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確保自己老了不要傻

確保自己老了不要傻

博客

看到《柳葉刀》雜誌披露,說當今老齡化社會,80歲或以上的老人,每兩人就有一人罹患阿茲海默症(老年癡呆症),什麼概念?50%的概率。這也許是迄今為止,最權威的關於衰老引發的老人生活品質問題的醫學結論。

如果這個結論是正確的,那麼,好多事情,就可以有些思考和避免再犯。

我的父親是89歲因腎衰竭去世的。去世前一直能吃能喝能睡,尤其每天要喝二兩白酒,他好酒但不貪酒,只要好吃,什麼都吃,生活很有質量;過了70歲,雖然一身慢性病,每天這兒痛,哪兒不舒服,但他也不當回事,雖然有個保姆服侍他,幫他買菜做飯,但他腦袋瓜卻非常清醒,每天都記流水賬。每天事項,一分一釐都記得清清楚楚。

在一般人看來,老父親生活習慣很不好,經常是晚上不睡,早上死睡。晚飯過後,去外面溜達半個小時,就回來躺在沙發上,似睡非睡,不到電視晚安不會起身關機,然而做做保健操,再上床接著睡,這一睡下去要到第二天上午10點才起床。

他退休金不高,每月4000來塊的退休金,卻安排得井井有條,除了支付保姆工資外,還要留出錢來購買食品,生活很有安排,卻知足常樂。

我因為常住香港,少有回內地探望老父,便經常打電話問候他。每次父親都跟我說“今天還能喝酒,何時不能喝酒了,你就要回來了,他就要去見馬克思(上帝)了”。

我的母親是79歲罹患老年癡呆症意外去世的。母親一生中規中矩,小心自律,患得患失,總愛操心家事。在我記憶中,家庭的大事好像都是母親做主,她是比較強勢和能幹的。退休後,她生活很有作息規律,早上六時起床,然後出門打太極拳,再回來吃早餐;午飯也比較挑剔,很多食物都不吃,飲食講究清淡。

她沒有太多的愛好,唯一喜歡的就是偶爾去老幹部活動中心打麻將,以及當年在家時最愛看CCTV1一檔《幾度夕陽紅》老人金牌節目;她很愛說話,也許說話不中聽,總惹得跟她在一起玩的不高興,最後人家都離開她,可她自己是沒有感覺的,說了就說了。她並非哪種有自知之明,很敏感的人。我們做子女的,都知道母親的性格,一生都是操心操肺的人。後來她傻了,傻到只認得我這個小兒子。連自己的丈夫都不認得了。可謂行尸走肉。

母親晚年時,很篤信保健儀器對健康長壽的幫助,也許是保健儀器公司的廣告效果很好,打動了退休老人的對長壽的追求。我記得,重慶有一間保健儀器公司治療失眠的頭罩,當時要800多元,幾乎是老人退休金的1/4,她還是不聽父親的勸阻,買來天天戴在頭上,就認為這個東西可以解決她的失眠問題。有句老話說“久病亂投醫”,看來是有道理的。因為長期失眠搞到她情緒很糟糕,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在我看來,老人生病很正常,因為衰老以及新陳代謝的規律。要徹底堵塞疾病的漏洞,是不大容易做到的。

如果一定要把老人生病分個三六九等,我就覺得,罹患到阿茲海默症(老年癡呆症),是追求晚年生活品質的老人的最大的不幸。

那麼,有沒有確保老人不會罹患老年癡呆症的方法呢?當然有。

我從我父母的生活習慣和基因,有些自己的思考,現分享給大家參考:

一是食物的神奇作用。

什麼都吃,只要好吃,做到食物多樣化,無論清淡口味,還是重口味,只要身體吸收足夠的蛋白質、營養素和礦物質,都是不錯的。在身體裡一定起到巨大作用的。

古人說“能吃是福”。我理解,“能吃”一定是什麼都吃的概念,並非單一的食物吃很多。日本人吃得少,但他們吃得品種多,每天不下25個品種,雖然身材清朗,脂肪少,但是從不缺少蛋白質、營養素以及礦物質。

我父親什麼都吃,從不挑剔,過了80歲,不但喝酒,葷素都吃,更沒有講究,每餐還要吃一碗飯,喝番茄湯,紫菜湯,也是七分飽或八分飽,食物的多樣化,是他不罹患老年癡呆症的一個因素。對比我母親,因為對食物過於挑剔,講究清淡,使之身體內長期缺乏蛋白質、營養素以及礦物質。這些致命的食物缺失,可能是她罹患老年癡呆症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

我看到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到了晚年,也不幸罹患上老年癡呆症,以至於去挪威領獎時,都是太太上台代為發言。我想他一定是飲食比較挑剔,或是長期嚴重失眠,到老了問題就來了。

二是保持記憶的習慣。

我認為,老人每天記流水賬的習慣,有興趣記憶每天的事項以及開銷,是一種保持大腦記憶的好的方式。很多益智的東西,做不到每天玩,偶爾玩玩是沒有多大意義的。但記憶流水賬,因為老人的興趣和原動力,可以讓老人天天這樣做,形成習慣和固定刺激,這對延緩大腦衰老是有積極作用的。

所以,選擇一種可以天天玩的益智活動,是鍛煉大腦不退化,延緩衰老的非常管用的一種刺激手方法。不一定要記流水賬,只要可以鍛煉大腦的東西,比如打遊戲,玩撲克,下棋,都可以拿來為自己所用。只要天天刺激就行。老話說“不進則退”,大腦也是一樣的。

我父親到了80歲,每天還在堅持記流水賬,雖然沒有什麼意義,但對大腦卻是一種無形的刺激,他自己可能不知道,但記流水賬的習慣,無形中幫到他的大腦一直保持了條理清醒的思路。這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功效。

而我母親除了看看電視,偶爾打打麻將,出門散散步,就沒有其他的愛好,更沒有什麼固定的鍛煉大腦的生活習慣。如果她堅持每天打麻將2小時,相信她的腦子會好很多。

三是確保自己睡足睡好。

長期失眠睡不好覺,的確是個很大的問題。不僅對情緒影響深遠,容易罹患抑鬱症或焦慮症,更容易傷害大腦中的粥樣蛋白,搞到腦動脈硬化,使大腦長期不能得到正常的休息和腦細胞的修復。

為此,西醫考慮長期失眠帶來的後發傷害的因素,多半會為病人開具安眠藥,甚至調節情緒的抗抑鬱症的藥物,是有道理的。聽說兩種抗擊失眠方法最有效:如果沒有器質性病變問題,一是主動幹體力活,把自己累到疲倦不堪,或者出門走路,走4-5個小時,然後回來洗個澡就睡覺,效果奇佳;二是結伴旅遊,爬山或參加有點刺激的快樂的娛樂活動,當天的睡眠都很不錯;

當然,必要的時候,服用安眠藥是必須的。原因很簡單,安眠藥可以讓你睡幾個小時,精神狀態就不一樣。儘管安眠藥有一定的副作用,但安眠藥帶來的正向作用遠遠大過副作用。

人老了,黑褪素自然遠不如年輕人,這是好正常的。如果到了70歲,還能吃能喝能睡,那是可遇不可求。可惜,很多人做不到能睡。千方百計讓自己能睡,尤其是深睡幾個小時,讓大腦有正常的休息和修復,是確保不罹患老年癡呆症的前提要素。

我看到我父親到了80歲,都有本事倒下就睡,一睡下去就是幾個小時。而且,我發現,我父親的一個酒肉朋友,也有這個睡覺的本事。我想,這是他們保持大腦清醒的一個很重要因素。而我母親就沒有這個本事,不僅沒有深睡,而且,每天早早就起床,並非她不想睡,而是睡不著,到點就起床了。這或不是好事情。

當然,我發現小時候的基因底子,也是抗擊老年癡呆症的重要先天因素。

聽我父親說他小的時候,家庭條件不錯,祖父開雜貨店,每年秋冬時候,都有跟著父母吃燕窩的習慣,吃了不少好東西,所以,我父親的身體條件一直不錯。而我母親家庭就不行,吃了不少苦,從小透支了身體,到老了都要還賬的。

所以,有條件的家庭,讓你的孩子吃好點,把底子打扎實點,對於老年抗擊老年癡呆症,是有作用的。你的生命便得到延續。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Billzhou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