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点给自己!
留点给自己!
因为中国而读书,读着读着,没了中国,就对了。不是,就有问题了。
为了中国而读书,新文化运动至今,读出了个啥?
“为中国计”有如“以人民,国家,民族… 的名义”,都应当越过不读。
百十年来的至痛,当是张爱玲送上三十万大洋给胡兰成后,听到他的“不亏了”的尾随话时感受到的痛,而不是其他。
《欧氏几何》《形而上》不为什么,始终都这样。学它们,也当这样。
因为父亲得肺痨而学医,因为学医,看到了人的体质,又转而去改造人的精神….. 发端于自身。《狂人日记》到《伤逝》,好像“为了”,其实是自舔伤口。不“自”,谁会读谁会想他?
无公之公派,有公之公派,全都成了公派,百十年间的留学留洋,不就是这个样子吗?全成了公家人。就像胡适,从头到尾都是个派遣的使者。他哪有个人的命,只有使命。信他个鬼!
所有跟帖:
• 胡适的确是弯道超车的典型,就像踢球临门一脚的那个幸运儿,球技再不济,踢进那一球的功劳是他的,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历史事实。 -小二哥李白-
(0 bytes) (2 reads) 11/05/2023 postreply 12:35:41
(1018 bytes) (14 reads) 11/05/2023 postreply 13:50:50
• 胡适的现代文运动从根本上解决了鲁迅国民思想的问题。。 -小二哥李白-
(0 bytes) (3 reads) 11/05/2023 postreply 14:57:45
(0 bytes) (1 reads) 11/05/2023 postreply 16:02:22
• 不是这样的。胡适提倡实事求是,适其自然,在文人都追求极端的年代是需要勇气和眼光的。 -空城之主-
(0 bytes) (3 reads) 11/05/2023 postreply 16:05:08
这就叫,没“肉食”,尽谋之。
留点给自己!
收到一帖:
悼念自己
悼念一个窝囊的人因为我们更加窝囊悼念一个憋屈的人因为我们更加憋屈
悼念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因为我们更加谨小慎微悼念一个没有血性的人因为我们更加没有血性
悼念一个死得毫无尊严的人因为我们都将毫无尊严地死去
我们自做多情地悼念一个他们的同志其实就是悼念从来没有活过的我们自己
这,像个话。要是一开始就反过来想,就更像个话。鲁迅就是这样反过想;胡适则是顺着时势想,而且怎么也想不到自己。
一般来说,民主,自由,人权…… 的高呼者,喊喊就空即色,色即空,他对他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则朱砂痣一样地在。
不是“留洋”“留学”,而是“生活在别处”,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