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春游,游春
【原创】春游,游春
上学那阵年年是要春游的,春游通常就意味着能多一天休息,这在当时“天天向上”的口号下就算很不容易了。春游的时间大都选在迎春花开后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因为每年只有一次,所以也就显得格外的珍贵。
搞笑的是那年月女生还是不让留长发,穿高跟鞋的,平时一个个都打扮的缩手缩脚的,象是含苞待放的花蕾,等到春游那天,人人碎花长裙算是竞相开放了。至于男生,一般还是一如既往的邋遢,一双臭球鞋,一身运动服,背包里是个铝制饭盒,斜跨着个铝制水壶,如果没有一群争奇斗艳的女生陪衬,这从远处一看活脱脱就是一群远程拉练的无产阶级小战士。
京城里游春的去处早年其实就那么几个著名所在,中山公园,动物园,颐和园,至于香山,八大处,园明园那时还没开发的完全呢,老师总怕大野地里人跑丢了不好交帐,所以尚不在春游之列。
春游到底是游甚么,看景是走马观花,照个合影是照本宣科,吃喝算是个题目,可依我看吹牛侃山,打牌这才是春游的重头戏。
说起吃饭那就是一顿午饭,走的人困马乏,说的口干舌躁了总不能望梅止渴,一声哨响,席地而坐,这就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饭盒一开,平时好的哥们聚一起就开吃了,那时男女还是壁垒森严的,男生三一堆,五一群,女生俩一伙,四一组的。老师照例巡视一遍看看各位所带的美食。
春游时带馒头咸菜的不多,可能人人爱面子,总不愿意这时候去忆苦思甜。食品里最普遍的就是鸡蛋,荷包蛋摊在大饼上,茶叶蛋就馒头,一般的讲这是必备的,而肉类中最受欢迎的是鸡腿,煎鸡腿,撸鸡腿,炸鸡腿,凡是和鸡腿有关的做法绕一圈就能看个八九不离十了。
其实就光看看带的东西也能看出点背后的文化门道来,有家里西化点的,教授背景的,这春游带的多是偏向面包,香肠,黄油,果酱的,自然果料面包还是挺普遍的,加上黄油果酱就比较小资了,也有典型中式家庭的,那一定是个白馒头外带些酱菜,酱肉,腊肉,腊肠类的。
朋友几个能交换着吃食,这可是平日里所享受不到的,也算是春游独有的一景了。除了吃就是玩。上学的日子里老师看的紧,哪位胆干不做习题去打牌,那就等着收家长通知书吧,春游的日子里敞开里打,总算老师也能过来陪个笑脸,不痛不痒聊上两句,打牌能从地下走向公干,一年怕也就这一次了。
最后,也最热闹的就是聊。人一生一般在两个时候能聊,小的时候压力小,甚么都新鲜,能聊也能找的到人聊。人老了,身边没人却抓着谁都想聊,等成年了却是越大越不想聊,从老板到同事看谁都苦大仇深的。
春游聊大天,聊的真是五湖四海,鸡飞狗跳的。一般聊的最普遍的就是三国里谁的武功最高,这水浒里谁坐第几把交椅,不过上到天上飞的,下到水里游的聊的五花八门,就是没人在这天聊学习的,等过了无数年回到文学城的文化走廊一看,还是这些东西,一点没变,聊了几十年了绕来绕去又绕回来了,不知道女生那边怎么样,从现在文化走廊的走势来看,一定是那时研究红楼的占了绝大所数。
现在看来,说是春游,不如说是游春,借着春天的新鲜劲,把这憋了一冬的话聊个透,可惜这样的日子现在是一去不复返了。这些年看着春天来了又走,去了又来,竟没半点感觉了,连点吼上两声的欲望都没了,就知道上班一坐两眼盯着屏幕,冷不丁心头就想起了紫阳同志的名言“我们完了,连山都不愿侃了。。。。”(原话是我们老了,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