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凸子尘报:蓝绿、白川和2024

凸子尘报:蓝绿、白川和2024

博客

凸子尘报:蓝绿、白川和2024

Joe Biden keeps losing on polls. On nearly every blue and red tolls lately, old Joe lost 1-9 points easily. And he is meeting Xi, the most powerful politician in the world, who is also bothered with polls, but of others. What probably concerned him is the poll of blue and green, lately white too. On these polls that the blues are losing, they are losing on their own shades, tints, or tones. Albeit poll losses are not real, hopefully, 2024 will be lethargic and apathetic, for two boring elections.

21世纪是中美双星时代,不管你愿不愿接受这一事实。新的大国的崛起让很多人不安,但她首先是让很多人受了益的,我们不应该否认这个事实的前提下,去理解当前发生着的事情。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正听到VOA中文在报道美国商界领袖以每人2000美元的价格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共进晚餐,“…迎合习近平,道义上错误,战略上愚蠢”。民主的好处,就是她让我们可能听得到反对的声音;但民主的坏处,也是常常人们只能听到那些反对的声音。

1)蓝绿之间

先说说说台湾的大选吧。我一直没有像对美国大选那样去特别关注过台湾的大选,主要是兴趣使然。我对台湾大选的不感兴趣,主要源于2004的两件事。一个是连宋选战在向大陆台商的拉票事件,另一个是大选前夕的陈吕遭枪击的暗杀事件。加上2008年陈水扁和和2016年马英九下台即被检诉的报道,让我有了台湾民主仅仅是韩国民主的判断。无论是上台即腐败,还是下台便囚徒,成王败寇不是成熟的民主。

但今天的时代不同了,一个原因是台湾被塑为亚洲民主的模范了。Economist的Democracy Index在2020年后,把台湾的排名从世界的30多名提高到第10-11名。而此前排在台湾之前10-20名的日韩,现在降到了台湾之后的第15-25名之间。另一个原因是台湾的大选将对2024年后的世界格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一场大选的结果,可能带来一场最不该发生的战火。所以,我想仔细看看这场大选,最好像看美国的大选一样看懂它。

还是从有Polling数据的2008年大选开始看起:

1)2008年台湾大选的Polling 和最后的Vote(数据来自wikipedia)

蓝色是马英九的国民党,绿色是谢长廷的民进党,灰色是Undecided中间派。

 

2)2012年台湾大选的Polling 和最后的Vote(数据和图来自wikipedia)

蓝色是马英九的国民党,绿色是蔡英文的民进党,橙色是宋楚瑜的亲民党。

 

3)2016年台湾大选的Polling 和最后的Vote(数据和图来自wikipedia)

蓝色是朱立伦的国民党,绿色是蔡英文的民进党,橙色是宋楚瑜的亲民党。

 

4)2020年台湾大选的Polling 和最后的Vote(数据和图来自wikipedia)

蓝色是韩国瑜的国民党,绿色是蔡英文的民进党,橙色是宋楚瑜的亲民党。
 

只从各次大选中选调和投票数据图上看,台湾大选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台湾选票的基础是两极分化的。2008年和2012年两岸融合气氛融洽的时期,统派票仓的合计分别是58%,54%,也就是说,独派票仓在最惨淡的时候,也能维持在41-47%之间。但在2016和2020年,统派降到半数以下的43%,而且是相对稳定的,即使在经历2019/20的香港返送中事件的2020年,统派票仓合计都没有低于43%。所以统派的基础底线也在43%,和独派相当。统-独两极合计高达86%以上。

二是,中间选民人数很少,只有大约15%的比例,即不到1/6的比例。这个跟两极分化直接相关的因素很关键。缺少中间选民的体系里、两极之间缺少buffer,民主就变得动荡得很。对比美国民主的特点,是美国的Swing Voter的数量庞大。左派票仓稳定在30-35%左右,右派票仓稍窄但也稳定在25-30%。剩下的中间派,35-40%,投票的方向会左右摇摆。缺少中间选民的台湾的民主,这应该就是我一直感觉台湾民主不成熟的主要原因。

三是统派的分裂,现在看来是台湾政治方向的决定因素,至少在她的民主体系成熟之前(出现左中右三分天下的中间选民)之前是这样的。台湾选票的多数都处于统、独两派之。而统派的分裂(第三党的出现),分离了蓝营选票的1/6甚至1/3,这决定蓝绿走向。刚刚在2022年的九合一选举中获得大胜对于统派蓝营,其实只是个值得庆幸的结果而已,统派合计拿下了55%的选票,虽然是争取到了3/4中间选民,但中间选民的总数还是太少了。

现在看看2024大选的选情。还是来引用Wikipedia的数据看。

蓝色是侯友宜的国民党,绿色是赖清德的民进党,青色是柯文哲的民众党,还有黑色的郭台铭(我懒得去查他那个是什么党了)。

赖清德的民进党,Polling稳定在40%上下,最高到43%,他很Lucky有绿营的团结。而统派的蓝营,这次还多分出来一个郭首富,造成三英战吕布(其实是三英在自残)的局面。郭、柯、候加在一起也就43%的民调,剩下14-15%左右的中间选民,基本不在民调中。这就难怪现在统派的主题绝对是蓝-白合,或蓝-白-黑合了。而独派的媒体,他们的主题肯定是深入分化蓝白。当郭出台的时候,绿媒主力是为他呐喊。当侯向柯抛出橄榄枝,绿媒主力就成唬他亡党了。

为什么绿营很Lucky友团结,但蓝营没有呢?是感觉敌人要来了的人们更容易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还是想要分蛋糕的人们更容易团结起来做大蛋糕?大家去想吧。数据之外,我想说,台湾不应变成乌克兰,2024大选才是关键。海峡两岸的和平发展,既不能靠岛内的军备,更不能靠岛外的几条拉链。那些相互的伤害,是政客和媒体的嘴皮在挑逗,而普通人们是没身心去奉献的。

 

2)红蓝之间

美国的这场大选,对我来说已经没什么悬念了。川普的出线是肯定的。拜登的胜选也是肯定的。除非川普自愿退出。

第一,民主党对川普发起的诉讼多如牛毛了,但没法撼动川普的党内地位。这样做只能造成强化川普的地位,同时削弱共和党内的新生派的机会。最根本的是,让美国的民主进一步滑向Unethical Practice。关于美国民主的Unethical Practice,我三年前说过始于川普。也有很多人认为是奥巴马时期的,这个不值得在这里争论,给他们谁确定个名头罢了。总之,美国民主的新阶段,就是这个Unethical Practice,仿佛是划定东西周的到底是烽火戏诸侯的幽王还是联戎弑父的平王也都无所谓一样,拜登时代Unethical Practice更深的下滑了。

第二,在2020-2024的四年间,再有15M跨过18岁投票年龄的高中生进入大学校园,这些人是美国新增选民的主体。2020年大选,大家还记得拜登多拿了15M张选票吧,也正好跟这个数字大致相等。到了2024,左翼票仓又增加15M。看这个demopgraphic trend,最好的例子2022年的中选。尽管民主党少了9个众院席位,但却增加一席参院席位。综合比较来看,这是20年来白宫执政党在midterm的最好的表现(丢失席位最少)。另外,民主党还增加了两位州长,包括亚利桑那州和马里兰州。最能看得出向左转趋势的深红的德州州长大选。2022年,民主党Beto O'Rourke虽然以44%失利了,但这是民主党在德州gubernational的历史最高得票率(2018年42%,2014年39%,2010年42%,2006年30%,2002年40%)。

第三,年轻选民最喜欢的就是热闹。越热闹的选举,他们就越容易出来投票。而2024年的大选,只要有川普出线,那就有的热闹可看。那么,民主党就不用担心怎么去发动年轻的选民了。2020年,拜登就是在自家地下室里宅了一个月(确实是没钱)。川普选战也是在那段时间里花去一半的经费攻击拜登的,为拜登激发出来15M的选票的。这些事我在2020年有几篇文章留底,大家可以去考古,这篇就不多说了。

再说一点,民主的成熟还要看选民关心的问题是什么。美国大选中的问题多样的很,有就业,有民权,有外交,有内务,至于headline divider,也是每次大选都不一样的。2020年时疫情和就业,2024年就是俄乌,可能还有巴以。这样的民主体系里,价值观是多样化,中间选民的思维也是独立的,not vested in a single value。这个在台湾就看不到,因为85%的选民,最关心的始终都是独或统,以至于政党可以拿一套价值观去贯穿始终,这也就是台湾民主不成熟的又一个原因吧。

2024的美国民调,现在看不看,还无所谓。想看也行,要知道怎么看,这个我也在2020年写过一篇教大家如何从不靠谱的民调中看出靠谱的结果。如论如何,美国民主的成熟,在于一点,就是高达35-40%的中间选民。是他们让这个国家的政治具有最高的稳定性。我只希望在日益左转的美国demography里,还能继续一直保持着这么高比例的中间派。

美国大选的Polling,我习惯看Real Clear Politics了,比较清楚。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贾平凸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