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旧卡片,祖孙三代情
一张旧卡片
儿子读小学二年级的那年初秋,一天下午放学回家,交给我一张淡淡的乳黄色的自制卡片。封面是一首英文诗。打开卡片,左面是儿子的蜡笔画,画中一女子,黑色的齐耳短发,椭圆脸型,细细的脖颈,鲜绿色的上衣。“这是谁?”我好奇地问。“这是姥姥呀!不像吗?”儿子又答又问。我哈哈一笑。右面是一张儿子在学校操场边的照片,绿色条纹T恤,圆圆的小脸,笑意在脸上漾开了花,刚刚佩戴的眼镜,略显突兀。卡片的背面是儿子的手写英文,我的姥姥是最棒的!
儿子说这是给姥姥的卡片。因为刚刚过去的周末是姥姥节,那也是我第一次知道除了母亲节和父亲节以外还有祖父母节。
那年儿子七岁,随我们远离故土定居美国两年有余,记忆里依然有姥姥的模样。今晨风雨交加,秋意渐浓。整理旧物,无意间发现这张卡片,看着儿子稚嫩的画作,真有点母亲当年的神韵。光阴如梭,二十载春秋,忙忙碌碌,这张卡片被压在相册盒子的最下面,早已忘却。倏忽而逝的岁月里,儿子已经长大成人,母亲已届耄耋之年。心下便有些酸楚,多么希望时间停摆,时光不走,母亲不老,父亲依旧在。今年中秋,儿子休假回家。一日清晨祖孙三代电话里交谈,听着母亲同一个问题不停地重复发问,难过极了,母亲真的老了,记忆力衰退。放下电话后,百感交集不能自己,痛哭一场。现在想来那天应该就是祖父母节,儿子口中的姥姥节,这真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儿子出生时,母亲知天命之年,依旧在上班,职场主力非常忙碌。记得住院期间,母亲下班做好饭送到医院,又赶去上班,步履匆匆却健步如飞。同病房的两位产妇还羡慕我好福气,有如此年轻精力旺盛的母亲照顾月子。儿子四岁时随我远涉重洋,母亲父亲特意请了假,和妹妹一起去北京为我送行。记得日落黄昏,母亲抱着四岁的儿子,行走在清华园的荷塘边,或者小跑快走地追赶活蹦乱跳的儿子。疫情前的2019年底,最后一次回国探亲,母亲已然步履蹒跚,再无昔日之健步。前几日与妹妹通话,说母亲的腿脚大不如三年前了。而我,回国之路依旧遥遥无期,漫长且艰难。每每念及,心中总是沉甸甸的,感叹世事尽沧桑,人生多无奈。
儿子出生后,婴儿所需要的所有衣物被褥尿布皆由母亲利用晚上和休息日抽空准备妥当。出国时,儿子穿着姥姥缝制的棉衣裤、毛大衣登机远行。记得那天午后,七岁的儿子拿出这张卡片时,骄傲地宣示,这就是我的姥姥,她很善良,非常爱我。
卡片上这首诗的作者麦考德说:“诗歌是节奏,就像地球是节奏一样;最好的写作、诗歌或散文——无论它传达什么信息——都依赖于一种非常确定和微妙的节奏。”
今晨,手捧这张旧卡片,独自于家中大声朗诵这首献给祖父母的诗:
【她们不喜欢滑冰
她们不能爬树。
祖母有什么好处?
好吧,我的对我有好处。】
晨光里,麦考德与祖母每日一起阅读圣经,由此引起了诗人对节奏和语言的浓厚兴趣。儿子两岁时,我带他回老家过暑假。每日午后,我们都歇了午觉。精力旺盛的小家伙缠着好脾气的姥姥讲《舒克和贝塔》的童话故事。一遍又一遍,搅扰的母亲根本无法睡午觉。
【姥姥总是喜欢讲故事
大声,更重要的是,
姥姥会讲二十遍
她以前读过的。】
七岁的儿子大声将诗人的“喜欢读书”,偷换成他自己的“喜欢讲故事”。我当时还与儿子争辩读书和讲故事的不同,儿子却强词夺理说麦考德的姥姥喜欢读书,我的姥姥喜欢讲故事。童言童语,却也看出姥姥在儿子心目中的影响,母亲在那些炎热的午后,不厌其烦讲述的那些童话故事,早已融入儿子的记忆里。那些爱与呵护的往事片段已深耕于儿子的心田。
所以儿子才能在远离姥姥和异乡的课堂上,画出那张带着姥姥神韵的画作。而且有节奏地大声朗诵:
【姥姥不会说“不是那个!”
“不!现在听我说!”】
今晨再次与母亲通电话,谈到这张二十年前的卡片,母亲依旧记得小外孙小时候喜欢听故事,“是啊,坐在小板凳上,仰着小脑袋,聚精会神。如果妈妈愿意讲,小家伙可以一直听下去。”
是啊,母亲的耐心和爱,陪伴温暖了儿子最初的懵懂时光,母亲牺牲午休讲了无数遍的童话故事,变成一张儿子自制的一张感恩卡片。可以说,这张卡片,记录了祖孙二人的美好记忆,以及血缘亲情在异域他乡的延续。
-----------------
这篇旧文写于2022年中秋,那时回国之路遥遥无期。感怀伤感。2023年的中秋,终于回去和妈妈欢度中秋。欢喜快乐!
前两天和妈妈打电话,聊起诈骗贩子专挑老年人,买保健品或者其它理财产品,一定要小心等等。妈妈说,放心吧,妈妈只是记忆力不好了,但骗我钱,也不容易,天上哪里有掉馅饼的好事,妈妈从来没有奢望过自己会发财。倒是你们在外面,凡事小心,多长个心眼。尤其是你,从小就老实。。。。被妈妈教育一通,心里反而更踏实了。
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都能健康长寿,平安快乐!