他们过的是平民生活,而且是需要费心经营并维持的平民生活。 

 

在父亲葬礼的前一天,埃尔诺的丈夫终于出现了。“因为这不是他自己亲人的葬礼,他有些拘谨不自在。”葬礼结束后,丈夫乘当晚的火车回去了。丈夫跟埃尔诺的父母显然走得不近,对此,埃尔诺没有任何责怪和抱怨,好像一切都应该如此。

 

之后,埃尔诺帮母亲处理了一些后事,便坐火车回家了。在火车的头等车厢里,她想方设法哄孩子,让他不要吵闹,因为头等车厢的乘客喜欢安静。她突然惊奇地发现,“我已经成了真正的布尔乔亚。”

 

 

 

以上发生的事,让读者大致了解了作者的原生家庭和她自己的状况,不难看出,两代人处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在小说的首页,埃尔诺引用了法国作家让•热奈的话,“我冒险做一个解释:当人们背叛之后,写作便成为唯一可以求助的形式。 

 

接下来,埃尔诺在等待秋季开学的暑假里,决定写一本关于她父亲的书。她写道:“我要以父亲为主题,写他的生活,写我少年时期与他的隔膜,而这种隔膜其实是一种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隔膜,但它又是极其特殊的,不可言传的,就像不得不分手而又情思不断的那种爱情。

 

她的父亲于1899年出生在诺曼底的乡村,祖父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贫苦农民。父亲小时候曾上了几年学,十二岁时祖父就让他辍学去农场工作。之后父亲当了兵,服完兵役后,终于有机会离开农村,在城里一家工厂当工人,并遇到在另一家工厂当工人的妻子。婚后,他们的生活是拮据的,两人曾有过一个女孩,即埃尔诺的姐姐,可是那个女孩因病夭折了。埃尔诺出生后,自然格外受到父母的疼爱。 

 

她的父亲逐渐爬到了低层管理的位置,可是有一次工厂发生事故,父亲虽然没事,却让母亲决定要寻找其他“更安全”的方式谋生。他的父母在贫穷的街区买下了一间小杂货店和咖啡馆,不久他们就发现,生意不容易做,顾客中常有人来赊账。她的父母一生都在为钱烦恼,为维持生计挣扎。 

 

即便如此,父母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信心,并努力为女儿创造条件,让她活得更好。他们送埃尔诺去上学,邻家女儿中学毕业后都开始做工养家,但是父亲从未让她离开学校,埃尔诺为了不让父亲难堪(因他读书的女儿会被周围人认为是懒虫),报考了师范学院,这样就可以免费上学,不用家里负担了。 

 

埃尔诺终于成了一名教师,正式进入了一个她父母完全陌生的知识世界。同时,她还嫁给了布尔乔亚家庭出生的丈夫。 

 

 

埃尔诺花了不少笔墨,描写自己如何一点一点融入了另一个阶层的文化,也讲述了父亲是如何看待女儿的变化的。她父亲只读过几年书,一辈子从事蓝领工作,但是他喜爱、尊重自己的劳动。他是一个务实的男人,对家人很少公开表达自己的感情。

 

然而,当埃尔诺在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在他钱包里有一张旧照片。“那是一张发黄的带花边的旧照片,用一张剪下的报纸包着。照片上都是些工人,都带着鸭舌帽,拍成三排,目光投向同一个方向。相片典型地再现了历史书中所描写的工人罢工的那种情景…… 剪下的报纸登载的是师范学校招生考试录取名单,名单是按名排列的,我排在第二名。 

 

与许多作家不同,埃尔诺没有描写发现剪报后自己的感觉,而是从容冷静地继续讲述父亲的故事。这部小说的笔调是冷峻、克制的。没有花里胡哨的情景描写,也没有煽情滥情的内心描述,埃尔诺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父母为了达到物质上的舒适所做的不懈努力。他们的经济地位终于缓慢上升了,然而他们的举止和言谈保持着原来的模式。 

 

父亲通过热情礼貌、不发表看法等方式避免招致别人的批评和指责,时刻小心谨慎做事…… 除非是别人向他微笑示意,否则他连人家菜园里种的蔬菜也不敢瞧上一眼。他从不去别人家串门…… 从不出于好奇向人问任何事情。 

 

少女时期的埃尔诺这会儿观察到了不同社会阶层接人待物的差别,他父亲“在他认为是重要人物的面前总是表现得很羞怯,很谨小慎微,从不敢向他们提出任何问题。而这些所谓的重要人物马上会觉察到我们地位的低贱及我们的自卑心理,并且尽可能将这种发现隐藏起来。 

 

又比如,她父亲喜欢到马戏场听音乐,开车去乡下兜风,看看一望无际的田野和森林,就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听音乐和赏风景得到的激动和感受,父亲是不能用语言交流出来的。而当埃尔诺跟学校里的小布尔乔亚交往时,大家会问及她的爱好,喜欢哪一类音乐,哪一位作曲家的作品,这时候,埃尔诺意识到,她属于社会另一个层次了。 

 

这部小说中,埃尔诺反复回到类似的比较,她的记忆碎片中有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一个举动,一次谈话,跳跃性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终拼成了一幅她父母生活的完整图画。 

 

由于所处环境不同,女儿和父母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埃尔诺因无法弥合这一差距而沮丧。强烈的内心感受为这部小说的叙事增添了层次感。细腻生动的人物场景描述,反射出作者内心深处汹涌的情感波动。 

 

 

有评论说,埃尔诺写《位置》时已经四十多岁了,距离1966年她父亲去世(当时她26岁)过了十多年。岁月的流逝为她的写作带来平静,距离有助于冷静的分析,埃尔诺的文字控制得极好,堪称典范。

 

埃尔诺写道:“我没有权利将我写的作品称为艺术,更不能追求作品如何令人激动。我只是要把父亲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他的爱好以及他生命中经历过的事客观地记录下来。没有怀念的诗句,也没有善意的嘲讽,我只是以平淡自然单调的笔调来描写。  

 

埃尔诺过于谦虚了。她近于写实的小说,不仅纪录了她父亲的经历,同时还讲述了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法国农民和蓝领阶层的生活状况、生活习惯、爱好和价值观。她的父母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29年的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经济繁荣。在讲述父母的生活、喜怒哀乐、对未来希冀的同时,埃尔诺也描写了出生于蓝领家庭的她如何通过教育和社交,潜移默化进入了布尔乔亚的行列。她的作品是私人化的社会历史。 

 

我笨拙的笔只触及了这部小说的皮毛,这是一部有寓意、有层次的作品,每次阅读可以带来新的发现和感受。虽然中文译文的文字有些地方显得拖沓,但读者仍能感受到埃尔诺文字、叙事、故事架构的魅力。我会好好再读一遍,甚至多遍。 

 

 

(图片均来自网络)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海风随意吹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