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华盛顿大学图书馆机构编制及新一代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实施
2011年9月1日与我同一天到中华大报到的还有图书馆新聘任的大学档案管理员(University Archivist) 兼特藏部主任,他被聘为正教授,他同时担任系主任。CWU图书馆的馆员是有教师地位(faculty status)的,因此13个馆员组成一个系。实际上在CWU,图书馆等同一个学院。馆长的职位叫dean,等同院长,而不是director或者University Librarian。像我现在的职位叫Director & College librarian,就是因为这里的馆员没有教师地位。而CWU的图书馆员有常任轨(tenure track)和终身(tenure)和非常任轨(non tenure track)三种。助理教授属于常任轨,副教授和正教授一般属于终身职位,某些副教授职位也可以是常任轨(期限会短一些),讲师属于非常任轨。图书馆服务系(department of library services )对应于其他系比如数学系等。馆长属意大学档案管理员兼系主任。
2011年时候的图书馆由编目部,采购部,连续出版物与电子资源部,系统部,参咨询教学部,流通部,政府文件服务部,远程图书馆课程设计,音乐图书馆,档案馆,后来2014又增加了学术通讯馆员,兼顾数字化,因此这个部门叫学术通讯与数字化项目(digital initiatives)部一共11个部门组成。
图书馆设1名正馆长,也是刚被聘用2年不到,没有副馆长和助理馆长,1位行政秘书,相当于国内的办公室主任兼设备财务科长。编目部设1位主任,当时他是正教授,已经在CWU很多年,他管理2位员工。采购部设主任1位,他当时是副教授,也是在CWU工作多年,即将退休。他管理1位员工。系统部设主任1位,当时他是正教授,我到任后,他觉得我更懂系统,就主动要求转为参考咨询馆员,我到任第二天就兼系统部主任。管理3位信息技术专家(IT specialist)。连续出版物和电子资源部设主任1位,当时她是助理教授,管理3位员工。这四个部门都向我汇报,我职级是副教授,职位是技术总监(相当于其他馆的副馆长职位),这个大部门连我一起13人。
流通部5人,设主任1位,非馆员职位,管理4位员工,含馆际互借在内。政府文件部门设主任1位,她也是正教授,还有两年即将退休。另设政府文件馆员1位(当时空缺,后来有填补),还有2位普通员工。CWU图书馆是美国政府文件指定的储藏馆,当时工作比较繁忙。现在因为政府资源已经电子数字化,这个部门被取消了。参考咨询教学部设主任1位,他是正教授,参考馆员3人,参考馆员1位正教授从系统部主任职位转岗,1位副教授,1位助理教授。还有1位普通员工。图书馆远程课程设计不是部门,就1位讲师负责,她是馆长的亲戚,是学校多种模式学习办公室聘用的半职职位,但在图书馆上班。音乐馆设馆长1位(部门主任级别),她是正教授,她也是音乐编目馆员,也参加编目部的会议。她管理2位员工。档案馆设馆长(部门主任级)1位,正教授,系主任,管理1位员工。在2013年下半年增设了学术通讯与数字化项目(digital initiatives)部,聘任助理教授1名,管理1位员工。图书馆总共36位全职教职工。另外参考咨询部还聘用了2位研究生助理。图书馆还聘用了将近半工半读的20位学生,主要是流通,音乐,档案,编目部聘用。
因为CWU是州立大学,图书馆员工都属于州政府雇员,而有教师地位的图书馆员则隶属于学校教师工会。我的职位是属于新设计增加的职位,在系统部,编目部,采购部,和期刊和电子资源部上面增加一个总协调人。因为cwu隶属于Orbis Cascade Alliance图书馆联盟,而那时候这个联盟正在考虑全部成员共享一个集成图书馆管理系统(ILS),他们提出了共享shared ILS的概念。因此CWU图书馆必须物色一个人领导他们向这个新的共享系统的迁移。经过面试他们认为我是最合适的人选,这就是馆长在还没有做reference check的情形下就给我了offer的原因。
我到任后,随即开始进入状态。开始代表cwu作为Institutional lead参加联盟的各种会议,并被推荐成了联盟Shared ILS Preparation Team的成员。这个小组就是对当时全联盟各个成员图书馆的编目和采购数据如何做清理作出规划和指导。那时候还没有开始考虑具体使用哪个软件系统。但是当时39家成员的编目数据都是各做各的,要统一到shared ILS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做。联盟的其他委员会制定了五个必须(mandatories),其中关键环节就是每个书目记录都要有一个OCLC号,这样便于新系统合并各自成员的记录,有OCLC号的记录将来在全联盟共享。我们设计放在一个共享区域,那时候Alma还在雏形阶段,正是和我们联盟合作,才出现了现在Alma的网络区(network zone)这个概念和功能。没有OCLC的本地记录放在机构区(institutional zone),属于各个成员自己管理的记录。
2012年,联盟正式启动共享ILS项目,联盟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我是系统工作组成员之一。这时候开始调研和组织讨论,联盟最后选定邀请了Ex Libris, Innovative Interface,OCLC三家已经有新一代系统雏形的厂家进入最后的演示阶段,其他厂商如SirsiDynix等在第一轮选择中被淘汰了。这时候我主要是组织CWU员工参加联盟组织的各种演示和讲座,我们馆的员工对Innovative Interface特别有好感,因为传统的Millennium系统用得得心应手,但是他们的新一代系统其实比起Ex Libris的Alma还是逊色不少,尽管当时Alma也不成熟。最后联盟董事会投票,选择了Alma。39家图书馆分4批迁移和实施,CWU在最后一批,也就是在2013年下半年才开始正式移植。
因此我在这空档期,介绍了伯克利出版社的Digital Commons给图书馆,建议开设机构库服务。在2013年上半年开始Alma移植前,CWU成功地建立了机构库,并协助馆长增设了学术通讯与数字化项目(digital initiatives)部,我是负责招聘学术通讯馆员的委员会主席(Chair)。在此期间,编目部主任因为某种原因辞职,采购部主任退休,电子资源部主任离职去了学校另一个部门,政府文件部门主任退休。正如我预料的,一朝天子一朝臣,那些老臣们和新馆长不和,矛盾积怨已久,就在新系统移植前爆发走的走散的散。这是一种常态,美国也不例外。所以馆长设计了我这个职位,作为中间缓冲。我又充当招聘委员会主席招聘了采购部主任和连续出版物与电子资源部主任,我没参与编目部主任的招聘,因为忙不过来了。
图书馆内部其实内斗也很激烈,有些人甚至告状到董事会,因为馆员和员工都有工会支持,因此馆长也是精疲力竭,应付不过来。这时候正好政府文件部门主任退休,她就提议增设一位副馆长(设计为教师职位,副教授)兼政府文件部门主任,这位副馆长的职责是负责一般员工的绩效评估。因为CWU教师工会规定教师不向教师汇报,因此所有有教师地位的馆员都向馆长直接汇报。读者看到这里,就知道这个图书馆的机构设计是存在很大问题和隐患的。图书馆员的绩效评估分为五级评估。一般支持员工是由他们的顶头上司评估,然后再有新设立的副馆长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