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现的马克龙'战略自主'
在访华回程途中,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接受媒体采访中重提欧洲的"自主战略"。
欧盟(欧洲)寻求自己的外交独立不是一个新概念,仅仅就对待中国一事上,无论是六四后率先解除对中国的制裁,还是在拜登宣誓就职前19天(2020年12月31日),不顾拜登的请求,德国时任总理默克尔主持下与中国签署"中欧投资协议", 都是"欧盟战略自主"的具体表现。
然而,马克龙这次的表现,不仅 a bridge too far,却选择了一个最糟糕的时刻。
*****
1. 昔日黄花法国
自二战投降德国后,法国就再也无力肩负大国的责任。欧洲大陆需要一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德国是战败国,让二战中投降德国的法国捡个漏。
二战中耻辱的经历和二战后的侥幸,并为终止戴高乐战后争取欧洲外交自主空间的努力。冷战开始,美国在北约投入到军备和兵力,成为欧洲不可或缺的保护伞。
面对现实,曾经不可一世的法兰西共和国,只能将"战略自主"维持在口头上。
2. 不堪的军事实力/高昂的社会福利
各国政府的开销只有两大类:社会福利/军费开支。
美国的庇护让欧盟各国免除巨大的军备开支,腾出财力把自己建成高福利国家。这一结果,导致欧盟各国的军事实力在无声中越来越弱。
1)
高涨的社会福利开销,让北约各国不但没有足够的财力满足北约的最低军费要求(GDP 的2%), 甚至欧盟曾计划建立的"欧盟军队"(8万人),也因财力不足而搁浅。
美国领导下的北约,人数134万,大部分开销美国支付。
2)
奥巴马任总统期间,未与美国商量,法国擅自承认利比亚叛军的临时政府为利比亚合法政府,并参与利比亚内战,派战机攻击利比亚政府军,令美国极其恼怒。攻击一周后出现弹药短缺,法国转求美国支援。奥巴马只答应提供"后勤支援", 将其称为"在后面领导/lead from behind)"。
这次俄乌战争中, 欧洲各国对乌克兰捉襟见肘且无法持续的军事援助,让人们清楚地看到欧洲各国不堪的军事实力。
3)
马克龙在这次采访中承认, "战略自主"需要大幅度提高军备开支。
然而,通过消减社会福利满足军费增加的要求,既是法国(欧盟)追求"战略自主"的必由之路,也是习惯高福利的各国民众无法接受的转变。
仅仅因为把退休年龄推迟4年,法国人民就把马克龙钟意的餐馆烧毁了,下次再削减福利提高军费,法国人还会烧什么?
3.合理的追求,糟糕的时间
在美国帮助欧洲应对二战后第一场战争中的时候,在中国可能成为这一威胁欧洲战争的帮凶的时候,马克龙用冒犯美国来取悦中国的方式,来追求"欧洲战略自主"。
马克龙糟糕的时间/方式选择,让原本合理的诉求丧失了起码的"道德感", 他的荡口迫使欧盟不得不面对此事,至少得出"现在谈论战略自主很荒唐"的结论。
合理但不可及的追求再次搁浅。
4. 习近平误解的西方联盟
利用欧盟"战略自主"的追求,习近平试图分化美欧联盟。习近平忽视的事实是,
1) 与民主政治求同存异的特点一样,美欧联盟中的公开的裂痕,是这一联盟的天然特征,联盟不会因此而轻易破裂或失效;
2) "战略自主"是欧盟一直追求的合理诉求,美国并未对其横加阻拦。长期以来这一诉求没有成为现实,不是人们没有实现的渴求与努力,而是成为现实的条件尚不具备。这一事实,无论是马克龙访问北京,还是习近平陪马克龙去广州喝茶配,都无法改变。
习近平或会很快发现,自己从马克龙那里寻得的帮助,不仅只是口头上的,还是昙花一现。接踵而来的,恰恰是习近平不想看到的。就马克龙而言,如果不当众重新解释自己,或因此变得沉默寡言。
可惜了那壶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