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国经典电影之四:《红高粱》

中国经典电影之四:《红高粱》

博客

中国的经典电影(之四:红高粱)

 (2007-01-29 11:57:59)下一个

一部世界级的经典电影,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还要经得起---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政党以及不同宗教的分歧--而达成的基本的共鸣。

某网友看了我前面的经典选择--写出了他自己心目中的经典名单。

另外一位网友马上指出了他怀旧和民族情意结--影响了经典的选择素质。。。

说“江青的艺术修养比张艺谋强多了”---还是弱多了?---那是没意义的争论。

每个人可以有自己心目中的经典--只不过,象某网友那样长的经典名单中,可以分成好多种类--等他有空再细说了。

我选的经典的最后一部,正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导演--别以为《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谈话》当作圣旨一般的共产党“培养”不出经典--那也是不科学的观念。

一部电影,成为经典,除了艺术工作者的齐心协力和导演的个人艺术修养---天时地利人和--不能缺一,即使是有所遗憾的经典--也决不是偶然的,空中没法建立文化艺术的经典殿堂。。。。

话说--1979年,那是个怎样的年代?

“十年浩劫”结束了已有三年--

人们在为“四个现代化”找着方向,伤痕文学还在哭诉着时代的悲哀;朦胧的诗人们将朦胧的诗---贴在大街的墙上;,"同代人“画会在追寻着传统历史,“星星”画会在摸着石子探路---你说的都是北京的事?--那是无可奈何的事实--100年来,中国文化艺术的经典,不来自北京--也都离不了北京!---有个“四月影会“民间组织,开了个影展,二十来天,观众达七万多人。。。影展里可没有一张人体!

就这样贴近生活的初级沙龙影展--还差点叫极左的人掐死在摇篮。。。逼得他们找不到出版社,结果,千辛万苦,在香港出版了影集----看看今天的章怡和,吴法宪的书----呵呵,历史,常常重演。。。

那个轰动一时的影展,名叫“自然,社会,人”。

这个影会的会长王志平在前言里公开提出,艺术,不一定在“重大题材“和“长官意识”里。

当艺术,回到了“自然,社会,人”之后,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才可能成为经典,才可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一位来自古都西安的知青,一个用自己的血,换取相机的热爱摄影艺术的青年,在超龄大学的时期,也加入了这个影会。。。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张艺谋。。。”-----十五年之后的国内报摊上,我看到了这样夸张的大标题在杂志封面上!---呵呵---张艺谋!--张艺谋的经典,是怎样的创出了一片天地?

再说说80年代中的时代。

“第五个现代化”的大字报在民主墙消失;打越南的胜利兴奋了海外的华人,国内好像只是引来了军队恢复军衔的高潮,开放了“特区”深圳--像开了个大水闸:琼瑶,金庸,三毛,《上海滩》《姿三四郎》---这些海外10 年,20年前的旧制作--充彻了、横扫了中国大地的艺文市场----,人们夜生活还没上街,围着黑白电视机,看这些来自陌生世界吸引人的大众文艺---人们不再沉迷在新的“忆苦思甜”里,新的“爱国教育”《天山下的花环》的英雄主义没法像王成那样深入民心--一个香港三流二流的歌星--都可以上央视献唱,然后,粉丝布满大江南北---因为老邓为小邓的开禁--软绵绵的邓丽君战胜了硬棒棒的解放军--台湾还没解放----
台湾的通俗文化开始“反攻大陆”---校园民歌--代替了我们的兰花花,罗大佑,侯德健--取代了王季平和施光南--电影--《追捕》的高仓健---赶走了奶油小生的市场,刺激着中国男人的荷尔蒙--掠走了多少女人的心?。。。

《寻找男子汉》--这不带民族意识,不带阶级意识,不带政党意识的人性化的口号式的话剧--在上海由一位女性导演--雷国华--拉开大幕,在全中国展开。。。

《中国的崛起要等刚阳的崛起》--这是人民大学一位女学者的小书。

中国文化本来是阴阳结合,互补互进,发展到后来,越来越阴阳失调--没法子,讲真话的男子汉--不是被阉割,就是被杀头--几千年下来--转弯抹角--成了文风的一种,市场不少,自然就沾沾自喜。。。

咱说回电影。

早年拍电影,都是搞话剧出生的艺术家--那年月,没女人敢出来演戏。于是,第一部话剧的女主角--是京剧票友演黄天霸的李叔同。--李先生的后辈--欧阳予倩---初拍电影--也反窜女主角--浓眉大眼的周恩来演话剧也演女主角,演小生的都是奶油味的“美男子”---梅兰芳的女主角相片全世界都传开来--也难怪个子矮小但内心,文章都十分刚阳的鲁迅不爱看电影了。。。

上世纪20年代中期起,毕业于清华,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海归的导演孙瑜--受了好莱坞的影响,想改变中国奶油小生的风气。
他的电影:《大路》《体育皇后》《到自然去》--光这些个片名--就与众不同了。

孙导演起用的演员是金焰---他的健康美--在《到自然去》发挥的豪情奔放!--片中的黎莉莉--是第一个穿兽皮比坚尼的中国女演员--讲的是孤男寡女在荒岛的故事--金焰的角色--明显的模仿美国游泳健将明星韦斯摩勒演的《泰山》。

我喜欢《大路》中平凡的筑路工人,阳光下,真实,亲切,健康,团结,勤劳--劳动后一帮人裸体在河里洗澡,黎莉莉走来喊他们吃饭,还将他们的衣服藏起来。。。呵呵,好个崇尚自然的孙瑜导演!---要不是《武训传》被毛泽东和江青批得体无完肤--中国影幕上真正的男子汉--可能要早出30年。。。不过,金焰的男性美,虽然健康,也还刚阳,还是多了些明星味。。。

经典,不是孤立的,经典必然承前启后---

就在这时候,男子汉崔建的的歌《一无所有》,唤起了多少海内外中国男子的激情,激动着多少中国女子的心?他的《一颗流弹打在我胸膛》第一次对战争英雄以反战的姿态发出致敬和对生命的尊重,爱恋---冲击了流行了40年的革命军人“高-大-全”的形象。。。

在《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当摄影师的张艺谋---以红色的姿态--在此时此刻,宣告新时代的来临--《红高粱》--真像太阳一般--发出了不可估量的热和光--射向全中国--感染着全世界。。。

莫言的原作---一个饿得吃煤的作家--为了能吃饱而参军写作的自觉自悟性---他的原作就和前辈的,同代的作家拉开了距离。张艺谋的电影保持了这样的创作原个性,他的摄影风格和电影的节奏性的语言运用使小说来得更具象,更富有震撼力。

他将人类原始的自然欲望:强盗和平民,爱情和封建,果断和虚伪,幸福和灾难 --摒弃了所有的教条---向世人展现出画面上---连对侵略者的抗争都不说一句闲话---就像我遇见过的抗日老英雄一样:他来侵犯咱-----当然他死好过我死!挥大刀---拚就是!

张艺谋在《红高粱》电影获得国际大奖之后,在香港首映礼上简短的说:“这电影拍了多少天,用了多少胶片,用了多少钱(不够周皇帝的一件皇袍)---这部片子---就图个痛快把。”

不到一分钟的致辞---接着--马上黑了灯--看电影。

呵呵--要自己感到痛快,不难;要大伙感到痛快,也不难;要中国南北东西的人都一起痛快,还不是太难--要世界大多数人看了都感到痛快-----你试试看?

许多外国的电影专业人士都说《红高粱》“震惊”了他们--那是自然的--即使在今天看来,《红》所表现的人类的精神面貌都是真实的,纯朴的,人性的,永恒的,向上的,无党无派的,跨国籍的,可歌可泣的--所以,能成为经典。

《红高粱》获大奖之后,有个电影局的官来香港,在饭局上大谈如何"安排"电影参展,--听起来,领导的功劳--不可抹煞--全靠他们领导的的慧眼---推荐。。。

可是,事实上是怎么回事呢?张艺谋崔了无数次--没人理睬,你推我我推你--到了影展现场---故事大纲英印文版都没有--急得他找个朋友连夜翻译--打印--再找影印机复印几十份---放映前,他和演员站在门口派发给入场的观众和评判。。。

我告诉你一个不成规律的公开的经典秘诀:要想获国际大奖---离党远点----其实,前辈艺术家赵丹积累的终生经验--在他去世前就在人民日报发出宣告: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

张艺谋获奖后来到香港,谈的都是遗憾:。。。要是再多些胶片,我哪几个镜头可以拍得更好--要是再多点时间,我可以。。。要是姜文少吃点肥肉--那肌肉--会更健壮像男子汉---我朋友说--不会呀--姜文非常男子汉--以前没见过这样的男子汉在影幕上--再说--农民吃肥肉---正常呀!呵呵。。。

张艺谋使得姜文和巩莉将明星的感觉完全去掉,可是又获得了明星无法得到的艺术感染力---男子汉像生活中的男子汉;女人,像生活中的女人---都成为电影表演艺术的经典。

那一大片高粱地--是《红高粱》的工作人员一起种的;

“我奶奶”---上轿前惊心动魄的红头巾盖下来--是张艺谋自己放下去的;

“领导”给的胶卷---给王家卫可能只能拍一场戏--所以,张艺谋让演员排戏排到“准”到极点-----整部影片,没有一个镜头重拍!

-----可能这也是张艺谋创下的电影史的纪录!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往前走--不(呀)回头!。。。”姜文那声嘶力竭的唱喊---喊出了中国人埋了好久的心声,打那起,我们踏上了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不回路。。。
 

--------------------------------------------------
《红高粱》摄于1987年。
 导演:张艺谋
编剧,原作:莫言
摄影:顾长卫
音乐:赵季平
美术:杨刚
主演:姜文--巩莉

荣获第36届柏林影展大奖---金熊奖
--------------------------------------------------------------------------------
中国的经典电影,张艺谋和记者说过,要大中国的看--包括香港和台湾:

我个人选:香港李翰祥(1926-1996)的《冬暖》(1968)
          香港胡金铨(1931-1997)的《侠女》(1972)
          香港王家卫的《春光乍现》(1997)
          台湾候孝贤得 《悲情城市》(1989)
          台湾李安的《饮食男女》(1994)

 

88年5月24日《红高粱》杨威欧洲,凯旋而归经香港----在林青霞居住的丽晶酒店

可能是包含下列内容的图片:3 位用户和一群人坐着

 

 

可能是包含下列内容的图片:1 位用户、坐着和室内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江上一郎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