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博客

网友Tina 说写写武汉吧。 我试试。

我可以在周五一个晚上写下四个城市,可是武汉,我对着电脑一整天,还是一张白纸。和武汉的关系好像需要一个长篇才能说清楚。也好像,什么都不说,让一切消散,才是正解。 这好像是让我描述一个普通的朋友,可以非常确定的说出对她/他的好。 而让我去说说一个至交的朋友,却只是笑笑,她/他就那样吧。

写过早吧,写砂锅吊子煨藕汤,写应季的菜薹吧,那些都是留在我记忆中最美好的一部分。

是呀,美食,有谁不爱。

可心中住着一碗螺蛳粉的人,无法参透热干面的香,心中念叨着热干面的无法理解云吞面的筋道,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他们从小习惯的味道,和那味道里牵连着的记忆。

我跟中国超市的老板说,你们可以进到“粉藕”吗?煨汤用的莲藕,要粉的。脆藕只可以做小炒。福建老板一脸热情的说:我们这就是最好最新鲜的莲藕了。哎, 明明知道会有鸡同鸭讲的结果,却还偏偏不死心。

武汉的莲藕,有很多种吃法。最常见,就是莲藕煨排骨汤,这藕必须用粉藕,脆藕无论炖多少个小时都是无法变的粉糯。 脆藕可以糖醋,可酸辣,可以搭配各色新鲜食材做荷塘小炒,还可以做干煸藕丝,好像干煸土豆丝那样。以及,武汉人节日必备的藕夹。卤藕,最好在市场买现成的,家里做不出那个味道, 卖家动作娴熟的把卤好的藕在客户面前切片,然后扔进一个大铝盆里,加入秘制的调料,像大师傅颠锅那样,把藕片抛入空中画一掉完美的弧线,再不偏不倚的尽收入盆中。这卤藕如后面全国流行的鸭脖子一样,是多种混合香料的载体,加上它自身的甜香,好吃到停不下来。哦,别忘了藕带,这是baby阶段的莲藕,开水炒一下,凉拌,酸辣爽脆。

武汉的紫菜苔,是秋冬季,其他蔬菜都下市后的一绝, 属洪山区的钟声菜苔为最佳,所谓钟声菜苔,就是听着宝通寺的钟声长大的菜苔,是开过光的。 我曾经和大学室友玲玲一起去过宝通寺,特意逛了山脚下的菜园子,买了捆据说是马上要送去坐飞机专供北京首长的菜苔。我们平时不买菜,只知道吃的人,并看不出什么好坏和讲究。 我们拿着这困菜苔,去玲玲外婆家里,加醋加辣,盖上锅盖,闷得烂烂的。真正懂吃菜苔的人,看到这里,要说我们暴殄天物了, 这么好的菜苔,应该快火炒出其鲜,嫩,脆。 可是,我更爱吃的就是这炖得软糯的菜苔,还有隔夜的菜苔,也是因为它浸润了一夜的酸辣,更加入味了。曾经有家全国连锁的湖北餐厅名字就叫: 紫菜苔。 广州当时有一家在海珠区,离我住的地方很近,常去。 每次去必点紫菜苔,无论是炒腊肉,清炒,还是酸辣,都再也没有在玲玲外婆家做出来的味道了。

武汉的“过早”,种类丰富, 满是那浓浓的烟火气。早餐点都集中在一条街上,或者一个市场。 每个早点的全套制作过程都在食客的眼前,让人眼花缭乱,又一气呵成。 在混合着油烟和水蒸气的烟雾缭绕间,是排队等着食物出锅的食客们,淡定地聊着天,或者指挥着店家:多放点芝麻酱,不要葱,…

除了大家熟知的热干面,武汉的特色小吃还有,炸面窝,炸苕(红薯)窝(我的姓“邵”和苕同音,在武汉话里,“苕”等同于“傻子“,讲究一点的人会避开我的姓,也有人会开玩笑的叫我”那个, 小苕呀。“), 把调好的面浇在一个中间高,一圈凹陷的勺里,撒上十来粒芝麻,放在油锅里炸,炸出来的面窝,中间薄脆,一圈外酥里糯。

米粑,是用发酵后的米浆,摊在一个平面的厚原铁盘上,一摊就是两个,起锅时两面一夹,就是外酥内软的米粑, 口感酸甜,这是发酵后产生的天然味道。

每个过早摊,都一定有豆皮,一口1米多宽的大锅,架在一个大炉子上,摊一张巨大的鸡蛋和豆粉浆做成的薄饼, 上面铺上一层糯米,再浇上混合了豆干丁,肉丁,炸菜等的肉汤。肉汤浸润进糯米里,软糯鲜香如食肉,下面的豆皮在文火的煎烤下,香酥可口。我因为不吃肉,所以,并不吃豆皮。但是写武汉的过早,不能不提豆皮。

还有其他地方也常见的早点: 油条,油饼,胡辣汤,烧饼,水煎汤包,小笼包,等等。 更有新式的早点,比如,药检学校门口的“炸甜甜圈”,我就是为了吃这个,常去药检找高中同学玩。

早餐里,我的最爱是学校北区市场的馄饨。不吃肉的人怎么吃馄炖?因为这个馄炖里几乎没有肉。薄薄的馄炖皮,在沾了一点以香葱为主肉浆为辅的筷子上一裹,一折,抽出筷子,扔进锅里,速度飞快过机器,动作娴熟如机器,绝对不会多给一点料。这馄炖的讲究都在汤里,那浓浓的白汤是用新鲜的猪腿骨熬制的,碗里放上胡椒粉,香油,虾皮,紫菜,浇上一碗白汤,再放入煮好的馄饨,按各人口味自己撒上葱花,香菜,醋和辣椒油。  这样折出来的馄饨是三角形的,每一个都清晰可见三角尖尖里面的翠绿,薄薄的面皮如散开的金鱼的尾巴,漂浮在汤里。 北区离我的宿舍远,而且这个馄饨摊总是排长队, 我只有周末或者是早上没课的时候才能吃到馄饨。

除了过早,宵夜也很值得怀念。特别是那 3块钱一份的麻辣虾球,虾球是把小龙虾的头和钳子去掉,只留了尾巴,做熟后团成一个球,故谓之虾球。 现在餐厅都卖整虾了,用虾头来撑起份量,当年那3块钱一份的虾球,估计抵现在一大盆整虾。 麻辣虾球的黄金搭档是冰镇绿豆汤。 一口冰爽,一口辣,吃完还不忘舔舔手指头。

烧烤里,我最爱的是烤臭豆腐干子。撒上孜然粉,辣椒粉,和芝麻。 那时的我,还无法消受最受欢迎的,烤鸡爪,鸡软骨,肉串等。鸡爪,我是在很多年后才终于鼓足勇气尝试的,为的是胶原蛋白。

还有卤串,鹌鹑蛋,海带,藕串等,宿舍里其他人都以卤鸡腿为最高级,鸡腿无论是在男生还是女生的词典里,都等同于奖品和奖励。我的最爱是兰花香干,两面划了斜纹的香干,炸起泡后,在那汇聚了各种食材的多年老卤汤里,如同海绵一般吸足了味道,捞起,淋上一勺辣油,咬一口,汤汁四溢。

四季美的汤包,也是武汉人的骄傲,但我吃是浪费,因为我会把馅儿倒掉。不吃肉的人写食物,必然很多缺失。 武汉的美食,还是让吃肉的人补上另外一部分吧。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邵丰慧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