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婳新作《两情难相知》读后感
夏婳是北美中文作家协会、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及海外文轩作家协会成员。已出版和正在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搭错车》《环环扣》和长篇小说《花落的声音》《一路狂奔》《梦落纽约》。我读《搭错车》那时2016年2月,一本以留学生背景的生活和爱情故事,觉得写得挺有趣,还写过一篇读后感。
《两情难相知》是夏婳今年五月出版的新书。这是一本以纽约疫情为背景,讲述在纽约留学时的室友,来自深圳的盛逸萌和来自江南某市周盈盈的家庭和留学故事,特别是疫情期间的个人和家庭的种种遭遇。
这本小说,通过盛逸萌的异族恋爱故事,对在北美华人子女和留学生不同种族的恋爱婚姻,我个人觉得有相当的普遍性和思考价值。不同族裔的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对现实的异族婚恋,确实增加了常常意想不到的难度。
当我刚看到这本书的介绍时,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一本人称爱情百科全书的小说。马尔克斯的另一本小书《百年孤独,相信很多人都读听说过。
《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霍乱时期。在小说中,加西亚·马尔克斯赋予霍乱一种象征意味——爱情。因为霍乱能致人死命,也能让人懂得生之珍贵,激发出更加顽强的生命力。对于小说的男主人公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来说,霍乱与爱情的作用相近。马尔克斯用令人恐惧的霍乱隐射爱情,似乎告知人们,爱情虽然很甜美,但它折磨起人来,会让人生不如死。但是,不经过这样的生死考验,也无法得到真正的爱情。
小说所描述的时代背景是加勒比海城市的世俗风貌——危及哥伦比亚的三大灾难:战争、霍乱、人为的破坏。时间跨度从19世纪80年代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战争和霍乱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而人为的破坏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的社会孤独感使人与人之间缺乏理解信任,心理距离加大。人们如无垠的野草,产生了孤独感,不敢面对社会,也无力改变社会。这种社会孤独感的根源在于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
在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直到目前在乌克兰正在进行,还看不到头的局部战争,影响着全世界的人类。同样使无数的家庭和个体受到了区大的痛苦和创伤,历史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曾经有人说: 疫情过后,人们早晚会忘掉的。虽然由于种种原因,疫情的真实清况在《两情难相知》里被大大缩减了,但是还是能使人回忆起当时的点滴,不至于完全淹没。
《两情难相知》的第二位主人公是富家乖乖女周盈盈。 这部分主要写了她在国内父母的恩怨,婚外情和宫斗剧。我开玩笑说,这正是作者的写作手法的强项。当然也涉及到了国内疫情对家庭,个人和企业的影响。虽然没有写得那么惊心动魄,但考虑到作者生活在海外, 没有亲生经历,也是可以理解的。
《两情难相知》里的瓜叔,是一个,文化不高,有一定经济能力,暗自热心帮助同胞和社区的早年移民。在两位主人公落难时帮了不少忙。真心希望华人社区多一些这样的好人。怎么说呢,算是正能量吧。
读完夏婳的新书《两情难相知》, 开始期望对疫情三年来的风风雨雨,有一个详细的回忆。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然而限于现实的各种原因,似乎也就只能这样了。然而如同西方美术的现实主义和印象派,从不同的方式和角度诠释生活,我们没法拿米勒的《晚祷》《拾穗的人》和莫奈的《印象·日出》相比,所以我更倾向把《两情难相知》看成一部电影。
“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也几乎等于爱情。但他们终究不是爱情。”。。。《霍乱时期的爱情》
也许我们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寻找,也许没人知道究竟在寻找什么。在每天或者无聊,或者无奈的生活中,你否还在等待一个能相知的灵魂呢?
这两天不知道为什么短视频时不时推送伍佰演唱的《爱你一万年》,歌声久久回荡在我的脑海里,难以散去:
寒风吹起 细雨迷离 风雨揭开我的记忆
我像小船 寻找港湾 不能把你忘记
爱的希望 爱的回味 爱的往事难以追忆
。。。 。。。
http://www.dwpcbooks.com/product/html/?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