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赖清德获得超过40%的选票当选
明天赖清德获得超过40%的选票当选
尽管各位候选人讨论中国时的措辞大不相同,但无论谁当选下一任总统,其对中国关系的立场都不会同蔡英文的路线有太大的偏差。台湾民众的大多数也不会接受大陆政策的激进变化。
那年参加“台湾之旅”,参访政府机构,很多老国民党人士在接待时,第一句话总是这么说:“欢迎中国学人绕道海外回到台湾访问。”我们听到这样的欢迎词,内心很感动,因为这些老国民党人士视大陆和台湾同为中国的一部分。到民进党党部参访,他们就是“欢迎中国学人到台湾访问。”我们听到这样的欢迎词,没任何亲切感,因为民进党人士不视台湾为中国的一部分。
在台湾大学与同学座谈,他们问我“两岸统一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我说,是台湾海峡。同学们笑了,而我是认真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在台湾几乎每个地方都能看蒋介石慈祥的微笑在迎接你。台湾蒋介石雕像的数字曾一度超过四万座,但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雕像被移除,这种景象已变得越来越罕见。
台湾将在1月13日对选举新的政府进行投票,该岛新兴的身份再次受到考验。每一次选举,中国都会对台湾身份的主张感到更加不安,这种身份会阻碍其所谓的与大陆“和平统一”的机会。
1949年,蒋介石逃离中国大陆,以躲避与毛泽东率领的中共军队激战而面临的溃败。蒋介石来到台湾,台湾成为中华民国,至今仍然如此。由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统治的大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双方都声称拥有对方的领土。无论是蒋介石还是毛泽东,都没有将台湾视为一个拥有独立民族的独立地方。但这就是台湾的现状。
与台湾不同,中国的主张从未减弱,但100英里长的海峡两岸的其他一切已全然改变。中国变得更富有也更强大,对台湾成为一个明显的威胁。
台湾已经成为一个民主政体,它即将迎来另一场大选,一场测试与北京关系的选举。无论1月13日的投票结果如何,台湾的自由对中国共产党的统一希望都是一种威胁。
在台湾人中,对于几十年前一个问题的答案——你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还是台湾人?——已愈发不一致。这对北京来说是一个警讯。对台湾政党来说,这是一场微妙的新舞蹈,意识形态的确定性正被悄悄搁置。
对蒋介石来说,台湾只不过是他痛定思痛、追求重新征服中国梦想的一个据点。这个人和他的梦想可能早已逝去,但他的印记却显而易见。
走在台北的街道上,你会被一个逝去的中国时代的名字所包围:南京东路、北平北路、长安西路。教育和商业用语是国语(普通话),一种来自中国北方的方言。
但蒋介石的遗产背后是巨大的代价。任何对台湾政治认同的表达都遭到了无情的镇压。蒋介石的个人崇拜可与毛泽东、斯大林或金日成相媲美,成千上万的人在他的统治下遭受酷刑、监禁和处决。这段时期被称之为“白色恐怖”。在国民党统治下,学童被禁止说台语,否则将会受到惩罚。台湾的父母甚至在家里也让孩子说国语,认为这有助于他们考上大学或找到好工作。
民进党曾是一个苦于赢得地方选举和立法院席位的涣散组织。台语是它的集会语言。如今它已成为执政党,总共执政了16年,包括过去的八年。
最近在台北的一次集会上,民进党的副总统候选人萧美琴发表了她的第一场大型公开演讲。她年轻而富有魅力,在人群中大受欢迎。但在北京,她备受憎恶。萧美琴出生于日本,母亲是美国人,父亲是台湾人,她最近的工作是担任台湾实际上的“驻美大使”。
这次大选的另一个特色是,三位总统候选人都是本省人,没有任何一人来自1949年随蒋介石政府迁台的家庭。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是台湾南部一名市场商贩之子,他从警察部队一路晋升至内政部警政署署长。如今,民进党不再谈论正式独立的必要性,而国民党则说要与北京对话,但回避了与“两岸统一”或“台湾是否是中国一部分”相关的话题。
《商报》[1] (德語:Handelsblatt)发表评论称,内政外交层面的一系列危机,已经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有些自顾不暇,此时此刻,世界最不需要的,就是台海危机进一步加剧。这篇题为《台湾大选带给西方的风险》的评论写道:
"一旦对中国持批评态度的赖清德当选,中国和台湾之间爆发战争的风险就会增高,此前北京就已经多次发出这样的威胁。这类威胁也必须予以认真对待。虽然没有人认为中国今年年内就会对台湾发动进攻:中国目前经济状况非常糟糕,而对台湾这样一个岛屿发动进攻,后勤补给将异常昂贵和复杂。北京想必会等待今年十一月美国大选的结果,如果特朗普再度当选,对北京来说,当然也暗藏风险,但相较于拜登来说,孤立主义者特朗普在台湾问题上想必不会给北京造成过多的阻碍。
但另外一个风险也不容小觑:时间对北京而言,并不是一个有利因素。台湾的年轻一代对中国大陆已几乎没有任何归属感。
德国网络媒体"中国平台"(China Table)分析了台湾三位候选人对北京的立场后,得出结论称,无论哪一位候选人取得胜利,台湾的两岸政策都不会发生极端的变化。
[1]《商报》是德国商报出版社出版的一份德语商业报纸,報社總部位於德國杜塞尔多夫。該報由記者赫伯特•格罗斯(Herbert Gross)于1946年創辦,但几个月後該報由弗里德里希•沃格尔接手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