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为什么昙花一现
历史上曾经出现一些繁荣,但没有持续多久就消失了,然后就陷入到长期的停滞。为什么繁荣很短暂,而停滞却极为漫长。对此,也许会有很多解释,如朝廷腐败、外族入侵、皇帝的昏庸与制度缺陷等等,这些可能都有一定道理。但在下面,将从“认知”这一角度来说明。
人的行动是由认知决定的。如果人的思想观念受束缚,那么经济发展不可能出现。举个例子,在一个认为致富是一种罪恶的社会中,经济发展是不可能出现的。上一次的改革开放,正是把人的观念从这种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才产生的,但下面将说明,这还是不够的。
正确的认知,打开了经济发展的空间,释放出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这里说的“正确的认知”,可以理解为“一个社会,应该不断走向自发秩序”。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始终把自发秩序作为共同的目标;二是知道怎么才能实现它。自发秩序不是指一种理想状态,而是指一种永远无法完全实现的过程。这种认知,推动一个社会不断走向开放与扩展,而繁荣是它的自然而然的结果。当人们的认知指向自发秩序时,自发秩序才有可能,当自发秩序有可能时,持续的繁荣才有可能。
所以,人的认知要与产生繁荣的要求相匹配,不能脱节。如果一方面追求繁荣,另一方面又支持或推行建构主义,那么这就成为自相矛盾和人定胜天,繁荣当然也不可能产生。
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繁荣会停止。如果一种繁荣的取得,并不是上述认知的结果,那么这种繁荣就是偶然的。如果某种繁荣是由于某些偶然因素,如某种要素价格的优势,或良好的国际环境等等而实现的。那么这时,人们虽然享受了繁荣,但由于他们没有把这种繁荣视为走向自发秩序的过程的一部分,即他们的认知其实与他们的繁荣是不匹配的,这时繁荣就会中止。
对改革来说,也是如此。只有当改革被视为走向自发秩序的过程的一部分时,那才是真的改革。因为事物的性质,是由人们对它的“认知”决定的,而不是由它的“客观属性”决定的。假如之前有了“改革开放”,但后来在认知上却已经退步成了“建构主义”,那么这种认知就会终止改革开放。
持续的思想解放,才能产生持续的繁荣。持续的思想解放,是指在观念不断地靠近自发秩序,并且在制度上也要如此。在建构主义的思维下,繁荣将是暂时的,持续的繁荣是不可能出现的。二战前的德国和日本也曾经出现暂时的繁荣,但这种最终由于他们的军国主义思想(一种建构主义)而中断。由于没有正确认知的支持,繁荣终究成为昙花一现的例子在历史上数不胜数。人类持续的繁荣,是在自发秩序(自由市场)的理念被普遍接受之后才出现的,这也就是在英国的启蒙运动前后,这场运用产生工业革命。在此之前,人类还从来没有过持续的繁荣,比如中国古代就没有出现过持续的繁荣。
有关繁荣的流行观念,都是从“物质”的角度来理解的,比如强调生产力,强调科技,强调制度等等对繁荣的作用,但我们认为,认知是最根本的。历史上,我们看到,由于人们的认知偏离了自发秩序的逻辑,而制造出的悲剧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如两次世界大战就是例子。有的民族,由于长期来都不知道应该通过追求自发秩序的方式来实现发展,而陷入到长期的停滞。也有的民族,出现了返贫,也是因为他们在认知上的退步。
繁荣,只有被视为持续地追求自发秩序的过程的结果时,它才是可持续的。如果这种认知停止,那么之前取得的繁荣就会停止。如果从来就没有这样的认知,那么繁荣就必然是偶然的现象。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