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外文嚼汉字(325)“蹉跎”与“蹉跌”
一样的汉字在各地方,各国使用发音不同理所当然,而其意思不一样就要引起注意了。
中日之间“核废水”与“核污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为了模糊其边界划分日本使用“核处理水”。
“龌龊”,在当代汉语中是下流,污秽不堪,在日语中仅有“劳累”,“劳顿”之意。(akuseku)
“颦蹙”,日语晨“让人不齿”有“龌龊”的意思了。
从唐代孟郊的《登科后》就看到那时的“龌龊”和今天的日语“龌龊”意思更近,而汉语今天的意思更的贬义。(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但在汉语意思仅是“皱眉头”的意思要比日文温和得多。人可“颦蹙”树木可“节竖山连,文横水蹙”(《枯树赋》)。
日本的“蹉跎山”在高知县土佐清水市,相传平安时期的贵族菅原道真被贬官佐迁大宰府时经过此地休憩一段时间,道真的女儿刈谷姬为了亲眼看看父亲大人,便跟在身后,到了这里却不见身影。刈谷姬登上小山峰想寻找父亲的去向,却被告知道真已经出发了依然见不到踪影。刈谷姬在这里急得跺跺脚,“蹉跎”而悲悔,于是这山就被后人称为“蹉跎山”了。
足摺(Ashizuri):limping;stamping one's feet, scuffing the ground
地団駄踏(Jidandafumu): stamp one's feet in frustration;step on the ground
跺脚:懊悔地跺脚顿足;捶胸顿足,后悔莫及
中国也有一座“蹉跎山”。蹉跎山在中国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蹉跎山山名的由来是因为这里曾经是西汉时期蜀郡太守张骞出使西域的出发地点。张骞在西域被匈奴围困了十年,无法回国,所以被称为蹉跎。
“蹉跎”,作为现代词语指虚度光阴,任由时光流逝却毫无作为,可以用于形容人做事毫无斗志,白白地浪费时间。
而古代的“蹉跎”,失足。《楚辞·王褒》:“骥垂两耳兮,中坂蹉跎。” 洪兴祖 补注:“蹉跎,失足。”北魏 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若乃绝岭悬坡,蹭蹬蹉跎。”
失时。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五:“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胡荽》:“蹉跎失机,则不得矣。”
衰退。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七:“容光未销歇,欢爱忽蹉跎。”唐 薛逢 《追昔行》:“叹息人生能几何,喜君颜貌未蹉跎。”
失意;虚度光阴。南朝 齐 谢朓 《和王长史卧病》:“日与岁眇邈,归恨积蹉跎。”唐 李颀 《放歌行答从弟墨卿》:“由是蹉跎一老夫,养鸡牧豕东城隅。”清 周准 《塞下曲》:“持筹绝域感蹉跎,沙塞年年漫枕戈。”
参差不齐貌。汉 蔡邕 《协和婚赋》:“既臻门屏,结轨下车,阿傅御竖,雁行蹉跎,丽女盛饰,晔如春华。”
阻挠。元 高明 《琵琶记·五娘牛小姐见面》:“他要辞官被我爹蹉跎。”
“蹉跌”(Satetsu),当代汉语中指失足跌倒,比喻失误。
在古汉语中,用来形容相左、不相遇,或者比喻受挫、失势。日本当今也只有此意思(頓挫、失敗、暗礁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