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文学城菜鸟博主周年感言

文学城菜鸟博主周年感言

博客

据说年龄越大越感到时间过得快了,而置身顺境之中比在逆境里挣扎的日子又快了许多。去年一月份在一些群友的怂恿下试水注册文学城,不知不觉已经在城里晃荡整整一年了,想起来有点误打误撞的意味。

我其实并无文字的根基,只是上小学和中学时,一直都挺喜欢语文课,记忆中有点小得意的是老师挺喜欢我的作文,常给高分,有时用于课堂上讲评赞扬过,也曾当作小范文贴上墙报过,自己在懵懵懂懂中也曾有过将来当作家或者医生的“理想”。但文化革命断了我在文学上深造的梦想,此后被浊流裹挟着去上山下乡,而后上学工作,在医疗领域工作了一辈子,在中国和美国都正儿巴经地在大医院里工作,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说过:“我这辈子只有过两个职业,上山下乡当农民,然后四十多年做医学超声诊断师。” 后者与儿时当医生的志愿有点接近,但离文学却越来越远。年轻时在国内也曾心血来潮写过一些散文甚至小说,投稿本地文艺刊物,与编辑们来回拉锯修改,都说是文字和故事还可以,但思想境界要拔高,要与形势政治密切关联,这些都违背自己的意愿,我不想附合,所以写的一些习作都没发表过。后来的工作专业与文学风马牛不相及,而且三十六年前到美国后,忙着攻英语考执照,憋着讲英语,力求在工作中站稳脚跟,说白了就是谋生赚钱,哪还顾得上什么文学梦?所以几十年来再没写过一篇中文文章。但是喜欢阅读中外名著、当代名家小说散文的习惯倒是从小到老不变。到了九十年代互联网兴起后,中文网站倒是经常浏览的,尤其是文学城和华夏文摘,一天不看如隔三秋,更如同失落宝贝般的坐立难安。

再次动笔(喔不必用笔,是用苹果手机的手写中文软件在二寸屏幕上用食指写下的)已经是2020年的初夏了,其时新冠在全世界肆虐,无奈宅家已数月。忽一日我先生收到家乡的“知青协会”的微信,告知他们要办“知青纪念馆”正在征文,希望旅美的我们夫妻俩都踊跃投稿,先生正忙着筹备画展,就转发给我,一时间,近半世纪前的亲历翻江倒海般地涌上心头,一帧帧一幕幕浮现在脑海,记得那天上午在后院坐在橙子树下,两个多小时一气呵成“秀峰纪事”,把己溶入血液深入骨髓的那段下山下乡的风霜雨雪、艰苦劳作、痛苦磨难、肌寒交迫、同侪倾轨、政治险恶、社会不公等等都一古脑儿倾倒出来,写完后我己经潸然泪下,不能自已,几乎一字不改发给主办方。没想到这篇真情流露的小文被收入当地“知青纪念馆文库”,又被省里正式出版物收录,还寄来了稿费。这下子在平淡无奇的宅家生活激起了一点漪涟,心想或许可以写点感动过自己的事情?解闷之余还可以留下“为了不忘却的纪念”?

在中美医院里工作整四十年,接触了几万个各族患者,自己的亲友中也有许多有意思的男女老少,还有来美国后的“文化休克”,想写的能写的太多了!于是我初步先想了个“美国众生相”大标题,有空就从记忆中挖出点宝藏出来写一篇,其后二三年居然也攒了近十篇。平时也常触景生情,写点后院种菜养鸡鸭、学做面食糕点、年幼时的亲人和经历之类,零零散散的,都藏在手机备忘录里,先生是第一读者,偶尔发给几个好友,但羞于公示。

一直到了去年的一月份,我参加的一个哈佛家长教育群里,有人秀做馒头包子,还附带发了做法的小文。在群里我一般都是潜水,但那回却忍不住浮出水面发了微信:嗯我也学做包子,还写过一篇“大学包”习作,是讲爱情故事的啰!这一下几个群友一定要我把文章发出來,开头我推说是瞎写沒水平羞于示人,要知道咱那群里哈佛爸妈都是大咖大佬卧虎藏龙的,咱哪敢出头?后来拗不过,初次把“大学包”发群里,未料四百多人的群里有不少青眼相看者,还有不吝溢美之词,起哄要看更多文章,受到鼓励后我也就班门弄斧壮胆发了几篇有关职场人文的,着实得到一些群友赞扬,但我自知习作都很粗糙,没有雕琢推敲,水平低劣,也就没放在心上。

但群主和另二位有公众号的大写手却极力推荐我去“文学城”发博,他们都是博主,更有一位在波城多年的老朋友是知名中文学校的董事长,竟立马将“我家的猫儿”一文发在官网公众号,反响不错,给予我很大的勇气。我想:文学城是北美最大的华文网站,能去开博,让更多的读者阅读和评论自己的习作,能夠学习和提高,岂不妙哉?所以在去年的今天我上网注册了文学城网名,但不知如何发博文,还是群里的两位文学城博主热心指导,群主还打来电话逐步说明,终于順利发出,开头三篇都只有几百的阅读量,到两天后的第四篇发出后,一直很关心我发博后续的群主向我道喜:“你的博文上精选了!” 我却不知道上哪读精选?上了榜又有啥意思?直到发现上精选才有更多读者有兴趣阅读,果然阅读量也上了千,读者留言评论互动也多些才有些小小的窃喜,很好笑的是虽然已经退休进入老龄阶段,却像小孩子在幼儿园得了小红花和棒棒糖的奖励一样欢喜,并且似乎有了继续写作和发搏的勇气和动力,于是乎在陆续发完库存之后,开始搜肠括肚地写散文随笔,当然都是感动过自己的人物和故事。去年四月底回中国旅游探亲,也写几篇所见所闻,岂知好几篇阅读量竟都上万,后来又一鼓作气写了十一篇“故乡轶事”。感谢文学城小编们的青睞和鼓励,我注意到去年发的68篇散文中竟有约90%上过精选,也有了18万的阅读量。虽然发博并无任何收益,只是“饱食换饿”(家乡人形容无用功之说),不像做短视频抖音油管等,点击量意味着“手指动动美金滚滚”,进文学城发博完全是兴趣所在,毫无功利,尤其是我这样的菜鸟博主,不沦落到无人问津就算安慰了玻璃心。很羡慕名博主和热门博主们经常高居榜首,不知道文学城能否公布成为名博热博的条件和利益?广大菜鸟写手如我一定很是好奇!但于我而言,从悄咪咪瞎写羞于示人,到现在敢于在文学城平台上随心所欲发出,已经是迈出第一步了,而且还在城里拥有一些读者和笔友,其中有几位妙笔生花的成功作者还到文后留言评论和鼓励,尤其是写“玻璃缸里的孙凤”博主南瓜苏更是真诚热情,常常对我的习作好评和鼓励,尤其是还如老朋友般的每帖都问好祝福,令我感到文学城里的温暖,能够遇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之幸运。尤其是一年来拜读学习文城中许多博主的妙文,深感自己的肤浅,有急起直追的迫切感,促使自己静心阅读充电,也算是入城一年的收获吧!

在文城耕耘初年,也有一些小欢喜。香港的一位画家朋友读到了一些文章,马上自告奋勇推荐给“城市文艺”双月刊,去年己刊登二篇“邂逅沙特阿拉伯公主”和“美国祥林嫂邻居大妈苏珊”,据说读者反映还行,編輯部还一本正经汇來稿費哈哈,咱的习作居然也印成铅字发行,也能“卖字”了?“哈佛论坛”公众号也约稿发了“我不是虎妈,与女儿一起长大”,“福医校友园地”公众号也连载几篇散文,都得得读者的欢迎和点赞,这些文字也都已经在文字城上发过。还有令我开心不已的是与读者的互动,有位读者碾转找到我的微信打电话来,原来她是文学城的铁粉读者,常读“博客精选”, 读到我写的医院里的凡人佚事很有共呜,而且她目前就在我曾工作过十几年的哈佛附院上班,这下共同类似的生活脚步引起更多感慨,她居然起了大早,从头搜索我的博文,对其中的故事和人物都有精到的评论和见解,我们连接几天通话,令我惊异的是她对我写的几乎每篇文章都认真阅读烂熟于心,因为同是医务人员,对故事特别有亲切感,讨论起人性问题很是深刻。这些在常人眼里或许是不起眼的小事,却给了从小喜爱文学的我以莫大的鼓励和支持,我的余生也由此有了“兴趣爱好”,并且下决心不再象其他爱好一样半途而费,我告诉自己:余生想要丰富多彩充实有趣的生活,多上文学城!

退休几年闲适懒散惯了,如今在文城当起博主,却象是多了一份责任,一天不上城里逛就象少了什么,几天不写文发博竟有负疚感,当博主的莫名“责任心”似乎正在治疗我的懶散懈怠拖延症,譬如近来连过几个忙碌的大节庆,忙昏了玩疯了,心里却还一直惦记着文学城,我祈祷自己能够一直有热情有动力,在文学城一直耕耘下去,只为了儿时的梦想!

希望看到此文的文友们,可以抽空阅读我的博文,不吝赐教,真心希望在文学城里结识更多文友,大家怀揣共同的梦想,没有心机没有功利,在文坛里互相学习彼此鼓励,探索真正的“文学”,不辱“文学城”的名号!

2024年I月10日于洛杉叽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huiling-LA美國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