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断想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它和春节有些类似,也是家庭团聚的节日。
选中这一天作为庆祝日,大概与中国数千年农耕社会有关: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正是农闲期,在忙完夏季的收获和耕种之后,农户们有较长一段时间休整,这段时间是修理农具、组织集市贸易、举办民间活动的最佳时机。
中国民间的节日大多都有传统的礼仪程序,以春节为例,年三十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到了午夜时分,家家户户点燃爆竹,表示除旧迎新。第二天一早,小辈们轮番给长辈拜年,长辈则用“压岁钱”回报小辈。
中秋节的庆祝活动离不开赏月和品尝月饼。八月十五前后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可以不受天气的影响观察月亮,给人的感觉是:十五的月亮特别圆。“圆”是指完整,没有缺失,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它的意义不言而喻。
月饼的来历有不同的说法。小时候接受的学校教育中,月饼曾经是推翻元朝行动中传递联络暗号的工具,但人们宁可倾向于相信早在唐朝就有了月饼,也不愿把月饼和“八月十五吃月饼杀鞑子”的传说联系起来,脑海里一旦出现血腥屠杀场面,谁还有胃口品尝月饼呢?
文化人自然有他们的品味和格调,在享受美食之时不忘记录瞬间的感受,于是就有了无数围绕中秋以及由此衍生的关于家庭团聚等一系列主题的优秀作品。众多文学作品中流传最广的、几乎中学文化程度以上的人都能背诵的大概当属苏东坡的词《水调歌头·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鲜为人知的是,苏东坡还写过一首题为《中秋月》的七言绝句: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诗人在这里首先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晚间云雾散尽,空中溢出一丝凉意,远空悄无声息,只有洁白的月亮,接着即景生情,发出了感叹:此夜难得这样美好,明年此时将在哪里赏月呢?
行文至此,深感人生苦短:虽是家庭团聚之日,但也只能默默地“举头望明月”,以此寄托对已故亲人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